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台湾回到兰州,我眼前不时闪现这样的情景:旅游大巴已开出旅馆良久,戴着黑色礼帽、佝偻腰的石筱军老先生仍站在那里向我们挥手道别……那是去年的事情了。早晨8时左右,虽是初冬,台北依然阳光灿烂。我们赴台参加"2006年海峡两岸西王母文化论坛"。甘肃省参访团在结束了台北的交流参访活动后,即将乘车赴台中、台南,当旅馆门口的大巴正在装行李等人的时候,突然,一楼大厅出现了石筱军老先生的身影,  相似文献   

2.
洪鸿 《台声》2011,(12):16-23
如果说当年余光中这首《乡愁》诗,道尽了当年海峡两岸这湾“浅浅的海峡”,阻隔了两岸同胞团圆的心中苦闷,那么今天,在这湾“浅浅的海峡”上空,已然架设了一座“宽宽的、畅顺的大桥”。桥的全称为:“亲情乡情两岸情之桥”;  相似文献   

3.
鹧鸪天·乡村早春 寂寂山林秋水枯,一声啼血早春苏。寒风潜入桃前路,冷雨横梳椰底铺。  相似文献   

4.
悠悠乡情     
《台声》2009,(1):31-31
2008年10月21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全国台联名誉会长张克辉与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副会长纪斌,在北京会见了应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的邀请,在京.津两地参访交流的台湾律师公会联合会访问团一行,并在鹭鹭酒家设宴款待访问团的乡亲们。老朋友见面,大家分外高兴,许文彬律师(左图右一,右图左一)还当场作诗一首,并请在座的张克辉主席及林永发团长以国语和闽南语分别朗诵。  相似文献   

5.
乡情     
太阳刚从东方升起,山下的水塘披满霞光,晨风吹过,水面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一条笔直的乡村公路延伸向远方,鲜花簇拥着两边高大挺拔的杨树。一个小而美的村庄沐浴在阳光中,这就是我那美丽可爱的故乡——烔炀镇黄傅村。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春风的洗礼,曾经的穷乡僻壤己经彻底改变了模样。作为一个当年的回乡知青,我是家乡沧桑变化的亲历者、见证人。四十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是什么力量使得一个古老而又贫穷的小山村发生了如此神奇的变化?我曾不止一次的深深地感叹和沉思。  相似文献   

6.
马背乡情     
2009年3月10日,贵州省龙里县公安局谷龙派出所民警像往常一样.牵着马匹驮着备种宣传资料向不通公路的大山深处山寨走去。多年来,谷龙派出所针对该乡115个村民组有一半多山寨不通公路的现状.建立了马背上的流动警务室,坚持每周3天以上步行到山寨群众中去.为乡亲们服务、办事。  相似文献   

7.
阎崑 《台声》2011,(12):34-36
“一样的大地,一样的天宇,你我未来命运相与共;一样的血液,一样的光荣,心中拥有同是一个梦……”  相似文献   

8.
入行只是因为爱 生在崇明长在崇明的钱思剑是一个来自海岛的农家子弟。天生一副好嗓子的他,从小爱好唱歌、唱戏,初中毕业后进入乡文化站工作,19岁时考取了崇明沪剧团。第一次演出便随着沪剧团的大卡车到了奉贤的星火农场,从此踏上了他真正的沪剧之路。  相似文献   

9.
乡情·灵动     
王亮 《两岸关系》2011,(8):71-72
盛夏的前门台湾街热闹非凡,在这里举办的两场不同风格的艺术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7月20-7月29日,由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两岸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乡土情·同胞情--2011走进台湾摄影展”在台湾会馆举办,摄影作品全部出自台湾在校大学生之手,记录台湾民众最真实的生活场景,表达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0.
乡情散记     
又是春天,天气渐渐暖和起来,记忆也开始复活。离乡的时日越长,乡愁越重。故乡对我而言,已不再只是一个地名或方位,它已演化为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支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都不能止住对故土的  相似文献   

11.
乡情之一:梦里小村我的家乡湖南省辰溪县桥头溪,一个只有十几户村民的边远小山村。曾清楚地记得,自己以前写了一篇文章,投稿某刊,编辑回信曰:从你的地址看,你住在那么一个偏僻封闭的山村,能做出如此“大手笔”的文章?一定是抄袭了别人的!偏僻的山村、闭塞的山村,你不但让我蒙羞  相似文献   

