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春三月,春意融融。 为了采访报道我省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记者迎着和煦的春风,踏着松软的乡道,走乡串村,访大户问干部,亲身感受了畜牧业给农民带来的富裕和喜悦。所见所闻,令人欣喜,使人振奋。 “养猪让四道岗乡富起来了” “养猪让四道岗乡富起来了”,公主岭市四道岗乡党委书记张政田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第一句话便点中主题。他掰着手指给我算了一笔帐:按目前市场行情,养一头育肥猪的成本大约在 350元左右,其中包括仔猪费、饲料费、防疫费、人工费等,育肥猪到100公斤左右出栏,按现在每公斤4.5元算,一头育肥猪可获…  相似文献   

2.
农谚云:“眼前富,乡养猪;年年富,多植树。”在当前农民致富门道尚不多的情况下.祁阳县委、县政府一百扭住养猪这个致富关键不放,祁阳县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牲猪生产百强县Z列、去年牲猪饲养量10071万头,出栏59.42万头。农村养猪产值达2.01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7.70亿元的25  相似文献   

3.
我是下观村第一党员科技致富责任区的负责人。“过好日子,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富起来”是每一个革命先烈为之献身的追求目标。我的理想就是要把我们村变成“亿元村”、“十亿元村”,有自己的农业,自己的工业,家家都住上小洋楼,家家不仅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要出门有汽车,种地机械化,那才是走上了共同富  相似文献   

4.
《天津支部生活》2008,(2):41-42
“春种几垄地,秋摘几筐果,人均三分低产田,过年吃肉都困难。”这是几年前毛家峪村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就是在这种隋况下,率先致富的李锁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头一天,他便在村民大会上表了态:“我李锁一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大家都富起来,才是我最大的心愿。”那是2000年11月。  相似文献   

5.
"我刚工作时一心想自己早点致富,当班长时想着怎么带领全班职工一起富,现在我是连队的工会主席了,就更想带着全连职工在工会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共同致富,让大家都过上富裕的好日子。"  相似文献   

6.
黄光配所在的黔西南州兴义市桔山镇朝阳村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村寨。1988年,黄光配开始酿酒。经,过虚心学习,刻苦摸索,不多久,他酿的酒便远近闻名。内行都知道,酿酒赚不了多少钱,酒糟喂猪才赚钱──他的养猪场,每年可出栏250-300斤的猪近百头,每头可获利200元左右。黄光配富了。黄光配致富不忘群众(当时他是村长)。为了帮贫,他把酒糟先给贫困村民喂猪,待猪出栏卖了后再付酒糟钱。受他帮扶的8户人家,原来吃饭、穿衣都困难,现在都建起了100一120平方米的三间水泥房。如今他还在以同样的方式,帮扶着4户贫困户。在黄光配的带领…  相似文献   

7.
正十二师二二二团沙土梁社区有一名职工叫汪国友,现年48岁,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经过多年的钻研和实践,掌握了各种农用机具的使用技能,受到了附近农机户的亲睐,经常有人登门邀请他去帮助修理。正是靠这些精湛的技艺,使他家渐渐富裕起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他的年收入都在十几万元,通过积累,他家购置了小四轮、打药机,并与同队职工潘国明合资购买了一台康拜因,参与本团和附近地区承包户收割麦子、油葵等作物,确保每年家庭收入不减少。当他致富了以后,从未忘记同队的职工,想使他们与自己一样,尽快富裕起来。平时,他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  相似文献   

8.
问:现在流传一种说法:“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你同意吗? 答: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认为还要加上一句:“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也是万万不能的!” 问:我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靠党的政策、靠自己的劳动和经营致富了,但社会上却有很多人骂我们。你如何看待? 答:人们大可不必见“富人”便骂,只骂那些为富不  相似文献   

9.
在长春市绿园区城西乡住着一位名叫杨秀和的老汉。“大帮哄”那会儿,他当了七八年生产队长,土地承包到户后,由于他家人多地少,加上连着为3个儿子操办婚事,杨老汉欠下一大笔饥荒,日子过得很苦,他家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户。 在一个静静的夜晚,老杨把全家人召集到一起。窗外月光融融,小屋子里,杨秀和像他在生产队里当队长时给社员讲话一样,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现在队里实行承包了,我是党员,只有带头承包,带头致富,才能在社员中显示出党员的样子来。我们家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得走致富的道路,种好菜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说富     
现在说富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好事。孔夫子的学生问他:人民吃饱了饭以后还需要做什么?他老人家的回答也就是“富之”这两个字。如今有那么多人思富、说富、求富,有的已经实实在在富了起来,岂不甚佳。  相似文献   

