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小石在《拜时词序》中说:“词胜于宋,自姜、张以格胜,苏、辛以气胜,秦、柳以情胜,而其派乃分。”刘熙载也说:“词家要先辨得情字。《诗序》言‘发乎情’,《文赋》言‘诗言情’,所贵于情者,为得其正也。”(《艺概》)这“情”,就是诗词中的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柳永生性浪漫,风雅不羁,是位不折不扣的情感式词人。他倾毕生所有的忧思、愁绪、爱情于词中,形成了独特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2.
董晓彤 《党史博览》2017,(12):30-33,38
正词兴于唐,流衍于五代,而极盛于宋,元、明中衰,至清方中兴,涌现出不少清词大家。毛泽东熟稔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古典诗词多有点评,而对于有清一代的词人词作,却较少提及。那么,毛泽东究竟是否有最感兴趣的清代词人呢?关于这一问题,我们从一本他圈点过的《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以下简称《词选》)中可管窥一二。《词选》由著名词学家龙榆生编选,始撰于1930年,1956年9月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  相似文献   

3.
笔者第一次读到毛泽东词作<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是在1980年10月10日出版的<新观察>杂志第7期上面.该期杂志在一篇题为<毛泽东同志1936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的文章中披露了这首词,同时刊发了毛泽东的词的手迹.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和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为这首词所作的尾注都指出:"这首词最早发表在<新观察>1980年第7期."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哲学,这是客观事实。自宋以来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程朱理学唯心主义被宋以来各个朝代的统治阶级选择为国家哲学。本文着重论述了宋以来的封建统治阶级为何选择程朱理学作为其国家哲学,以及程朱理学何以能成为后期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国家哲学的。其中还阐述了程朱理学对维护宋以来封建国家的统治所起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5.
刘修明 《党史纵横》2007,(10):36-37
"大字本"古籍是1972年10月至1975年6月,按毛泽东的要求校点注释的古代历史文献,共86篇,包括史传、政论、赋、诗词、散曲等体裁。前后有三种版本形式,字体都比较大,从正文四宋、注文小四宋,发展到正文三宋或二宋、注文四宋或三宋,最后成为特制的三十六磅长宋字体(正文、注文同)。  相似文献   

6.
6月29日下午,记者在海淀区人民法院见到了刚刚参加完党代会分组讨论、匆匆赶回来的宋鱼水。面前的宋鱼水比记者想象中还要文弱一些,每当记者提问时,她总是在认真聆听后,语速轻缓地一一作答。这和记者想象中方正威严的法官形象似乎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7.
中共八大期间有一件事十分引人注目,不仅党章删去了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在刘少奇的政治报告、邓小平的修改党章报告和八大决议中,都没有出现毛泽东思想一词。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连宋在大陆行的言谈中多次使用了“愿景”一词,这是祖国大陆主流传媒中过去难得一用的语词。特别在胡锦涛总书记和连战主席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让“愿景”一词赫然正式出场,体现了祖国大陆方面在语词的使用都非常尊重对岸同胞的习惯与创意。  相似文献   

9.
德行与德相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德行如何,却很少谈到一个人的德相,大概是德相根本不值得一谈的缘故吧。德行的意思大家都肯定知道,是道德品行的素质,但它又可以作为讥讽人的词,表示瞧不起别人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等。被讥讽的这一部分,应该就算是一个人的德相了。《易·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孔颖达疏:"德行谓人才堪任之优劣。"晋葛洪《抱朴子·循本》:"德行文学者,君子之本也。"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  相似文献   

10.
正知识必具有个性我常看见学英文的人埋头读词典,把词典里的单词从头记到尾,每一个词他都记得,可是没有一个词他会用。这是一种最笨拙的方法。他不知道词典里零星的单词是从活的语言中宰割下来的,这些词失去了在活的语言中与其他字义的关系,也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在人们脑海里也就不容  相似文献   

11.
"大字本"古籍是1972年10月至1975年6月,按毛泽东的要求校点注释的古代历史文献,共86篇,包括史传、政论、赋、诗词、散曲等体裁.前后有三种版本形式,字体都比较大,从正文四宋、注文小四宋,发展到正文三宋或二宋、注文四宋或三宋,最后成为特制的三十六磅长宋字体(正文、注文同).  相似文献   

12.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1936年,丁玲从南京国民党监狱出来后,历经千难万险辗转来到了陕北地区保安。在欢迎宴会上,毛泽东填下了这首词。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和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为这首词所作的尾注都指出:“这首词最早发表在《新观察》1980年第7期。”事实上,毛泽东这首词并不是最早发表于《新观察》杂志,而是早在1947年6月已公开发表于《文化报》。该报1947年6月1日出…  相似文献   

13.
中共八大期间有一件事十分引人注目,不仅党章删去了“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在刘少奇的政治报告、邓小平的修改党章报告和八大决议中,都没有出现“毛泽东思想”一词。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古代对于官员退休,有着明确的制度规定。《礼记》中说,“大夫七十而致事”.致仕,意思是迎禄位于君,也就是退休,这就告诉我们,周朝的退休年龄是70岁。这成了一个标准,此后的汉、唐、宋、元等都朝代延续了这个规定,到明清才有了调整,官员满60岁即可退休,  相似文献   

15.
宋希濂作为著名黄埔将军,一生中多次见过周恩来,但有三次,却是他永生难忘的:第一次:1926年春,由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不久.地点是广州大兴公司附近一幢房子的二楼周恩来主任居室.宋、陈当时均为连长.在宋汇报连队情况之后,周主任有言:“革命军队最大的特点,是每个官兵都应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连队是军队的基础,连长是全连的表率.你们一言一行,都务必以身作则.”当周问宋、陈对革命形势的  相似文献   

16.
李喆 《党史纵览》2011,(4):32-34
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早已家喻户晓,是毛泽东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词之一。几十年来,《清平乐·六盘山》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并把这首词作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特别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这  相似文献   

17.
.,,....一飞..,竺沪,、阳.白山虱月白.只冬易涵胡锦涛总书记深入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田头,详细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宋;德i福}同1澎沮词欺问凹闽1刻男韶眼j 19 j滴辅看亲切的关怀 巨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和谐     
周章毅 《求实》2013,(Z1):98-100
<正>"和谐"一词已非常普及。但我们仍然经常听到人们问"究竟什么是和谐"?"和谐"一词似乎成了不问都明白,一问都说不清的概念。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作一探讨。一我国《辞海》对和谐一词的解释是"协调"[1](P1739),其中,"和"字的含义是温和、跟随,"谐"字的含义是调和、合[1](P397)。从词义来看,都是指一种没有冲突的相互配合关系。这也就是和谐一词的本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内宴方酣出殿迟,绿签几度泛琼卮;墨香酒气余罗帕,檀口争吟海野词。”这是宋朝姚宽《姚氏残语》中的一首诗,写的是宋孝宗时期的皇宫酒宴。这诗要寻关键词,不是墨香,不是酒气,倒是绿签。这首诗说绿签,其实还有白签,“孝宗坐侧有牙签,凡二十,半白半绿”。半白半绿有何用?是酒杯数,“酒至出白签,斟只半杯;出绿签则满”。  相似文献   

20.
李喆 《党史博览》2011,(10):52-53
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早已家喻户晓,是毛泽东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词之一。几十年来,《清平乐-六盘山》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并把这首词作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特别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长期以来,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指挥红军翻越六盘山时写的。其实,《清平乐-六盘山》词的最初形式,并不是现在人们诵读的样式,而是以自由体歌谣——《长征谣》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