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长安 《世纪行》2015,(3):9-10
<正>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教育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之前,由父母或其他家庭长者对其所施加的有意识的教育,其核心是立德树人。作为国民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家庭教育更具基础性、早期性、终身性和独特性,它不仅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更是接受和提升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2.
据深圳商报2005年11月27日报道“孩子一出生,许多人就丢给老人带,上学了,就请老师来做家教。我最不赞同请家教。‘家教’必须是从小开始的家庭教育,父母言传身教,没有人能代替。”这是教育学家王开敏教授2005年11月27日下午在“关爱成长、启迪未来”教育系列主题讲座上演讲的开场白.  相似文献   

3.
教育,不是让孩子看不起自己,而是让孩子为自己骄傲;不是让孩子自卑,而是让孩子自豪。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家教"说到家庭教育的弊端,越来越多人对一句曾经流行的话提出了疑问:"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如果我们对"起跑线"赋予新的内涵,这话便是站得住脚的。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3,(2):31-31
黄小芮在《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第10期撰文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和终生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基础,家庭环境影响着一个人成长和发展;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优势在于其具有延续性和终生性的特点,家是培养孩子最好的环境,父母教育的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委将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作为每年为未成年人做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由教育、民政、关工委等部门组成的家教工作指导协调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全省各级妇联切实履行牵头职责,深入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05,(2):30-31
我们在推进城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农村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提出了家庭教育由城市向农村辐射,以城市带动农村的工作思路。在全省农村构建起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普及网络,健全农村市、县家庭教育组织;调动大中城市资源,带动和指导农村开展家庭教育。全省农村家长学校达1.8万多所,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农村平原地区达到70%,山区达到40%-50%。在农村家庭教育知识传播过程中,我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教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一是抓好主题教育活动。2000年以来,我省各级妇联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题,相继组织城市家教专…  相似文献   

7.
活动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妇联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为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特殊重要的作用,帮助广大家长更新家教观念,掌握家教知识,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的家庭环境,从2004年8月开始,宜春市妇联充分利用家教格言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8.
李慧君  姚海霞 《前沿》2012,(3):148-150
本文从一般的家庭教育理论入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家庭教育的方式、类型、特点及其心理机制,着重论述了我国家庭教育的若干基本问题:我国家庭的基本特点及其教育类型,完整的家庭教育应该包括父母的自我教育,家庭教育是一项艰辛的基础工程,家庭的特殊职能、地位和作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之源,曾氏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孝友"为德教之首;修身以达"天德";首倡虚心的治学之道;包含老庄哲学的养生之道.曾氏家教思想以其开放性的品质给当代教育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当代教育应以培养良好向善的人性为首要目标;家庭教育是社会文明进程中需要编译的"源程序";当代教育实现其育人功能的"培养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行为指导的重要基础 ,也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的行为影响青少年行为的形成。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配合 ,就无法取得学校教育的全面成功  相似文献   

11.
从内蒙古部分城市、农牧区和乡镇,随机选取学前到初中有效被试288名,探讨其家庭教育观念。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普通家庭教育观念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结果表明:(1)普通家庭家教知识普遍匮乏;(2)家长对子女的职业文化的期望,显著高于子女自我期望;(3)在家长的教育观念中“好孩子”的标准偏重于智力因素;(4)多数家长能采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子女,但偏重于“严厉型”。一、问题的提出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它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智能的发展、个性的塑造,以及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言想获得家庭教育的成功,首当其冲的是更新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父母孩子共同促进心理健康,就是新世纪对我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蒙元帝王之母与家教王风雷自古以来,蒙古族的家庭教育与蒙古族母亲有着密切的联系。勤劳、勇敢、智慧的蒙古族母亲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成千上万的蒙古族英雄儿女,在蒙古族的家庭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诗篇,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实际上,蒙元帝王家族的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状况,前不久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青少年室对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四川、湖北、辽宁、新疆等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千名小学生、中学生、工读生及少年犯的家庭教育状况做了问卷调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是否端正,教育方式是否得当,是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对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个"关键"尚未为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负有直接责任的父母所掌握,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令人担忧。现将这次调查的结果做些剖析,以期引起为人父母者和关心、从事青少年教育的各个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杨忠健 《中国妇运》2008,(6):39-39,45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言想获得家庭教育的成功,首当其冲的是更新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父母孩子共同促进心理健康,就是新世纪对我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早期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深远,有些甚至会影响其个性特征的形成与人格的发展与完善。为了让孩子在大学阶段里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早期家庭教育就要特别重视培养和提高孩子对自己情绪与行为的认识与管理能力,坚持与孩子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保持良性的互动沟通。教育者还要在早期家教中努力为孩子创设和营造和谐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其形成顺应环境的性格特征与健全完善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7.
林正岳 《半月谈》2004,(8):61-61
在目前的情况下,农民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通过打工来致富,进而为孩子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父母进城打工之后,孩子往往出现“家教抛荒”的现象,这确实也给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带来了相当不利的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青岛市社区“父母学堂”发展情况,探索进一步促进社区“父母学堂”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大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力度.构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结合”的育人网络,青岛市妇联在500所社区“父母学堂”和1000名中小学生家长中开展了凋查,发放了1500份问卷,召开了5个座谈会,实地考察了17个社区。相关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社区“父母学堂”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力求能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2005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施“十万家长教育工程”。通过县上建立1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以县、乡镇教研工作站为依托建立11个家教培训点,以校为单位创建100余所家长学校,在全县组建一支1000人以上的家长教育教师队伍和构建一个可容1万名学生与家长相互交流的平台,对全县16万余中小学生家长进行多种形式的家教知识培训,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沟通互动和有机整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区分父职与父教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回答了父教的基本内涵、父教应该履行什么样的责任,以及如何处理好父教与母教之间的分工等问题。从教育影响角度看,父教是父亲基于男性家长性别和角色地位对子女的影响、引导和培育,父亲对子女的教育是父亲的权利,是家庭治理和家庭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家庭教育分工角度看,父教是父亲作为家庭成员分担家庭教育责任与事务活动的过程,包括抚养、照料、陪伴、引导、管教以及为子女教育成长创造条件等内容。深化父教问题研究的关键是处理好与母亲以及家庭其他成员的分工,父母教育分工应该坚持整体平衡、儿童发展利益最大化、父母优势互补、自愿性与包容性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家庭教育分工应以家庭主义为指导,以优化家庭教育资本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家庭整体利益,不应该以性别主义为主导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