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香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亚洲之海外华人国际研讨会”的第二阶段,由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与新加坡南洋学会联合主办的“海外华人与抗日战争国际研讨会”9月22日在暨南大学召开。与会者有南洋学会副会长林我铃先生、新加坡国立大学崔贵强教授、新加坡中华经济研究院李绳毅教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颜清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吴伦霓霞博士和冯小丽女士,以及广州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从事华侨华人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60余人。南洋学会元老、著名历史学家朱杰勤教  相似文献   

2.
由新加坡南洋学会和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亚洲研究中心海外华人资料研究室联合主办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亚洲之海外华人国际研讨会”,于9月18至19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以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日本、澳大利亚的学者56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大陆学者有:陈立贵(中国社会科学院)、姚楠(复旦大学)、林金枝(夏门大学)、张映秋(中山大学)、徐善福、黄滋生、郑仁良(暨南大学)和廖钺(广东华侨历史学会)8人。在开幕式上,中文大学副校长蔡永业致开幕词,香港大学校长王赓武教授作主题演讲。蔡永业指出,两次大战期间,亚洲海外华人面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华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一群李明欢本文力图从宏观角度出发,对当代海外华人经济中一些具有共同性的问题略加探讨,以就教于大方之家。第一,“海外华人经济”范畴的合理性与模糊性。“海外华人经济”究竟在地域上应当包括哪些范畴?在中国大陆学术界,这是一个有定论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曼侬·雷斯戈》是十八世纪著名法国作家普沃·德·艾克齐尔的代表作品。若干年前,程青同志把它译成中文,嘱我写一篇序。我在先读为快之余,写了几句介绍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后来程青同志听说有人已在翻译此书,自己的译稿就未送出版社出版,我这篇序也随之搁置多年。去年五月偶遇《法国研究》的编辑同志们。谈及此事,他们挺感兴趣,嘱我寄交《法国研究》。于是,“序”终于起了介绍作用。  相似文献   

5.
海外华人社团是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海外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和频繁.本文以东南亚泉州籍同乡社团为例,在简要描述东南亚泉州籍同乡社团一般概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泉州籍同乡社团是如何通过文化交流、经济投资及捐赠公益事业等方式,形成与祖籍地之间的联系网络,凸显同乡纽带在构建当代海外华人社团与祖籍地联系网络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为纪录片研究领域不同于国内纪录片的重要研究对象,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有着特定的内涵。将这一对象置于中华民族海外移民的背景下考察,可以发现,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人通过族群记忆强化其移民身份,通过"中国题材"实现创作上的回归,而飘泊、离散的生活又将其推向事实上的无国、无家状态。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人这种在东方与西方、母国与居住国之间的夹缝中生存的身份特征,为其纪录片赋予了超越国家与民族边界的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7.
从企业集团走向跨国经营─—东南亚华人跨国公司特点研究陈乔之前言1989年5月和1993年11月先后在厦门大学和汕头大学召开的两次有关华侨华人问题的国际研讨会上,我分别提交了题为《试论战后海外华人经济国际化》和《试论东南亚华人经济的“四化”及其影响》两...  相似文献   

8.
在海外华人社会中,福州人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次文化群体。在马来西亚砂拉越州的诗巫市,活跃着一群福州人,他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代人,他们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长期以来,福州人与当地族群和睦相处,与本地族群一起,为诗巫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诗巫的福州人堪称海外华人社会的模范。  相似文献   

9.
海外华人政治参与是保障其自身生存发展及合法权益的基础。随着海外华人数量的迅猛增长和参与所在国政治意识的显著提高,海外华人在所在国的政治参与有了良好发展,形成了美国华人"精英参与"、马来西亚华人"族群参与"及英国华人"推动参与"三个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参与模式。这三种模式在参与路径、参与成效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各具特色。通过加强与海外参政华人的联络与沟通,使其成为宣传真实中国形象、促进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将对改善我国的外交环境、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助益。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的传播与海外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的传播与海外华人许肇琳一、海外华人是中华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随着众多出国华人的足迹传播世界各地。他们所到之处,都把中华文化特有的思想观念、哲学理论、道德伦理、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乃至衣、食、住、行等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各地。...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国家。华人占全国人口的29%,他们在马来西亚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马来西亚的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华人相比,马来西亚华人保留了最为浓重的中华文化特色。你如果想要了解海外华人,那么,你一定要去马来西亚。你如果想知道海外华人是怎样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那么,你也一定要去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2.
<正>第九届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ISSCO)国际研讨会将于2016年7月6日至7月9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1992年由王庚武教授和王灵智教授创立,致力于推广华人移民历史与当代议题研究。学会每三年定期举行一次大型国际研讨会,迄今已在旧金山、香港、马尼拉、台北、哥本哈根、新加坡和吉隆坡等地举行;区域年会亦曾于古巴、  相似文献   

13.
首创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术自由”为原则的德国洪堡大学创建于1810年,原名为柏林大学,始建时设有传统的“法、医、哲、神”四院系,有教授52人,学生256人。1828年至1945年间曾改名为腓特烈·威廉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校70%的建筑...  相似文献   

14.
华人的认同在东南亚是相当复杂和敏感的问题。本文将以菲律宾为例,探讨海外华人认同的变迁。菲律宾华人认同的变迁与其从“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的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衡量华人认同变迁的因素很多,本文认为主要包括:其一是民族的认同;其二是政治的认同,即国籍的认同与在移居地对参政议政的态度;其三是叶落归根或落地生根。这既可作为菲律宾华人认同的指标,也可以作为华人从“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战后东南亚华人经济的发展蔡奕俊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其中88.36%集中在东南亚地区①。相对于欧美华人社会享有的“人才库”之誉而言,东南亚华人社会素有“钱库”之称其拥有的资本占海外华人总资本的70%②。华侨、华人在东南亚地区社会丝济生活中,一直扮演...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与中韩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在中韩两国建交即将五周年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社科国际学术文化交流服务中心和韩国大韩耶稣教长老会共同主办的“基督教与中韩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8月13日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1937年仰光出版的《缅甸社会调查日记》丛书中《泛灵论在景栋地区》一书的第一部分。作者J·H·特尔福德是一位曾在缅甸景栋地区生活了十三年的人类学家、旅行家。 景栋位于缅甸东部,景栋城是缅、中、泰、老交境的一座历史悠久、位置险要的城镇,历史上是当地土邦的首府。 本书成稿后,国内长期尚无译稿,本书所提供的资料,对缅甸史,缅中、缅泰、缅老关系史,以及缅中泰老交境地区的民族,如掸、泰、拉祜、佧佤、傈僳,克钦等民族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故予全译,以飨读者。(1988、4)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东南亚与西欧闽籍华人群体的不同特点,两地的闽籍华人地缘性社团在创建的时代背景、面对的社会 环境、结社宗旨与目的、组织结构、功能作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通过两者的比较,我们能更深刻、全面地认识海外华人 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编后     
前不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部门主持召开的一次期刊工作会议上,与会的同行们就如何开展学术批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引起了笔者的浓厚兴趣。事实上,各位只要对近年来国内学界的动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一些报刊和网站都在学术批评方面花了不少心力,也不断爆出一些“让我欢喜让我忧”的批评或论争。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千年,凤凰卫视制作播出了大型电视纪录片<唐人街>,首次以纪录片形式透视了海外华人的生存境况,在艺术与市场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对<唐人街>独具特色的制作理念、信息内容、表现方式、传播途径作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