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曾参加“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提建议活动,所提出的“创立珠江水上环卫队”的建议还获了奖,这下子,我满以为被污染的珠江有救了!它可以让人们重温美丽珠江的旧梦。记得少年时代的夏天,我常常和小伙伴下珠江嬉水,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亦常常坐在江边.看着众多的长者在垂钓,在下网。然而,这些景象,现在却很少了。设在珠江边的西郊、红楼、珠江等三个游泳场,以往夏天,熙熙攘攘;近年夏天,冷冷清清。在江边漫步,还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江面浮荡着星星点点的果皮、快餐盒和软包装盒,不时还夹杂着  相似文献   

2.
20年前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里,曾发生过不仅在教育界引起了大地震,也在全国引起轰动的“园丁之歌”事件。它的作者之一谭元亨为此也成了传奇人物,几起几落,几进几出(监狱)。再回首,不堪回首。两次“死刑”的威胁“有人问我,假如重新活一次,你还会选择同一的生活道路吗?我说,问题不在于选择,而在于性格,所以我没什么可后悔的,用不着重新选择。”谭元亨自己这样说,或许是客家人的血统给了他好胜、倔强  相似文献   

3.
一个神秘人物又“神秘”地返回了生活。七九年上海民办刊物《民主之声》,负责人是他;八○年,发起成立“民刊学会”的,也是他。他曾自凑班底,竞选上海南市区人民代表,这成了当年的“爆炸”新闻。这个神秘人物,姓傅名申奇,原是上海动力机厂工人。五年前,他被控犯“反革命煽动罪”,判刑七年。今年七月,他被提前释放。找寻他的人在问:傅申奇在哪,近况如何? “我在自建的‘炼狱’里!”这位平常、普通的三十二岁男子深沉地说,“我在民主、宽容的氛围里,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QQ     
去年夏天,因为工作调动得闲回了次家,晚上父亲兴冲冲地拿出自己的手机,说让给他装个QQ.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装完后不怎么会用,于是我手把手地教他怎么用,还开玩笑说:“爸,怎么想起玩这个了.”父亲回答说:“你们兄弟俩都有,我也装一个,方便联系”. 对于父亲使用QQ,起初我并没有在意,只觉得像他说的那样,为了方便和别人沟通,可是,慢慢地,父亲的QQ竟成了我心里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这一切都是源于父亲QQ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雷昂 《工会博览》2005,(13):29-32
外面的天,黑黢黢地,透不出半丝光亮。没有了月色的黑夜中,雨珠像被注入了兴奋剂般一个劲地下个不停。似乎只有如此,方可洗清我心中的愁绪。我知道我又要因此而失眠了。两年前的今天,也是在这样的天气里,我“一不留神”做了他的情人。  相似文献   

6.
一年变肥     
蒋延松 《法制博览》2010,(18):35-35
一天,我与妻子在路上遇见教过我的小学教师李老师和王老师,感到非常吃惊。我见过的乡下小学教师大多偏瘦,而李老师与王教师在我的眼里尤其瘦,去年春天我到他们学校见到他俩的时候,他们还是几十年前那个骨瘦如柴的样子,好像患了营养不良症似的。但这次见到李老师和王老师,他俩都胖得我不敢认了。我认出他们时,便与他们打招呼,然后惊叹地说:“才一年不见,两位老师怎么肥成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7.
剧终人散,夜空中飘来不无遗憾的声音:“怎么广东就没有芭蕾舞团?”事情得先从四年前说起。那是1983年的夏天。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在友谊剧院演出  相似文献   

8.
我,戴上了桔红色的研究生校徽,如同4年前戴上白色的大学生校徽一样,高兴而又神圣。我怎么也没想到,在人们的心目中,这是向才女、女强人、“冰”女人靠拢、而与温柔、贤淑、撒娇告别100多人的大课室没有了,不需要聚光灯,我已经暴露在导师慈祥而又严厉的目光之下,群体的男同学、女同学的概念没有了,我和师兄,面对面地,来到了学术的竞争场。从此,我的生物钟和图书馆一起  相似文献   

9.
一凡 《工会博览》2008,(4):46-46
您知晓什么物件叫“崩壳”吗?您亲眼见过“崩壳”吗?三四十年前,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相当于地区)正蓝旗(相当于县)濒临沙漠边缘的羊群苏未(即地名“羊群庙”),我着着实实地体查了一番“崩壳”。  相似文献   

10.
双周·反馈     
《南风窗》2001,(13)
我爱《南风窗》,爱之深而责之切。2001年第9期第68页彩照左下角一段的第3行有个“辎铢必较”,“辎铢”成了“缁铢”,这种瑕疵是忠贞不渝地爱她的人所不愿看到的。我一直希望,她能成为一份负有特殊使命和神圣职责的杂志,而不是赚钱的工具。——广西田林龙车乡向雨思  相似文献   

