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二月下旬苏共召开的二十七大,是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年以来,为贯彻所奉行的政治路线和内外政策的一次重要会议。关于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涉及面很广。本文仅就苏共二十七大和苏联推行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提供一些材料和看法。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加速发展”的方针苏联自七十年代以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第九和第十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  相似文献   

2.
自苏共二十七大以来,苏联加速了经济改革的进程。改革不仅涉及到生产领域,还包括了分配领域。去年,苏共中央、苏联部长会议和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共同作出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国民经济生产部门实行新  相似文献   

3.
苏联的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时期开始,几经反复停滞不前。戈尔巴乔夫执政后一再强调进行经济改革的必要性。1986年2月举行的苏共二十七大确定了改革的方向。以苏共二十七大为新的起点,一年多来,苏联的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有了突破,在实践中有了新的进展。尽管改革面临的阻力和困难很大,苏联的经济改革越来越受人注意。  相似文献   

4.
据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学报:经济、哲学、法律类》1983年3月1期报导:苏共二十六大总结报告指出,匈牙利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顺利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大生产与农业合作社社员、工人和职员的宅旁园地经营及副业生产的密切的相互关系。匈牙利农业政策的最重要的根本因素就是这种统一。匈牙利第十一次代表大会(1975年)着重指出,“与国营农场和农业合作社总发展的同时,根据国民经济的利益,今后必  相似文献   

5.
经过十余天激烈争论的苏共28大,于7月13日降下帷幕。大会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坚持改革的方针和维护苏共的团结。这次代表大会不仅是在苏联社会面临严重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召开的,而且是在东欧诸国发生骤变后的复杂局势下召开的。因此,如何估价前一时期苏联对东欧的政策,必然成为党内各派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大会前,当人们面对如此东欧局势,很自然地要对戈尔巴乔夫上台以来实施的对东欧的政策提出各种疑问。因为,客观事实已明摆着:原来称之为“苏联阵营”、“社会主义大家庭”正在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6.
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自1966年正式推行“新经济体制”以来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六十年代中后期的全面推行“新经济体制”阶段,七十年代初期改革工业管理体制阶段和七十年代末开始执行的“新决议”阶段。1984年1月开始,苏联领导决定先在电机工业部、重型和运输机器制造部,白俄罗斯轻工业部、乌克兰食品工业部,立陶宛地方工业部等五个工  相似文献   

7.
基金产值率是反映社会生产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七十年代以来,苏联为了全面贯彻其现阶段经济战略,在国民经济向全面集约化转变的过程中,日益重视提高基金产值率的问题,不仅将其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把它作为实现经济集约化的主要标准之一。关于基金产值率问题,苏联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对它的理论探讨,苏联也经历过一些反复。早在三十年代上半期,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高潮时期,苏联经济理论界曾围绕基金产值率问题进行过广泛的讨论。后来,由于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问题,讨论没能再继续下去。到了六十年代后期,随着国民经济向全面集约化过渡,苏联学术界结合经济实践又重新展开了对基金产值率问题的讨论。苏联学者认为,这个问题无论对经济理论,还是对经营管理实  相似文献   

8.
苏联从1965年经济改革开始,特别在苏共二十四大以后,通过了许多有关提高劳动集体作用的法律条例。劳动集体现在苏联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地增长。本文拟就劳动集体的分类、结构、职能和作用这几个方面对劳动集体作个简单的介绍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已历尽三十八载风雨,在其间他们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不断地探索和完善着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已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自治经济政治体制,社会主义自治的精神和原则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苏联的社会主义人民自治从安德罗波夫提出迄今亦已几年。过去苏联一直把社会自治看作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组织形式,而将其排除于社会主义社会之外。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才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人民自治思想并把“日益全面地实行人民的社会主义自治”作为现阶段苏联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战略方针。苏共二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还列专章论述了人民自治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91年 3月17日全苏公投仍有高达 76%民众支持保留共同国家.但不到 9 个月之后,别洛韦日森林声明即宣布苏联终止存在.假如在公投举行以后,不是采取建立主权国家联盟的方针,而是循序渐进地建立一个"软"联邦,一开始仅限于建议签订建立共同经济空间的协议,分离主义者的目的就不会达到."8·19"事件更多是起了雷管的作用.先前的发展方式挖了苏联的墙角.导致苏联垮台的深层次经济原因体现在行政管理体系的结构性危机上.而由国家结构中长期缺乏联邦制引发的中央与各加盟共和国关系的危机,是苏联解体的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保留苏共作为确保苏联统一的机制,其必要条件是党本身的民主化.制约苏共民主化的主要力量是党的机关,它实际上处于选举出来的党的机构之上.在帮助苏联走出经济困境方面,西方甚至"连手指头都没有动一下".而困难至极的经济形势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苏共领导和苏联理论界在改革问题上均有一系列令人刮目的大动作,推动着改革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一自从提出改革口号之后,苏共最高领导人在一系列重大会议和其它重要场合自责反省,其态度之坦率,语气之严厉,范围之广泛,可谓列宁以后的第一次。1986年戈尔巴乔夫在一次中央全会上,他揭露:“在某个阶段,我国开始减速,开始积聚困难”,造成此种局面的主要  相似文献   

