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庆与北京、上海、广州等老牌中心城市的差距有多大?重庆如何跨开大步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在2009年召开的:‘西部开发与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发展国际论坛”上,国家中心城市成为专家们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2010年2月初,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全国城镇体系规划>,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入选城市,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重庆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肩负着振兴中西部地区,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方向发展等重大历史使命,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努力、尽快把重庆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重庆在引领、推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发挥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首先要增强城市功能,搞活城市,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创造条件。但因为旧的行政管理体制没有触动,所以城市改革困难重重,有人形容为“一盘难下的棋”。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重庆知难而上,大胆解放思想,用好用足政策,千方百计寻求突破,短期内就打开局面,甚至创造了不花钱就能出效益的生动例证,其若干个“全国第一”更掀起了一波波改革浪潮。  相似文献   

4.
29个长江沿岸中心城市联结而形成的经济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实力、活力和潜力的发展轴.重庆市作为全国首个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长江沿岸中心城市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协调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依靠政府间的协调合作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实现互动多赢,在现行体制下既是使重庆从一个西部中心城市跨越成为全国性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引擎"的重要安排,也是沿江各中心城市叉好又快发展的理性选择.重庆与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协调合作能否获得新的进展,关键在于各方能否克服合作发展面临的体制约束及进行制度创新,取决于重庆及各方能否采取正确的可持续共谋发展战略的政策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5.
陈建林 《探索》2003,(1):118-122
创建学习型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进行战略转型的战略性问题。本文通过对重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环境因素分析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理论分析 ;重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基础分析 ,提出了重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郭阳旭 《探索》2002,(5):123-126
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重庆应该选择以城市形象塑造先行的城市综合经营模式;对重庆的城市形象塑造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熊若愚 《先锋》2017,(5):22-23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中,"共享"排在压轴位置,鲜明昭示了发展的落脚点和归宿,充分体现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将为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凝聚最深厚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间结构决定的城市功能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产业要素空间集聚的过程。城市为产业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提供了空间平台,而不同空间结构的城市类型又表现出不同的功能。文章围绕国际大都市、都市圈、组团式、卫星城市这四种城市功能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就在规划大都市圈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夏日,长江与嘉陵江交汇的朝天门码头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一派繁忙。  相似文献   

10.
《当代党员》2010,(4):15-15
广东的崛起,除了广州还有深圳;山东的崛起,除了济南还有青岛;浙江的崛起,除了杭州还有宁波……一个省域的发展,不能只指望省会城市,还需要强劲有力的副中心来带动——重庆要迅猛崛起,除了主城的辐射、发力,也需要培养一座副中心城市——第二大城市。  相似文献   

11.
吴乐天 《先锋》2017,(3):45-46
2017年,是成都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施“十三五”规划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成都市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总揽,强化规划引领,强化运行调控,强化项目支撑,着力抓好改革、创新、开放、生态、民生五大重点工作,切实加强系统自身建设,认真履行总策划、总协调、总督导。  相似文献   

12.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就全国范围而言,就是要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就重庆而言,也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1998]108号)中就曾指出:“要控制主城的开发强度,完善主城的基础设施,提高主城的整体环境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开拓外围组团,改变人口和产业过于集中在主城的状况。”可见,国务院这一批复已经注意到重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目前重庆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周边区县与主城区之间、尤其是中东部区县与主城区之间的差距过大,因此,重庆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加快周边地区尤其是中东部地区的发展,形成主城区带动周边、尤其是带动中部进而带动东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常家爽 《学习月刊》2012,(22):41-42
在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通过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和幸福武汉,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战略目标。要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先把武汉建设成为“法治环境一流”的城市,以良好的法治环境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杜国臣 《先锋》2017,(5):14-15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以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为总体发展目标。这一目标立足成都发展实际,着眼国家整体战略,对标国际标准规则,为成都未来的发展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的变化,不仅仅是一个城市规模和地位的提升,更意味着城市发展内在动力和理念的转换,而正如此次党代会明确指出的。  相似文献   

15.
提升城市能级是充分发挥城市功能的重要途径。城市能级直接表现在空间位势上,空间位势是建立在空间位置上的资源禀赋、集聚能力和辐射力,往往具有资源集中、要素集聚、发展集约的核心优势.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优化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必须进一步放大福州的空间位势,提升城市空间能级,进而提升福州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通过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和幸福武汉,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战略目标。这‘三个中心”、‘三个武汉’为建设支点武汉、龙头武汉和跨越式发展的武汉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是全市人民对城市建设的热切期盼。然而,要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就必须先把武汉建设成为‘法治环境一流’的城市,以良好的法治环境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7.
欧阳慧 《先锋》2016,(12):25-28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不仅有利于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增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戴德军 《先锋》2016,(12):46-47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尤为重要。当前,结合学习贯彻成都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全市政法系统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细化工作举措,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切实维护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杨洋 《当代党员》2010,(8):18-19
“一年种了十年的树”,是重庆这座“山城”发展理念上的嬗变,是这座“水泥之城”演绎为“森林之城”决心的彰显。建设“森林城市”,意义有三——  相似文献   

20.
王业强 《先锋》2017,(5):16-17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着力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城乡统筹示范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现代化国际城市、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其中,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城市无疑将成为具有成都特征的醒目名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