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采访的第一位记者。1987年11月中旬,《台湾时报》副总编张自强经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采访。 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探亲的第一位艺人。1987年11月中旬,曾获得台湾电视广播最高奖——金星奖,被戏称为“台湾最丑陋的男歌星”凌峰,经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探亲。他在大陆拍摄了探亲片  相似文献   

2.
1987年 两岸民众第一次公开直接交往。1987年9月15日凌晨一时,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到达北京国际机场,两岸民众第一次公开直接交往。9月15日该报登出38年来台湾记者第一次从中国大陆发回的报道。 台湾当局首次作出台胞赴大陆探亲的决定。1987年10月14日,台湾国民党中常委通过“五人专案小组”关于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问题  相似文献   

3.
《两岸关系》2006,(7):5-5
6月14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对两岸航空业民间组织就两岸客运包机节日化和开办两岸专案包机达成共识一事接受采访时说,积极推进两岸直航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我们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随着两岸经贸关系不断发展和两岸人员往来日益密切,早日实现两岸直接通航,已成为当前两岸交流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两岸直航是每年数百万到大陆经商、探亲、旅游的台湾同胞的需要,是众多台湾工商企业界人士在大陆经商、发展事业的需要,是实现两岸民众旅游正常化的需要,是台湾水果、蔬菜到大陆销售,降低运输成本,照顾台湾农民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台声》2013,(4):112-112
【读者来信】 你好!《台声》的老师,我是来自台湾台中的锺恺原,前段时间在台湾的一家书店里看到了《台声》杂志,很高兴能看到一本专门报道两岸新闻的杂志,我想你们的杂志在大陆也是很有影响力的。  相似文献   

5.
《台声》2009,(10):39-41
采访台湾外贸协会董事长王志刚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采访时间敲定数次,都因公事繁忙而一推再推。如今随着两岸经贸交流渐入佳境,以资深“企管”背景身担台湾外贸协会董事长的王志刚笑称每个月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大陆各省市,推荐台湾精品,为两岸企业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贸协”在大陆选择了50个二线城市进行消费指数调查。让王志刚尤其心动的,是大陆的内需计划。由大陆庞大的内需市场,王志刚看到了更大商机。“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商机。大陆方面的扩大内需计划,我们可以来参与。所以.两岸经贸合作前途真的无限、无限、无限!采访中王志刚用了3个“无限”,给两岸经贸合作前景定调。  相似文献   

6.
就医看病是个头疼的话题 1987年10月14日,当蒋经国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之后,台湾回乡热潮涌动。这一年,也被称为“两岸开放元年”。已经20多年过去了,很多台商在大陆成功开办了自己的企业,绝大多数台湾人也都在大陆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正>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应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及发展贸易、互通有无的主张,即所谓的“三通”。1987年11月2日,台湾“行政院”基于两岸同胞的强烈要求,同意早期随国民政府到台湾去的大陆籍人士可以返乡探亲。这一政策的实施,开启了两岸民间交流的新篇章。伴随着探亲的脚步及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带来的商机,台湾人民陆续前往大陆地区从事投资,两岸之间的经贸活动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23)
<正>1987年,在台湾外省老兵返乡运动的冲击下,台湾当局不得不正式开放大陆探亲。随着老兵回大陆探亲的实现,两岸民间交流的大门逐渐被一点点推开,两岸民间经济文化交流的规模日益壮大。在这3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两岸民间交流的恢复与发展不仅解决了台湾外省老兵回大陆探亲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了强大动  相似文献   

9.
台湾的学校“怎么办”徐晓燕赴台采访期间,虽然行色匆匆,但因我从大陆的暨南大学毕业不久,很想知道台湾的学校是怎么办的,于是走马观花,留下了台湾教育界的一些印象。此清华非彼清华在绵绵细雨中,我来到台湾“国立清华大学”。与北京的清华大学不同,大陆北方的校园...  相似文献   

10.
白录英  陈军 《台声》2007,(4):54-55
2007年1月30日至2月9日.应财团法人台湾原住民文教基金会、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的邀请.北京市台联组织本市15名台籍少数民族乡亲赴台湾探亲交流。这次活动是北京市台联推动大陆台籍少数民族乡亲入岛探亲交流的第一次尝试.是加强北京市台联与台湾中南部地区.原住民地区的联系,扩大两岸联谊交往范围的又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11.
孙升亮 《台声》2008,(8):54-55
在首发团圆满返程之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从7月18日起正式全面展开。大陆民众在两岸旅游机构组织下以团队形式直接赴台旅游且搭配周末包机,是继台当局1987年底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之后两岸交流的又一历史盛事,意味着两岸双向交流、深度互动的大门已经被打开,必将为两岸同胞的心灵沟通搭建一条“快速通道”。  相似文献   