12.
安东 《台声》2007,(10):53-55
周青,本名周传枝。1920年生于台湾省台北市东门外。祖籍福建泉州府安溪县积德乡新康里。日据时期,进入日华纺织会社当保全工,此时认识老台共(1931年被破坏)外围分子并参加“不定期会”而学习马列主义,了解抗日情况,参加抗日活动。日本投降后曾担任《人民导报》、《大明晚报》、《民报》、《中外日报》等民间报社记者。1947年参加“二·二八”,然后到上海。此后50年中先后于1994年、1996年两次回台探亲。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0,(4):82-82
溪口是蒋氏父子一生中最深的牵挂,特别对蒋介石来说更是他在政治风雨中漂泊的最温暖的依靠。蒋介石对故乡溪口的感情一直很亲密,这种亲密不仅体现在1925年蒋介石发迹后在家乡溪口花重金大规模修复、扩建故居,他对家人、家乡族人的用心与栽培上,也体现在他近乎保守固执的家庭观念上,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蒋介石发迹后,每年清明或自己的生日,总要回乡一两次。清明回乡是扫墓祭祖,生日回乡是为了避寿。  相似文献   

14.
做好了心理准备,采访的是一位港澳界别的政协常委,香港商人、实业家,所以谈话要格外谨慎,否则他会用商界常说的一句话"对不起,我很忙,公司还有事在等我……"把记者给打发了。但是很幸运,见到他时,记者以为找错了人。眼前的人要么是一位学者,要么就是歌星,智慧、儒雅而且还带有几分顽皮。  相似文献   

15.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著名诗篇——《乡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跟外国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有种根深蒂固的“阿同”观念,就是同宗同乡族人间,同样会尊前敬祖、怀乡寻根、重土报本,不管人走到那哩,都不会忘记根本。我们这种传统观念,最容易表现在“同名村”上:从前中国大陆移民渡海赴台,早在“唐山过台湾”之初,同姓同籍的人,就习惯聚居在一起,互相照应,相互扶持,时间一久,白成聚落,并自取地名,且相沿把该地冠上故乡名称、或本族姓氏,于是成为极具乡土味的什么厝、什么村、什么里,同名村由此产生。相对于大陆其他各个地方,台闽两地这种情形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2月12日上午,台中市天气格外晴朗。以致公党福建省委副主委兼秘书长刘珂为团长的致公党福建省委赴台考察团一行,早早地来到台中市金典酒店。大陆在台女性新移民座谈会即将在这里召开,它是由台中新移民女性关怀协会和致公党福建省委共同举办的。  相似文献   

18.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个社会的躁动和喧闹,接受了这个社会的名利与功利的追逐。长时间呆在所谓的文明都市里,脑子里早已刷新了模糊的乡村记忆,似乎忘记了在远离都市的边远乡村,仍然有一方仅存的净土。偶然的机会,看到了黄文诚的一组乡情油画,猛然间觉得心头一沉,眼睛一亮。久违了,我们曾经熟悉的乡村,我们曾经享有的清纯,我们曾经拥有的淳朴。  相似文献   

19.
赵楠 《两岸关系》2009,(5):47-49
4月,北京什刹海一派春色。21日,北京市台联在什刹海会馆设宴,隆重宴请参加“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团”返台归来的老台胞。本刊记者也因之得以走近这些老台胞,分享他们此行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任挥  林毅 《台声》2005,(10):52-53
2005年9月15日下午,全国政协礼堂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在这里举行“2005年在京台胞中秋茶话会”,在京生活、工作、经商、求学的台胞、台商和台湾学生共计300余人欢聚一堂,畅叙亲情乡情,喜迎中秋佳节。茶话会由台盟中央副主席刘亦铭主持。全国台联副会长史茂林在茶话会上致辞时代表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向岛内、港澳和海外的台湾乡亲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愿。他说,每逢中秋,生活在大陆的台湾同胞都会倍加思念岛内的乡亲,期盼能够早日实现直接“三通”,海峡沟堑变通途,期盼两岸同胞能够携起手来,共同迎接21世纪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