11.
河滩上,野地里,阳光下,一片油毛毡、石棉瓦搭起的简陋工棚,墙上的口号是:“队兴我荣队衰我辱队中有我我为4队”。不远处,伴随着电钻声、焊机声、吊装声,一座700米长的大桥已凌空飞架在16米高的河岸之上。这里是广东东莞道滘大桥工地现场,107工程队4队的一支“野战排”45人,代号“403”,已在这里日夜奋战了8个半月。谁能想到,这支“野战排”里,竟然还有8个大学毕业生,而“排长”(正式职务为:现场主任)就是年仅25岁的来自中南林学院的周继求。他在这8个大学生“野战兵”中,资格算是最老的,从1987年8月来工程队报到以来,已经在广东的清远、东莞等地风餐露宿四个半春秋,为南国经济发展架起了大大小小十几座桥梁……  相似文献   

12.
达达 《法制博览》2010,(20):4-4
近翻40年前的日记,有一段政治趣闻。1971年林彪叛逃,摔死在蒙古国。这个接班人、副统帅一夜之间成了叛徒、奸雄、大阴谋家,全国掀起批林高潮。当时我在内蒙古巴盟当记者,上面传达的文件里有一句话说:“林彪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生产队开批判会,队长向大家传达说:“这个林彪很坏,他还偷了一件马克思的大衣。”前几天我与一位宣传工作老前辈、  相似文献   

13.
童年时候,我常常求爸爸带我到“车间”——他每天工作的神秘地方去,在我想象中,那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造了不起的东西的地方。在我七八岁时的一个夏天,我终于如愿以偿,爸爸牵着手把我带进了工厂。 我发出一声又低又长的“哇——”,巨大的房间里机器声  相似文献   

14.
哲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否定的否定”,也叫“第二个否定”。通俗地说,十年前苏联和东欧解体之时,人们蒙头转向地把社会主义刮得一无是处,这就是在认识上所谓的“第一个否定”。但经过十年长的时间,不少人又否定了十年前一棍子打死社会主义的认识,这就叫“对否定的再否定”。但是这第二个否定,并不等于回复到原处,而  相似文献   

15.
梁衡 《法制博览》2011,(17):38-38
近翻40年前的日记,有一段政治趣闻。1971年林彪叛逃,摔死在蒙古国。这个接班人、副统帅一夜之间成了叛徒、奸雄、大阴谋家,全国掀起批林高潮。当时我在内蒙古巴盟当记者。上面传达的文件里有一句话说:“林彪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生产队开批判会,队长向大家传达说:“这个林彪很坏,他还偷了一件马克思的大衣。”  相似文献   

16.
自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二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揭开香港前途会谈的序幕以来,香港记者成了“太空人”,穿梭往来于香港与北京之间。整整两年中,局势时而在风平浪静底下暗流汹涌,时而一声旱天雷风云骤变,时而各方剑拔弩张……此书作为香港记者的“我见我闻”,一集香港历史转折其间的细节及“趣闻秘史”,真实、生动地记载了这一历史巨变。本刊从本期起连载,请读者留意。  相似文献   

17.
避孕情结     
避孕就像把剪刀,把我们的快乐剪成一段一段的。10年前,大学毕业的我和她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新婚的晚上,在红彤彤的灯光掩映下,我们都强烈地盼望着人生珍贵的“第一次”。当我急不可耐地要进入时,妻子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避孕套。“婚前培训班上说了,一结婚就怀孕不好,咱还是戴上它吧。”我一脸的苦笑,但还是高兴地用避孕套充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12)
关键是改变观念我是《南风窗》的忠实读者,在广西工作。说真的,比起广东,广西很穷,而最令我感到悲哀的是,我身边的某些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穷,接受了这种穷,不思变革。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和广东人打交道。拿广东人和广西人比较,我感到我们“穷”就“穷”在观念上,穷在不思进取上。十年前的广东人便有了领先的观念,有了不甘于“穷”和必须改变“穷”的危机感,所以广东发展起来了,广东人富了。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为“出国,还是下乡?”苦恼不已。几年来,我一直想完成一项因留学而中断的田野调查。 2008年夏天,趁着北京奥运的这个长假,我独自回到了江西清僻的故乡。临行前,凑巧在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上读到1932年农学家董时进发表的一篇《乡居杂记》。文章开篇正好道明了我的心曲:  相似文献   

20.
声音     
《南风窗》2005,(7)
在中国,我的书竟会畅销“令我惊讶的是:在中国——这个大多数人甚至不吃奶酪的国家,《谁动了我的奶酪》竟然会成为畅销书。”斯宾塞·约翰逊7年前写的“奶酪”,至今仍是最畅销的管理类书籍。在推出新作《礼物》而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他说,“有人给了我一份名单,上面列有这本书14个不同的中文版本,甚至在上海还成功上演了取材于此事的戏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