12.
▲1988年 台湾当局决定两岸通信通过红十字总会转投。1988年4月13日,台湾“行政院”决定,台湾民众与大陆亲人通信可通过红十字会总会转投。 台湾拍摄第一部探亲片。1988年春,台湾由郭南宏导演的第一部探亲片《大陆行》,经台“新闻局”获准发行。  相似文献   

13.
<正>"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著名诗人余光中的名篇《乡愁》生动刻画出了两岸隔绝状态下,跟随蒋介石败退到台湾的百万国民党军政人员及其眷属压抑心底的思乡情怀。从1986年底开始,国民党去台老兵发起持续数月的请愿活动,迫使台湾当局考虑调整有关政策,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198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987年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来到大陆,两岸长期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了。30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回眸这段沧桑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旅游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是以间接形式出现的劳务贸易,属消费服务范畴.它作为一种跨地区性的经济活动,是两岸经贸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和方面.由于台湾与大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以及台湾方面的政策限制,目前海峡两岸旅游关系基本上表现为单向的,即台湾民众大量赴大陆旅游,而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数量有限,二者关系极不平衡.因此,两岸旅游服务活动主要发生在大陆,而服务对象主要是到大陆旅游的台湾民众,对大陆而言,可以说是一种间接的对台劳务输出.台湾民众赴大陆旅游是两岸旅游关系的主流,对促进两岸人员交流、加强两岸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从80年代初起,台胞就通过各种渠道私下到大陆旅游观光,但由于当时台湾当局政策的限制,到大陆旅游人数不多,且零星、分散,活动范围主要在沿海地区.这些台胞多不敢公开身份,除经第三地转机进入大陆外,还有相当部分是乘渔船秘密来的.随着海峡两岸形势日趋缓和,尤其是在1987年11月2日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以探亲名义到大陆旅游的台胞人数迅速增长,并且逐步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2008,(4):11-12
为推动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谈判与对话,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感召下,经过两岸同胞共同努力,1987年底,台湾当局被迫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长达近38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相似文献   

16.
台湾《中国时报》1月24日《星期专论》栏发表南方朔“重建两岸‘和的逻辑’”的文章。摘要如下: 犹未完成的内战关系 两岸关系在本质上乃是一种“犹未完成的内战关系”。台湾对大陆的地面突袭一直持续到1964年始告结束,空战则到  相似文献   

17.
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快速回应台湾当局宣布开放部分民众赴大陆探亲。同年11月2日,台湾红十字组织开始受理民众赴大陆探亲,两岸38年的隔绝藩篱终被打破。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16)
正作为跟随国民党到台湾的第二代,我出生在台湾,对大陆非常陌生,只能靠长辈记忆中的描述,来了解他们以前在大陆的一些情况。自从两岸开放观光探亲以来,我也曾到大陆去过几次,可是对大陆的印象还只能停留在走马观花的状态,并未有深入的了解。直到3年前,有朋友邀我公司到大陆去合资经营产业,我这才感觉到大陆的进步非常神速,可以想象,若我们没有相关媒体或管道,真的无法深入了解大陆的现况。  相似文献   

19.
1988年10月,一支由12人组成的台湾出版界代表团,分别从香港、日本转机降落到上海虹桥机场,带队的是时任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副秘书长(现为协会理事长)的陈恩泉,与他们一同第一次踏上中国大陆的,还有3000种台湾出版的书籍。这是1949年之后,台湾地区第一个以行业团体的形式正式来到中国大陆的代表团。其时,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刚刚开始,而台方仍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从那时至今,陈恩泉前后300多次来往大陆,为两岸出版交流奔波了20多年,成为两岸出版界耳熟能详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演进,直接或间接引起多次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人员流动。 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迫于岛内舆论和民心压力,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随后,台胞到大陆探亲、旅游、经商、求学渐次热络,从而形成了老兵回家、青年创业、返乡投资等一波又一波“大陆热”台湾老兵:“想回家,永远都不会是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