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我国小汽车产销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并且还在快速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迅速,导致城市交通状况不断恶化。文章在对我国城市汽车保有量增长过快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评估汽车保有量增长过快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2.
1998年10月江总书记视察嘉兴和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知难而进,乘势而上,国民经济呈现出快速、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年与1998年相比,全市GDP增长37%,财政总收入增长1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40%和30%。今年上半年,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全市实现GDP307.77亿元,同比增长12.6%,增幅列全省和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第3位。完成财政总收入37.06亿元,增长2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39  相似文献   

3.
武汉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内容和城市发展的基本结构形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武汉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进入了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逐步转换的历史阶段,加快实现这一转换,是武汉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城市使命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为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创新,我们要处理好投资与消费关系,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经济增长的机理问题。自2003年始,我国经济每年都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不管是"双碰头"还是"三碰头",都没有阻止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同时,连续的高投资率没有引发高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也没有引起CPI的快速上升。经济增长每期的实际运行结果都明显好于预期。这似乎表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已经很难对我国经济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了。人们不禁在问:是不是我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机理压根儿就没有弄懂?而探寻这种机理,是不是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呢?  相似文献   

5.
武汉会展产业发展战略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亚飞 《长江论坛》2005,(3):27-30,6
近年来,我国会展产业已在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迅速崛起,基本上形成了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会展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突出,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发展新的增长点.而加快武汉会展产业发展,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既是适应我国会展产业迅速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需要,也是把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增强和完善中心城市服务功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内在要求.为此,应采取区域化、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与多元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创造》2011,(6):90-91
"十一五"成就辉煌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总产值113.03亿元,比2005年的51.41亿元增加61.62亿元,增长119.9%,年均增长8.7%。实现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增加值73.66亿元,比2005年的33.07亿元增加40.59亿元,增长122.7%,年均增长17.4%。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56元,比2005年的1553元增加1903元,增长122.5%,年均增长13%。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7.
将湖北省鄂州市、黄冈市、黄石市进行整合,实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想,即实施鄂黄黄一体化战略对于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和武汉城市圈建设具有深远意义。通过鄂黄黄"一体化发展战略,在湖北及武汉东部形成一个新的、与武汉并驾齐驱的大型城市,将有力提升湖北省城市化水平,推动武汉城市圈和鄂东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浙江经济自2002年起明显走高,这一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5%,比2001年提高2个百分点,2003年预计增长13.5%,又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呈现出新一轮快速增长的态势。2003年浙江经济运行的主  相似文献   

9.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发展对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武汉城市圈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在武汉城市圈中的区位熵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化发展优势.武汉城市圈各地区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结构雷同、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与“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不相适应.应通过调整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结构、营造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等措施,促进城市圈产业结构升级,保证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健康、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6,(28)
正2014年,武汉市经济总量突破万亿,成为我国中部首个万亿大城。2015年,武汉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905.6亿元,GDP总量在全国城市位居第八。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副教授颜昌盛预测2016年度,武汉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或达1.17万亿元,连续三年增长。2014年,武汉市经济总量突破万亿,成为我国中部首个跨进"万亿俱乐部"的城市。2015年,武汉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90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GDP总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  相似文献   

11.
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今后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根本性和深远意义。“十一五”时期年均经济增速7.5%,今年8%是现实可行的,既属于快速增长范畴,又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目的在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于使经济运行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从而使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经济增长点含义及研究意义 经济增长点是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特征的产业、企业、地区的集合。快速增长的产业是经济增长点,快速发展的企业是经济增长点,快速发展的地点是经济增长点,快速增长的产业是因为市场需求大,快速发展的企业是因为市场竞争力强,快速发展的地区是把地区各种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因此,经济增长点又是市场优势点。 从产业角度分析,属于经济增长点的产业是现在和未来一定时期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产业,即现在市场和潜在市场看好的产业,强调的是增长速度快。经济增长的产业也可能是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也可能是成…  相似文献   

13.
经济     
《创造》2007,(3):8-8
"去年GDP增长10.7%,未现明显通胀,避免大起大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没有出现明显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4.
根据索罗增长模型的扩展,土地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尾效随着资本产出弹性、土地产出弹性、以及劳动力增长率的增加而增加。以此为基础,从整体角度计算了武汉城市圈1995-2014年间土地资源对其经济增长的尾效,平均每年约为1.97%。从时间角度静态的分析了9个城市的土地尾效,发现不同的城市地区土地资源尾效差异较大。并从时间角度动态地分析了武汉城市圈整体土地资源尾效的变化,发现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尾效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最后分析得出了土地产出弹性、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力增长率的变化是引起城市圈和不同城市土地资源尾效值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上半时武汉的发展定位是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分三步走。第一步,用5年时间,把武汉建设成为我国华中和长江中游经济区的主要发展极,成为我国重要的新经济增长中心。第二步,用10到15年时间,把武汉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开放型、多功能中心城市,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三步,用30到50年时间,把武汉初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所以这样定位,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16.
周凯 《长江论坛》2015,(4):34-37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必由之路。就武汉目前的情况来看,重中之重的战略举措有二:一是通过改造升级重振制造业,使之成为武汉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重要基础;二是大力发展有特色的、能够与制造业育机融合的现代服务业,使之成为武汉转型升级的主要依托。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部地区自古就是一片富庶之区,它占据全国10、7%的版图,承载全国28、1%的人口,创造着全国23%的GDP。伴随着“中部崛起”的号角,它在全国地域分工中无疑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武汉,在中部崛起的进程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台商投资而言,又有哪些机遇呢?武汉,中部崛起的“引擎”有人说,“二十年前的机会在深圳,十年前的机会在上海,今天的机会在武汉”。更有人预言,武汉城市圈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经济区之后,中国第四个快速发展的经济区,有可能成为中国第四经济增长线。回溯过去,武汉有着十…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9.9%。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再一次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用一家西方媒体的话说,中国经济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又多出了一个“奥地利的规模”!而这种快速发展,已经持续了近30年。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的增长超过9%。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目睹了许多国家的经济腾飞,但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外资源源不断涌入,产品潮水般流出,国际合作日趋紧密。当今世界,几乎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中国经济的脉动。由此,世界许多国家也更加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在第43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来自全球的精英热议包括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期是否已结束、中国投资环境是否在恶化、以及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等话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期并未停止20 1 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为近13年以来最低。一些海内外专家由此判断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已经过去。对此,多位海内外的企业高管和专家在达沃斯年会期间"不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张掖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速明显加快,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预计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46.5亿元,同比增长11.5%。同时,全市的涉外经济金融也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对外贸易健康发展,国际收支基本持平,利用外资成果显著,涉外经济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