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中国文坛,残雪独特另类的创作手法属于中国文学的非主流,并不被普通读者所接受;在国际文坛,残雪却被视为中国当代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先锋派文学代表人物。残雪作品之所以在海外如此流行,在于其人其事其文具有中西结合的鲜明特征,既能让国外读者一窥东方的神秘,又能让其感受到如同阅读西方文学一般的熟悉亲切。作为从三湘大地走出来的中国文学界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残雪现象的产生给如何加快推动湖湘文化"走出去"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张尚信 《求索》2010,(2):177-179
本文将爱伦·坡和残雪的小说置于恐怖和噩梦的大框架中予以解读。残雪早期的《山上的小屋》在荒山、北风、狼的嗥叫和人的敌意中开篇,和坡《厄舍府的崩坍》的背景有着同样的氛围,只是后者兄妹的死亡更平添了恐怖。恐怖、噩梦、非理性、潜意识是两位作家作品的共同特质,但在现实性和超现实性方面,残雪借鉴的是西方现代文学,而坡则继承但又不仅仅是继承了哥特文学,特别在心理探索方面更具有深刻细腻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播客",这个诞生于2004年,实现了互联网上自由上传、阅读、下载音频和视频文本的技术,已经爆炸式地成长为全球普及的文化形态."播客"的特别之处在于使得任何人都能够向全世界传送音频和视频文本.大众向世界传送的音频和视频文本,占主导地位的并非大众自己生产的作品,而是利用大众媒介中业已流行的现成文本进行再生产的结果."播客"的文本再生产实现了大众获取愉悦的方式,由阅读媒介文本时逃避文本宰制的意义生产过程,发展为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文本进行宰制的文本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4.
由于作家的创作心态与作品的关系非常密切,故研究作家的创作心态,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其作品的主旨.对于清初著名诗人吴梅村,我们也应该做如是研究.通过作品中的相关内容以及他自己的表述,吴梅村的创作心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事俱按实心态、抒愤寄托心态和自我娱乐心态.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文本理论的形态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文本理论资源十分丰富,但从其理论存在形态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以作品为核心概念的语言论形式主义文本理论、以文本为核心概念的接受论主观主义文本理论以及以话语为核心概念的文化论意识形态文本理论。这三种文本理论之间不简单的是一种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丰富复杂的相互交错、相互影响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萌羽 《青年论坛》2003,(2):111-113
本文立足于赵树理创造的文本世界,通过对其代表作《李有才板话》的重新解读,探讨该作品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上所呈现出的民族性和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陈云 《前沿》2013,(20):61-62
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客观性”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其关涉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以及科学程序、科学操作、科学态度等许多重大且基础的领域.本文以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的代表作《The View From Nowhere》为文本,集中对其“客观性”概念进行小范婆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论文本性     
马焕军 《求索》2008,(2):171-173
本文讨论了文本性问题。本文指出,在20世纪60、70年代左右,内在的文学和作品观念遭到了质疑,随着文学研究内在模式和外在模式的结合,文本的概念得以确立,文本性也就占据着文学研究的中心位置,文本性就是指文本的生产性。巴特、克里斯蒂娃和德里达都认为,文本自身就具有一种生产力,文本的生产性存在于文本与文本之间,它们是一种互文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萧红的一生在关于萧红的传记书写中经历了传奇化历程,萧红作品亦因作家的传奇经历蒙上了一层宿命论色彩。通常,学界对这位女作家经历本身的关注更甚于其作品,萧红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一直成为研究者们解读其人生和思想的主要文本,并在传记写作中成为传记作家引用的材料。传记写作通过传记契约实现真实性,而文学作品则以自传空间追求终极真相。一直以来,人们对萧红的人生和作品都存在双重误读,萧红作品在人们对其人生经历的找寻中被误读,萧红人生与萧红传记的叙写之间亦存在事实性错位。  相似文献   

10.
在叙事性作品中,作者与文本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作者既在文本之外,又在文本之内,这样就有了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之分。作者无法完全撤离文本,但作者可以在文本中选择显现或者隐退,这样就产生了人格化叙述和非人格化叙述。在叙事文本中,作者往往通过两种替身存在着,这两种替身就是隐含作者和叙述者。  相似文献   

11.
魏红 《思想战线》2001,27(4):54-5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写"城市文化"为代表的"前先锋派"青年作家群,如刘索拉、徐星等,以强烈的叛逆精神,从生存方式的批判角度,挑战权威,消解正统,其作品刻意表现平庸、荒诞、滑稽,以揭示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精神焦虑与迷惘的情绪.其文本叙事广泛采用反讽与黑色幽默的表达技法,在揶揄调侃中达到对传统叙事话语的颠覆和消解.  相似文献   

