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论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美国宪法条款的言论自由为广义概念,包含了"纯粹言论"和"象征性言论"。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是受到限制的,具有相对性。该条款在美国的司法适用中时而宽松时而收紧,均需进行个案裁量,与具体的案情以及社会现实和国家利益考量密切相关。言论自由相对性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这一权利在我国的实现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马岭 《人权》2004,(6):54-54,53
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是大多数国 家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权利。据统计, 世界上142部成文宪法中,宪法规定 了公民有"发表意见的自由"的国家 有124个,占87.3%,发表意见的自 由通常包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 专门规定了出版自由的国家有16个, 占11.3%。新闻自由则在许多国家宪 法中没有直接规定,只是对言论自由 做扩大解释时认为言论自由包括了新  相似文献   

3.
论网上“言论自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论自由”作为人类的理性追求,是健康社会和健康人格的重要标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使不受限制的“言论自由”成为可能。但“言论自由”具有双刃作用,如果滥用“言论自由”,就会使网络成为盗版、窃密、造谣、人身攻击,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传播,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网络时代。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既成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又成为炒作和造谣的摇篮,体现了我国网络环境视角下的言论自由法律上的缺失。本文主张我国对网络言论自由的规制,应当从保障网络言论自由的角度出发,实现国内法律和国际法律的接轨。  相似文献   

5.
各国宪法都将言论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加以确认和保障,我国也不例外,但是,宪法所保障的公民言论自由权与刑法所规定的某些行为的入罪有时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以诽谤罪入罪为视角,探讨诽谤罪入罪与言论自由权之间的关系,寻找恰当的方法来厘清言论自由的刑罚界限,从而使宪法所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
黄延峰 《人民论坛》2014,(4):142-143,207
言论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新闻自由是言论自由衍生的一种权利,具体指新闻采访和评论自由权.在我国,传媒监督司法有宪法依据.但传媒监督司法更要有限度,即媒体介入司法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媒体有尊重被报道者人权的责任,媒体有不妨碍司法独立的义务.  相似文献   

7.
谷歌此次制造这件事,说穿了,就是企图用西方的所谓言论自由挑战中国依法管理互联网。这倒更像一个狂妄的家具推销商,要把产品卖给别人,却硬要顾客按照他的要求与意愿改建房舍  相似文献   

8.
试论网络管理法治化的实现——以网络言论自由权为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网络管理法治化是我们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新课题。网络管理的法治化,就是要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指导网络社会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不仅在网络社会的范围之内以此制约国家权力的恣意横行,而且还要以此来监督和影响在网络社会之外的国家公权力的错位和滥用。网络管理法治化的核心在于公民网络言论自由权的正确行使,实现网络管理法治化的路径在于对网络言论自由权的有效保护。分别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对此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黄延峰 《人民论坛》2014,(11):142-143,207
言论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新闻自由是言论自由衍生的一种权利,具体指新闻采访和评论自由权。在我国,传媒监督司法有宪法依据。但传媒监督司法更要有限度,即媒体介入司法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媒体有尊重被报道者人权的责任,媒体有不妨碍司法独立的义务。  相似文献   

10.
从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至今,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和发表言论的重要途径。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通过法律划定了网络言论的边界,网络言论的法律规制不但没有扼杀言论自由,反而成为网络言论自由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当然,我国的网络言论的法律规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业言论的定义一直争论不休,定义的不确定也直接导致其是否受宪法保护。在美国,无论从历史上的判例还是学界目前的态度来看,商业言论自由都在逐渐受《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商业言论自由除了具有言论自由的价值以外,其自身还具有商业价值,其资讯的流通对经济市场有利。但是,我国法律目前对商业言论并无具体规定,相反却有很多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网络言论自由权的宪政价值是指公民在行使网络言论自由权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于民主、法治、人权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网络言论自由权是维护民主和实现民主的当代路径之一;它有助于实现法治、破除人治;它既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人权的保障工具.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为公民有序行使网络言论自由权提供了立法保障.无需质疑,网络言论自由权属于宪法上言论自由的保护范围,其实质是时代驱动下的传统言论自由权的更新与拓展.  相似文献   

13.
一、怎样认识和正确行使我国公民享有的各项政治自由?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享有的各项政治自由包括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些政治自由,是公民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的一项经常性的权利,是民主政治的基础。(1)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公民对于政治和社会的各项问题,有通过语言方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言论自由在公民各项自由权利中居于首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公民言论自由的实现途径有:第一,人民群众有权对国家生活中的问题发表意见;第二,国家重大决策交由人民群众或人民的代表讨论;第三,通过来信来…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起源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革命性发展与高速普及,当代社会大众对信息自主和言论自由的客观需要为互联网的全球广泛应用提供了现实基础,从信息传播途径到社会交往方式再到社会客观存在,网络社会经历了自发、自觉、自为的发展历程。作为人类社会现代工具理性发展和资本全球扩张的必然产物,网络社会既是社会现实矛盾和发展问题以及人性本质的曲折而客观的反映,也是对既有社会文明秩序和本质属性一定意义上的某种反动。网络社会与青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社会正在改变青年的成长和社会化路径,重构青年的社会地位和行动模式,折射青年的特质和青年色彩。  相似文献   

15.
梁国栋 《中国人大》2014,(22):16-19
1982年12月4日,是一个让所有国人都值得铭记的日子。这天,经过长达4个月的全民大讨论,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现行宪法经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在随后的三十多年中,在现行宪法的指引下,法治中国铿锵前行。2010年,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在法制建设取得丰功伟绩的同时,加强宪法法律实施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6.
法言 《中国人大》2011,(17):23-3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在中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2012,(7):46-46
周叶中、李炳辉在《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载文《社会基础:从宪法到宪政的关键条件》认为,从宪法到宪政不仅需要制度支撑,而且必须具备相应的社会基础.这是从宪法到宪政的关键。宪法的社会基础是指宪法得以真正存在并使宪法得以实现的社会条件。宪法与宪政的统一取决于社会基础是否具备,强化宪法与宪政的社会基础是当代中国改革的必然吁求。具体而言.政治改革必须与社会改革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8.
在涉及学生权利与学校利益冲突的教育案例中,美国最高法院一直寻求着二者的平衡.一方面尊重了学校的自主权和自由裁量权,使学生的宪法权利在学校的特定情景中打了折扣;另一方面,严格界定了学生的言论自由,程序要求等内容,维护了学生的宪法权利.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发表的吴邦国委员长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讲话阐明了法制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宪法与法律是全体公民必须无条件遵守的根本大法,容不得任何人以任何手段打一点折扣。  相似文献   

20.
群众声音     
《群众》2013,(9):1-1
没有底线就没有真正的言论自由 没有底线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言论自由,否则网民的权益便得不到合理的保障。“七条底线”并不是要约束或者限制互联网的发展,恰恰是为了网络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是在保护绝大多数网民的利益和话语权。“七条底线”,是“共识”也是“红线”。——高贵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