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李鼎铭先生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著名的开明绅士,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人民民主事业中,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成为一位爱国民主的代表人物,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李鼎铭,1881年诞生于陕西米脂县。幼年家贫,寄居舅父家就读,勤奋攻读经史,兼学中医。1903年,赴绥德应考,取为廪生。后在家乡教书和兴办学校。辛亥革命后,他拥护孙中山  相似文献   

2.
几十年来,随着毛泽东的著作《为人民服务》传遍全国,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的名字也几乎家喻户晓。这位身材矮小、面容消瘦的陕北乡绅,是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更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李鼎铭,陕西米脂人,生于1881年,幼年时家境贫穷,寄居在舅父杜良奎(杜聿明的父亲)家读书8年,兼习中医药学,医术精湛,远近闻名。民国以后,李鼎铭拥护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有过短暂的从政经历。从政时,他有自己坚定的操守,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绝不跟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相似文献   

3.
几十年来,随着毛泽东的著作《为人民服务》传遍全国,“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的名字也几乎家喻户晓。这位身材矮小、面容消瘦的陕北乡绅,是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更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李鼎铭,陕西米脂人,生于1881年,幼年时家境贫穷,寄居在舅父杜良奎(杜聿明的父亲)家读书8年,兼习中医药学,医术精湛,  相似文献   

4.
柯云  育欣 《湘潮》2006,(1):55-56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写道:“……‘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随着《为人民服务》的发表和《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的出版,李鼎铭的名字响遍全国。那么,李鼎铭究竟是如何与我党合作共事的呢?又是如何受到毛泽东重视从而被写进“毛选”的呢?早在抗战初期,李鼎铭就积极投身反法西斯抗战前线,成了我党我军的好朋友,毛泽东曾多次接见了他。1941年初冬,李鼎铭当选为副主席。他虽身为边区副主席,但对自己是否有职有权表示怀疑,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他面前…  相似文献   

5.
在我党历史上,“精兵简政”政策的最先提出,缘于党外人士李鼎铭的一个提案。 1941年11月6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在延安开幕了。在这次会议上,李鼎铭当选为副议长,就在这次会议上,他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提案。  相似文献   

6.
田斌 《党史文汇》2004,(11):30-32
陕北的米脂县被称为西部文化县.毛泽东在他《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提到的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他的家乡就在此地.  相似文献   

7.
李鼎铭(1881—1947),陕西米脂人,中国现代革命史上著名的开明绅士。早年致力于教育事业,兼行中医。抗战爆发后,他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毅然走上了与我党合作抗日、共同救国的道路。他从1941年底起,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达6年之久,为陕甘宁边区的建设和中国革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期间,李鼎铭与中共领袖毛泽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相似文献   

8.
1947年春天,国民党胡宗南的军队大举进攻延安,为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的安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决定让李鼎铭先生转移到晋绥边区山西省临县的曲峪镇。3月下旬,李鼎铭先生来到曲峪镇的前曲峪村,在这里前后生活了半年多时间,直到1947年11月中下旬才回到。  相似文献   

9.
陈文胜 《党史博采》2009,(11):26-28
熟悉毛泽东光辉著作《为人民服务》的人都知道李鼎铭这个名字。文末对李鼎铭的注释是:陕北的开明士绅,曾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副主席。那么,这个简短的介绍后面又有着怎样的更多的人物故事呢?本文特将"爱国曲范"李鼎铭与毛泽东交往的一些故事搜集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李鼎铭,因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提到他而闻名,其人及其提案在每年的"两会"期间往往成为人们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1 1941年11月6日,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在延安大礼堂隆重开幕。毛泽东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30分钟的重要演说,号召共产党人和党外人士密切合作。议员中有一位个子矮小、两眼炯炯有神、拄拐棍的老人,他就是米脂县参议会议长李鼎铭先生。毛泽东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李鼎铭的心。他根据陕甘宁边区老百姓负担重的情况,提出了一个“精兵简政”方案,其主要内容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抗日救国大业,兵要精,政要简,行政机构要以质胜力,提高工作效能。毛泽东对这个提案非常重视,反复翻看着这个提案,拿起红笔把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毛泽东那篇著名的短文《为人民服务》。文中提到三个人:张思德、司马迁、李鼎铭。文末对李鼎铭的注释是:陕北的开明士绅,曾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副主席。  相似文献   

13.
赵赓 《世纪风采》2008,(4):11-13
李鼎铭,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社会是无人不晓、妇孺皆知的一位历史人物。因为他的名字跟当时人人必读的“老三篇”中的《为人民服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陈燕 《湘潮》2023,(4):40-41
<正>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形成、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奋斗史。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人民民主这一主线贯穿于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建设过程中,民主潮流尤其是协商民主深入民心、作用重大。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李鼎铭是谁?中国共产党为何会采用他的意见?这条意见为何会成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十大政策”之一?回顾“精兵简政”的提出与实施过程,有助于加强对中国共产党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历史进程的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5.
成国银 《党史纵览》2003,(10):19-23
李鼎铭,原名半功,1881年9月28日出生于陕西米脂县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攻读经史,兼学中医,学有所成.1903年,赴绥德应考,取为廪生.1904年,回乡任教私塾,1910年起,在绥德地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兼行中医.辛亥革命时,他拥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思想进步,曾在当地提倡放足、剪发、禁赌、破除迷信和兴办学校等.  相似文献   

16.
正说到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是这方面的倡导者,在他参加革命半个多世纪间,留下了许多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对待群众批评的感人往事。在李鼎铭等实行"精兵简政"提案上作重要批语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为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烈士举行追悼会上的讲话中,特别讲了一段与批评有关的话:"因为我们是为人  相似文献   

17.
孟红  曲星 《党史文汇》2013,(8):22-31
李鼎铭直言不讳提出“精兵简政”,毛泽东虚心采纳,倍加赞许1941年11月6日,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在延安大礼堂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农民、工人、干部、战士和党外民主人士。毛泽东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演说,号召共产党人和党外人士密切合作。他说,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有义务与党外人士合作,希望各参议员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提意见。  相似文献   

18.
在抗日战争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开明士绅以其读书明理、德高望重等传统优势,积极支持赞助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开展民主运动。一批以李鼎铭为代表的杰出开明士绅,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民主运动中涌现,发挥了极其特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曾说:"待朋友,做事以事论,私交以私交论,做事论理论法,私交论情。"于法于情他泾渭分明,对朋友很讲义气,胆量宽广。这一点,仅从他对一些著名民主人士非常尊重且广纳其建言的交往故事上,即可略见一斑。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他虽日理万机却仍会抽空邀约知名人士,携手搭肩漫步,共话治国理政诸多事宜,充分体现了他作为领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深谋远虑和虚怀若谷,以及对朋友的真诚相待。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议案时,毛泽东极为重视、认真采纳并立为一项有效政策  相似文献   

20.
我与贺敏学舅父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今年2月28日。可是,两个月后,我来到他的身旁时,他却安祥地闭上了眼睛,静静地离开人间了。舅舅身患重病已经两年。去年有一段时间,发高烧不退,报过病危,后来奇迹般地好了。记得2月28日那天早上,舅父躺在床上,虽有低烧,但精神还饱满,说话依然很带劲。我谈起去年在井冈山看到了姨妈贺子珍的雕塑像,看了舅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