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句关于咖啡文化的经典之句,略显夸张了法国人的咖啡情结。当这个流行句式传到中国的时候,有着美人鱼墨绿色标志的星巴克几乎成为了“咖啡馆”的代名词。在星巴克店堂里、温馨、优雅、芬芳、浪漫的氛围吸引着不少追求品位和情调的中国人。在那里,喝咖啡不仅仅是品昧一种味道,更是领略一种文化。当坐在这个西方风情与东方韵味完美结合的“星巴克”店堂里,体验着舒适的环境和店员周到的服务时,我在想:到底是谁将  相似文献   

2.
咖啡主义     
赵辉  乔葳  赵辉 《台声》2005,(12):92-93
我不在家里,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PETERALTENBERG(奥地利诗人)茶,宁静淡泊,称为品;可乐,热情奔放,称为饮;咖啡,则品与饮二者兼有。  相似文献   

3.
咖啡的味道     
<正>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是一句被引用了无数次的咖啡名言。因为咖啡的味道,是和咖啡馆息息相关的。我很喜欢一家叫“闲庭”的咖啡馆。那是一家很普通的咖啡馆,全馆只有一位女服务员和一份餐牌,暗红色的装潢和略带哀愁的老歌,让整个大厅充斥着一种谈谈的忧伤。柠檬味的清水,盛在透明的八角杯  相似文献   

4.
林玲 《今日广西》2010,(7):52-53
咖啡是越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咖啡馆在越南随处可见,而且从早到晚顾客不断。不少人把咖啡当成像吃饭一样,“一日三餐”缺一不可,这些人被称作“咖啡信徒”。  相似文献   

5.
阿兰 《两岸关系》2002,(9):62-63
近年在台湾,想品那些“有名有姓”的咖啡,已经不一定要在咖啡馆,因为“行动咖啡馆”正蔚然成风。山上、海边、公园湖畔,经常可见车身设计极富创意的咖啡售卖车,台湾人管它们叫行动咖啡馆。现在在繁华的市区也开始出现行动咖啡馆的踪影,到节假日,这种咖啡馆称得上是座无虚席,甚至出现“一杯难求”的景象。  相似文献   

6.
栾铁虹 《台声》2003,(4):31-32
南京“新杂志”咖啡馆,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宽敞明亮;咖啡馆的老板台商郑力允先生,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好客、喜欢与人沟通。我们坐在咖啡馆的沙发上,与郑先生一边聊天、一边喝咖啡,侃侃而谈的郑先生,慢慢地打开了他创业的话匣子……“鲜奶油蛋糕”起步对于在台湾学医的郑先生来说,当一名医生是他的梦想,为了早日圆上这个梦,他开始了执著地创业过程。郑先生从台湾某医药学院毕业后,在台中“全民医院”工作了一段时间。1989年,因一心要在中医领域干出一番事业,年近28岁的郑先生,与大学时的同学一起,在老师的推荐下,选择了语言和习惯与台湾相近的南…  相似文献   

7.
严霞 《青年探索》2016,(6):5-13
近年,咖啡馆消费深受城市青年群体喜爱。为了从青年消费者的求新欲望、象征性符号消费、社会公共空间三个理论视角来探讨青年在咖啡馆中的消费行为和动机,特以贵阳市的青年在咖啡馆中的消费为个案进行相关研究。当咖啡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各个城市后,咖啡馆本身已经失去了满足消费者求新欲望的属性。同时,随着城市青年可支配收入增加、咖啡文化的普及,咖啡馆在消费水平和消费文化上所具有的区隔功能也有所减弱。研究发现,咖啡馆之所以受城市青年群体的喜爱,最根本的原因是咖啡馆作为一个独特的消费空间,满足了青年群体对新的社会公共空间的需求。咖啡馆内的空间氛围不同于生产空间和家庭空间,它没有生产空间的紧张感氛围,给人以类似家庭空间的舒适感,提供了一个家庭之外的社交空间。在家越来越私密化的情境下,咖啡馆满足了青年在家庭空间外进行社会交往和互动的空间需求。对这种氛围空间的体验消费,构成当地青年消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青年消费观念从实用型向体验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待用咖啡”正在登陆中国 这不是什么咖啡新花样,也不是哪家咖啡连锁店,而是一杯充满了温暖的爱心咖啡。 “待用咖啡”的意大利语是caffesospeso,这个传统起源于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的咖啡馆。在那里人们可以提前多买一两杯咖啡,给其他可能比较贫困的咖啡爱好者享用。囊中羞涩的顾客可以问问是否有“待用咖啡”,如果有就可以不用付钱也能喝上一杯热热的咖啡。  相似文献   

