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小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问题上,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好看的不好用、好用的不好看等问题。要提升公共文化空间的品质,国家文化公园为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公共文化空间形态或模式。城市国家文化公园要在文化基因、文化标识、城市高度、城市形象等方面达到水准,把"好看"与"好用"结合起来。建立国家文化公园,已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美丽中国的迫切需求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国家文化公园是表征中华文化精髓的文化地理媒介景观,其空间叙事的宏观性与文化的广域性,决定了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建设需要从“人文意义”“场景载体”“延伸载体”三个层面展开。具体而言:深挖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内中华文化内涵与价值意蕴,注重国家文化公园空间的意义凝练与内容表达,建构其“人文意义层”;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丰富化多元化,构建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在地性消费的“场景载体层”;推动“主题文化+”媒介化传播,强化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内容的溢出效应,建构国家文化公园空间的“延伸载体层”。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1,(9)
正作为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举措,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最近频频进入人们视野。根据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具体要从保持原貌、挖掘文化、突出教育和强调休闲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作为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举措,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最近频频进入人们视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贯穿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沿黄九省区。国家文化公园和国家公园在字面上的不同之处在于"文化"。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0,(10)
正后世博时代的上海,城市规划和建设不断向着宜居、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延续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再等一年多,黄浦江边的后滩世博文化公园就将和上海市民以及游人见面。作为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位于浦东滨江地区的世博文化公园,规划建设面积近2平方公里。项目结合已建成的后滩湿地公园、世博会部分保留  相似文献   

5.
在10月18日举行的成人宣誓仪式上,共青团广州市委公开向社会征集“十八岁青年主题文化公园”的选址建议和主题雕塑的推荐方案。广州市民均可在11月30日前将建议以信函方式邮寄至广州市人民北路875号507室团市委宣传部(邮编510170),或发邮件至54newsl23@163.com,发传真至8136343  相似文献   

6.
<正>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要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标识。大运河江苏段是全线历史最为悠久、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活态利用最好的段落,具备开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试点的良好条件,应  相似文献   

7.
国家文化公园是一项系统性重大文化工程,是凝聚国家共识、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发展文化旅游符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目标要求,也是促进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的必然选择。通过对标国家文化公园的独特属性,可发现其与文化旅游的协同发展在形象塑造、空间统筹、双效统一、监督评估等方面的矛盾。由于国家层面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尚未发布,故结合地方已有实践,围绕文化价值认同、文化生态系统、文旅产品体系等方面思考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以期对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乃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9,(24)
<正>强化全球视野、中国高度、时代眼光,打造民族性世界性兼容的文化名片,是《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简称《方案》)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的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在国际上,国家公园已有100多年历史,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相关实践,在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为我国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及管理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贺云翱 《群众》2023,(5):49-5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长江江苏段全长433公里,岸线总长1169.9公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2022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长江江苏段被列为重点建设区。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成为重要的时代话题与责任。“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促进文化繁荣,提升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举措与战略工程。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区域不平衡现状我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从概念提出,到实质性的建设阶段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具体来说,即概念提出—文化改革规划设计—专项建设方案—国家“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长城等专项建设保护规划—省市专项建设保护规划—项目实施。就发展的时间阶段和工作进程而言,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处于建设的初期阶段,目前呈现不平衡发展的特征。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推动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增强文化自信的战略决策。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北京市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2.
"以后家门口多了一个休闲公园,还能学学法,真不错!"2021年12月4日,丽水市本级首家法治文化公园--丽水法治文化公园正式开园,家住香蜜园小区的市民王寿妹对此开心地说。法治文化公园位于丽水市区城东好溪堰一期景观带,以"秀山丽水法润处州"为主题,打造法治之杆、宪法广场、先贤法治、地方法规、法典护航等五大板块,充分汇聚新时代法治宣传要素和丽水特色法治文化。入口处,四根斗拱立柱布列两旁,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在立柱正面清晰传递。  相似文献   

13.
王维娜 《今日海南》2006,(10):21-21
海南文化公园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东临南渡江,西接美舍河,项目规划建设用地30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6亿元人民币。文化公园集图书馆、博物馆、歌舞剧院等文化设施于一体,将形成资源共享的、具备现代化水准的大型文化艺术片区。目前,海南省图书馆已落成;投资  相似文献   

14.
王健 《群众》2022,(9):19-20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通过国家公园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入发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代表国家形象的文化主题,打造中华文明的新标识。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文化公园具有国家性、公共性、系统性和超级文化空间等主要特点。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建设原则,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已经完成了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构想与空间布局;下一步,在中观层面上,省级地方政府及相应机构单位将要肩负起辖区内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任务;在微观层面上,市(县)各级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将要具体落实公园建设的项目任务。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总基调已经确立的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16.
曹劲松 《群众》2022,(5):35-36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展现中国文化风貌和精神价值的重要载体和标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启动,对于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化历史意义和文明实践意义。长江江苏段流经中国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发达地区,悠久的长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新形态交相辉映,既能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注入丰富的历史内涵,又能彰显长江文明生生不息的时代意蕴,因而具有独特的文化标志性、文明标识性和创新成长性。  相似文献   

17.
4月12日下午,北辰区集贤里街道办事处的一间会议室内,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穆瑞刚和区人大常委会的一些领导同志,副区长陈文慧和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关设计院的专家,三位会议的主角一一区人大代表任海瑞、曹尔田、赵文荣齐聚一堂,热烈地讨论着、商量着,主题是集贤文化公园的设计与改造。  相似文献   

18.
《公民导刊》2021,(1):12-13
古有唐宋明清开山化石,雕刻了大足五山岩壁上的绝代风华;今有文旅融合独具匠心,挚画了全域大足石刻文化公园的阡陌工笔.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视察时,亲切嘱咐大足区"一定要把大足石刻保护好".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市委书记陈敏尔关心并指示要建设好大足石刻文化公园.  相似文献   

19.
陈爱蓓 《群众》2022,(17):31-3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苏拥有700多公里的大运河干线和400多公里长江岸线,长江、大运河一横一纵,构成江苏发展的坐标轴,中央把江苏确立为大运河、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区。  相似文献   

20.
路璐 《群众》2023,(14):53-54
<正>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江苏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在传承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新,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路径、标志性成果的形成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高水准国家文化公园,需要充分把握其文化创新中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