12.
一、合资企业建立的法律依据8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重视发展合资企业。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要扩大对外经济活动的规模。运用新的合作形式,建立合资企业,以“加速经济发展”。1986年秋,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在答西德记者问时说,我们不应局限于对外贸易这种单一形式,还可以建立合资企业。为此,苏联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合资企业的法律文件。这一经济形式的法律基础的形成在苏联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3年—1986年)1983年5月,苏联允许在其境内建立同经互会成员国及其他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的理论,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斯大林指出:“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这一论断在随即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成为苏联对外经济政策的理论。此后,这一理论在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苏联第一次经济体制改革是在赫鲁晓夫执政年代。根据苏共中央全会的决议,1957年5月苏联最高苏维埃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业和建筑业管理组织》的法令,对工业和建筑业进行彻底改组。这次改组主要集中在中央和地方管理权限的划分上,很少涉及到国家和企业的关系问题,基本上是用一种行政管理方法(地区管理)代替另一种行政管理方法(部门管理),并没有触动高度集权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本身。改组后不久,分散主义和地方主义严重起来,造成国民经济的混乱,党和政府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把下放的权力重新再集中到中央。接着人们开始探索经济改革的新途径,苏共22大成为苏联第一次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苏联剧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多种因素中,党是关键。苏共自斯大林确定党内领袖地位之后,逐步消灭党内民主,实行个人集权,形成个人崇拜,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党的最高领袖一个人说了算,这种局面在斯大林逝世后也没有根本改变,从而使苏共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从苏共的历史进程看,可以说,在苏联,成也在党,败也在党。  相似文献   

16.
苏共“27大”是标志着苏联进入战后历史发展新阶段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会。其特征之一是苏共新领导在国内决心开始进行全面改革;特征之二是苏共新领导在国际上决心全面迎接美国的挑战。同以往的苏共领导不一样,苏共中央书记戈尔巴乔夫是以一种崭新的战略观点来看待历史新阶段的到来的。就其国际战略而言,以退为进,伺机待变,可以说是这一战略的总的指导思想。而这种指导思想的出现,是与苏共新领导对国际环境及其发展的新认识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1990年10月1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两院联席会议通过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提出的《稳定国民经济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以下简称《方针》)。这一纲领性文件的问世,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苏联经济体制根本改革迈出的决定性一步”,“标志着苏联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观将《方针》的产生背景、出台经过、基本内容、各界反应以及实施前  相似文献   

18.
苏联农村某些地区,如盛产萄葡、蔬菜、烟草、瓜果、香精油的里海西岸地带(属达格斯坦自治共和国),70年代中期就出现过家庭承包经营。可迄今为止,全苏平均每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只有1至3户人家实行了家庭承包,远不足农户总数的1%。1980年2月苏共27大后,搞家庭承包已是名正顺之事,可为什么规模始终小得可怜呢?为什么苏联的家庭承包不可能象我国这样,成为农业承包经营中的最主要形式呢? 对于后一个问题,苏联学者一致认为,那是因为两国具体条件不同,不可照搬中国做法。农业要走机械化、自动化道路,并保持适度的规模经营,这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在农业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经营规模又过于宏大的苏联(美国每个农场平均面积为177公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五二年,斯大林在写给“经济问题讨论会”的意见中(即《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提出了关于“统一的世界市场已经瓦解”,“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在随即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以此作为苏联对外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自此以后,这个理论在苏联和其他各社会主义国家广泛流行,对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这一理论本身的谬误及其在实践中造成的不良后果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我国解放后三十年中经济发展不快,也与长期受斯大林理论的影响,在对外经济关系中采取闭关自守政策密切相关。本文试图对斯大林这一理论本身的是非与它在实践中的得失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自戈尔巴乔夫接任总书记后,特别是自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以来,苏联加快了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从两年来苏共的理论阐述和实际采取的措施看,苏联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清楚的。这就是既扩大企业经营决策和经营活动的自主权,又坚持和加强国家的集中计划领导。对此西方不少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大不以为然,认为如果苏联不彻底放弃中央集中计划领导体制,企业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自主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经营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家的集中计划领导与企业的自主经营究竟是否能并存?如果能并存,又如何能做到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