9.
周静文 《群众》2009,(11):53-54
20年前全同乡镇企业发展的典范——常熟市碧溪镇,如今正在成为倡和谐、重民生的表率。 工业财富流向农家小院 在碧溪的咖啡馆里,飘出现磨咖啡的香味。咖啡馆老板说,本地年轻村民是咖啡馆、俱乐部、健身房的主流顾客,情侣们则偏爱咖啡馆清静悠闲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正>故宫口红、角楼咖啡、故宫上元之夜……一项又一项新颖的文创产品令北京故宫爆红网络,这背后不仅是中国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也记录着中国文化消费的崛起。2018年12月1日,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外的故宫角楼咖啡正式营业。游客无须"进宫",就能享用"宫廷咖啡""康熙最爱巧克力"等颇有创意的饮品。现在,角楼咖啡馆已经成为网友热衷"打卡"的"网红咖啡馆"。  相似文献   

11.
顾泳潮 《台声》2000,(9):26-27
近年来 ,各种休闲时尚在上海广为流行 ,其中 ,喝咖啡也喝出了情调 ,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如今 ,繁华热闹、五光十色的上海街景 ,随处可见咖啡厅、咖啡吧的招牌和店面。善于抢占市场的台商 ,自然不会错过这一商机 ,于是 ,200余家台湾风味的咖啡馆 ,犹如一夜梨花 ,遍地开放。真锅———炭火焙原味闲暇时 ,许多年轻人喜欢相约去“真锅”。“真锅”魅力何在 ?笔者走访了位于华亭路上的真锅咖啡馆大陆总部经理洪束华小姐。洪束华是台湾台中市人 ,毕业于台湾静宜大学企业管理系 ,30不到 ,她从事咖啡行业已有7年多时间。大陆总部是在19…  相似文献   

12.
侯莹 《时事报告》2015,(1):114-116
2015年5月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北京市中关村创业大街3W咖啡馆,并在这里点了一杯咖啡。随后,3W咖啡声名鹊起,"总理同款咖啡"于一小时内售罄。与此同时,3W咖啡创始人许单单也被更多人熟悉。许单单的草根出身,让他的奋斗史充满了传奇色彩,激励着无数和他一样曾身处人生谷底,有抱负有野心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13.
不管在哪个国度醒来,睁开眼第一件事,还是找咖啡馆。 避开大街上同一个模样的连锁咖啡店,弯进小巷里,期待传闻中某个作家爱光临的小店就藏身其中。有一次在德国古堡一隅,发现有间迷你的Coffee shop。 极为简单朴素的摆设,一个乱发的男人,小圆桌上拥挤着报纸、书本、咖啡,突然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我想这世界的苏醒,也是从一杯咖啡开始的。  相似文献   

14.
喝惯清茶的中国人,把咖啡看作是有“洋”味儿的“高档苦水”,敬而远之。自从“雀巢”速溶咖啡带着香甜味儿进入中国市场后,人们才逐渐接受它,进而喜欢它。于是有许多台商纷纷“登陆”,在沪上独资或合资创办了200余家台湾风味的咖啡馆,这批“应运而兴”的“台咖”,带来了一段“苦尽甘来”的上海台商咖啡情。  相似文献   