11.
1999年8月14日,从第九届中国专利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传来喜讯:我省四平市农民张文发明的“水稻移栽旱作栽培法”获得金奖! 其实,张文走上农业科研之路纯属偶然。1982年,高中毕业的张文回到梨树县孤家子镇西大林子屯务农。面对落后的家乡、贫苦的乡亲,满怀雄心壮志的张文总在琢磨着如何过上富裕日子。为此他种过菜,但因远离城镇而没有挣到钱;后来他又借钱养起床贝尔鸭,终因缺乏饲养技术而告失败。接二连三的失败并没有使张文失去致富的信心,相反,他更加坚定了以科技致富的决心。有一次,他到县科委寻找致富信息,一位…  相似文献   

12.
李桂芝  王丽红 《实践》2010,(3):18-18
今年41岁的于双印,足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富裕地村花卉种子繁育党群共富合作社理事长,也是一位靠繁育花卉种子富裕起来的青年农民,一位带领许多农民富裕起来的共产党员。花卉种植,让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村青年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也让这片世世代代寄予美好希望的土地真正实现了“富裕”。  相似文献   

13.
在磐石市烟筒山镇鸡冠山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养鹿大王”,他就是农民党员赵金。16年前,不甘贫穷的赵金靠养鹿开始走上了致富路,现在已拥有资产上百万元。他富了不忘党员的义务,全屯72户人家,有68户在他的帮助下靠养鹿致富了。村民吴凯家中人口多,老伴经常有病,想养猪怕赔本,想养鸡又怕鸡瘟。赵金劝他养鹿,从自家拿出5000元钱,亲自到外地给他买回仔鹿,还帮他建起了鹿圈。经过几年的扶持,吴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吴凯的岳父看到养鹿是个好门路,也来找赵金,赵金是个犹豫地把自家价值6000多元的6只仔鹿赊给他。如今吴凯的岳父…  相似文献   

14.
“穷气十足“和”富气十足”高峡太行山深处,有个穷县叫广灵县。全县212个行政村,人均收入200元以下的就有39个。县长张富文上任后,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他怎样治理这个穷"家"。张县长有他自己的穷富观:"穷不可怕,怕的是浪费,为了将来的富裕.现在必须精打...  相似文献   

15.
梨树县是全国闻名的产粮大县。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饲料资源优势,把养猪业作为广大农民的致富产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加强领导,加大措施,加快发展.1993年实现了农村人均一头猪。1994年,他们在全县实施“百万头猪工程”,生猪的饲养量一举达到了109.1万头,居全省各县之首。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2):52-52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从2008年开始大力实施“三百”工程,颇有收效。他们计划用两年时间培养100名农村致富能手成为党员,培养100名党员成为农村致富能手,培养100名党员致富能手成为村组干部,真正使“支部活起来,党员动起来,农民富起来”。  相似文献   

17.
农村改革成功后,农民富得不快,原因是农村人均占有的土地生产资料太少。农民死守那点田,是不可能真正富起来的。而应运而生的科迪模式,则投放了新的要素,使农民致富有了新的载体。在这种意义上,发现这个“道理”的经济学家,就成了助推一个地区,使一个“集群”获得竞争力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荥经:长毛兔敲开致富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荥经县农村,养长毛兔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一项传统致富项目。但是,光有长毛兔,荥经人是富不起来的;而注入了“科技”的长毛兔,才是荥经人的“摇钱树”。  相似文献   

19.
桂坤 《党建文汇》2002,(18):2-2
任何富裕起来的农村都是因找对了适合自己发家致富的道路.华西村从40年前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天下第一村”,你是如何找到令华西村脱胎换骨的捷径的?  相似文献   

20.
在长春市绿园区城西镇依家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养猪致富能手,他叫刘绍武,今年64岁。在发展养猪业的道路上他整整奋斗了八个春秋。现在,他拥有一处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的“少武仔猪繁殖场”。年发展生猪6000余头,年销售仔猪5000余头,年获纯利润40余万元。刘绍武曾连续六年被长春市、绿园区、城西乡评为科技养殖致富能手、科技致富标兵、养殖状元。说起自己养猪致富的故事,老刘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