12.
表现丑冷的新路与偏执——读残雪的荒诞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女作家残雪的两部中篇和约十个短篇,是清一色的荒诞小说。它开掘潜意识的阴暗面,描写了污浊环境、痛苦人生和病态心理。赞誉者认为是新时期文学最佳之作,称她为“圣者”,把她和鲁迅并列。贬抑者觉得晦涩玄奥,不堪卒读,内容有害。究竟怎样看待这些独树一帜因而引人注目和引起争议的作品呢?本文拟从指出形式特点入手,进而分析内容,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3.
米幼萍 《求索》2012,(12):168-169,167
汉语新媒体的出现为文本间性类型提供了更多鲜活语料,文章以汉语新媒体——网络连载的通俗历史作品语篇为语料,按照源文本进入当前文本是否产生变异为参照,创新性地将互文类型分为零度型互文和偏离型互文。发现互文类型与汉语修辞格呈部分对应关系,其修辞动因是零度型互文可增强信度,偏离型互文为求新求异。  相似文献   

14.
樊庆彦 《青年论坛》2011,(5):115-119
苏诗数量繁多,内容丰富,评者在其评点过程中,对苏诗加添注释,考辨文本,指摘失误,帮助读者更易于阅读和理解作品,发挥出了本事批评的功能。而从文本本身来说,也是一种文献校勘工作,从而也就使得评点具有了文献价值,为我们今天研究苏轼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或精神现象,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成、发展和演变,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这个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我们在调查、搜集各民族文学时,往往只满足于作品本身的文字记录;研究各民族民间文学时,也只着眼于这些资料的记录文本,而对作品产生的背景,创作的目的,讲述演唱者的方法、技巧和才能,作品传播过程中的变异,以及作品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特殊功能等等,却缺乏应有的考察和记录.也就是说,我们往往停留在一种平面的研究,而缺乏一种深入的立体研究.  相似文献   

16.
吴永平 《理论月刊》2005,(3):116-118,135
学术界大都认为老舍早期小说<小铃儿>的主题是"宣扬爱国主义".本文以文本细读为基础,从文化社会学角度探讨老舍有意忽略这篇小说的真实原因,剖析作品中流露出的满族情结及基督教观念的深刻影响,认为其主题是站在宗教教育者的角度,针贬当时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并宣扬基督教"普世合一"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法律文本是独立于人们之外的客观实在.与同属于客观实在的自然客体不同,法律文本是符合目的论的产物,其目的在于供人们在解释之后得到适用.在对法律文本进行解释的问题上,近年来国内法理学界已形成了几点共识:其一,与对文学文本和历史文本的解释一样,不同的解释者会对同一法律文本作出不同的解释,同一解释者在不同的情形下可能对同一法律文本作出不同的解释.其二,解释结果的……  相似文献   

18.
唐传奇的叙事视角是一种男性化的叙事视角 ,文本贯穿着男权中心主义 ,无论是叙述者还是被叙述者 ,其目的都旨在弱化女性社会地位和强化男性主体意识。本文通过对唐传奇具体作品的分析 ,对这种现象进行梳理 ,并以此期待科学、文明的社会性别观  相似文献   

19.
论鲁迅小说的叙述者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叙事作品中 ,叙述者可以种种方式对于其所讲述的故事以及文本本身进行干预。这种干预一般通过叙述者对于人物、事件甚至文本本身进行评论的方式来进行。它既可以仅仅是装饰性的 ,以达到某种修辞目的 ,也可作为叙事文戏剧性结构的基本部分而起作用。本文论述了鲁迅小说中所出现的种种叙述者干预。其巧妙的运用不仅使叙述者干预与叙事文融为一体 ,而且达到了独特的修辞目的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梁淑梅 《求索》2014,(9):120-124
互文性视阈下的翻译研究以文本的语言分析为入口,从狭义文本的微观互文逐步转向主体之间、文化之间以及文本与主体、文本与文化之间的广义文本的宏观互文,将共时因素与历时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其主体性贯穿于翻译的始终.一方面,译者在原文的互文性阅读和阐释,特别是译文的互文性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现的是译者主体性的介入;另-方面,译者的主体性既受到语言形式及内容等狭义文本的制约,更受到原文作者、译文读者、源语文化、译语文化等广义文本的制约.由此可见,以“联系、影响”为核心要素的互文性理论能够辩证地看待和阐释译者的翻译活动,有效地避免夸大或抑制译者主体性的极端行为,因而能更科学地指导译者主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