15.
恼人的咖啡     
喝咖啡对现代每个人来说很简单,但我从未敢推门走进街道两旁那形形色色的咖啡馆。我想,坐在咖啡馆里可能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一边听着余音缭绕的曲子,一边缓缓搅动细瓷杯里的深褐色液体,在落地窗前眺望城市黄昏或夜色,细细感受浮动于空气中那让人陶醉的清香。可这美妙的感受,只能一直飘浮于我的脑海之中。而我初尝咖啡的滋味,则是分配到派出所第一年的冬天。这是个周末的晚上,天异常寒冷,按照所里排班,晚上10点我要带队到外面巡逻。夜巡是件很辛苦的差事,民警要带着联防队员在外面转一宿。而最难过的一关要属阵阵袭来的困倦。于是吃过晚饭,我…  相似文献   

16.
对于在上海阿波罗大厦工作的刘先生来说,新天地的星巴克咖啡屋是他与朋友约会最喜欢去的地方。“傍晚时去新天地最惬意,那里不仅可以喝咖啡,还可以逛精品屋,去健身房,喝酒聊天。新天地可以说是上海人的休闲中心。” 记者在新天地一带采访时发现,这里的休闲娱乐场所居然很多是台湾人开的。比如“仙踪林”红茶坊、“上海本色”精品屋、“百草传奇”餐饮、“圣大保罗”健身房、“星巴克”咖啡屋等。 近年来,以仙踪林、汤臣高尔夫、自然美等为代表的台湾休闲娱乐业在大陆的大中城市逐渐流行开来。台湾人开的休闲娱乐中心已成为上海年轻人休闲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单位把我收入到"读书会"的帐下。利用办公区一个废弃空间,做了一个带白色小窗、靠窗高脚凳的咖啡吧。读书会成立后,那个咖啡吧,作为首选的读书会场。我觉得,这很好,就像我们的青春,投入了早已约好的白桦林。现代城市里,读书会、咖啡馆与文艺青年,似乎都是分不开的。入单位读书会之前,我曾在南岸一家咖啡馆开过一次读书  相似文献   

18.
趣味概念     
◎蓝海策略“蓝海策略”是欧洲管理学院金伟灿和莫伯尼两位学者提出的。他们认为,现实中,一些企业采用与竞争对手拼个你死我活,将市场杀成“红色海洋”的发展战略。而另外一些企业却努力开拓对手还没涉足的市场空间,从而走向广阔的蓝色海洋。台湾本土企业壹咖啡开业时,洋咖啡星巴克已在台湾大行其道。但与注重供应热咖啡、餐馆式的星巴克不同,壹咖啡只做外带的冰咖啡生意。原来,台湾比较热,爱喝冷饮的较多,加之生活节奏快,壹咖啡就把眼光放到了那些没时间进咖啡馆的上班族身上。短短三年,壹咖啡在台湾建起300多家连锁店,令“家庭式温馨享受…  相似文献   

19.
赵玫 《天津人大》2011,(5):42-43
再度向导游提出了关于“左岸”。 导游说这是第一次有游客向他提到了“左岸”。 他说你想去的地方在圣杰曼大道上,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左岸最著名的咖啡馆。只是,这要你们自己去,因为在这个晚上将有更多的人去观看“红磨坊”的巴黎艳舞。  相似文献   

20.
尤拉 《今日上海》2009,(7):58-59
从咖啡到烤肉,从足球到桑巴舞再到狂欢节,巴西这个南美国度给人的印象历来就是热情奔放,够野够劲!在一贯儒雅的上海街头,来自巴西的风情似乎变了个味。优质咖啡豆口感出奇温和,安静地躺在咖啡馆的零售柜台一角,烤肉呢,虽然也是“巴西大叔”在为客人切片,但每次的量都因为上海MM的胃口而缩之又缩。是上海这座儒雅之城为巴西的够野够劲披上了一层柔情的面纱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