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矛盾律和排中律是传统逻辑中两条基本规律,是各种思维形式结构的逻辑理论基础。关于它们表述公式,目前不少逻辑学教科书引用数理逻辑的符号来表示:矛盾律为A∧A,排中律为A∨A。如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逻辑》(第105、112页),四川大学逻辑教研室编著的《形式逻辑基础》(第257、227页)北京政法学院哲学教研室逻辑编写组的《形  相似文献   

2.
探寻有效推理是逻辑的主要任务,因此在逻辑的世界中,要把推理得出的真作为追寻的目标。而逻辑规律作为保证正确思维的基本规律,也充分得体现和保证了逻辑真。本文则从逻辑规律的客观基础、表述内容、及其作用粗浅地论述了逻辑真和逻辑规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数学里,一般都谈到命题的四种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四种命题的形式是:原命题:若A成立则B就成立。逆命题:若B成立则A就成立。否命题:若A不成立则B就不成立。逆否命题:若B不成立则A就不成立。原命题和其他三种命题的真假关系是:原命题正确,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正确。原命题正确,它的否命题不一定正确。原命题正确,它的逆否命题一定正确。由于数学四种命题形式是以普通逻辑为基础的逻辑理论在数学中的应用,而逻辑思维规律是人们进行正确思维的普遍规律。因此,四种命题的逻辑理论在其…  相似文献   

4.
法律逻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当有它特定的研究对象,以及与普通逻辑学不同的特征和功能。本文从应然的角度,重新界定法律逻辑学的含义,即法律逻辑学是研究法律思维主体在法律领域运用逻辑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科学。从这一界定出发,根据我国现实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运作的实际状况,以及法律思维主体在法律运行中运用逻辑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过程,深入探讨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和功能等问题,以试图回答法律逻辑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进化论与心理学理论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促成西方科学心理学诞生的知识社会学背景,决定;了它在诞生时的哲学性质。进化论通过对心理实在与有机体实在之间的功用关系的历史逻辑的追问,隐含着对心理学理论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但是,这种理论思维方式未能以完成的形式在历史上得到实现。反思进化论与心理学之间的历史关系,是把握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历史逻辑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逻辑可修正理论与法律论证评价标准的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玫瑰 《政法论丛》2010,(2):107-112,F0003
苏珊·哈克的逻辑可修正理论有助于法律论证评价标准的研究。康德、弗雷格的绝对主义逻辑观到蒯因、普特南相对主义逻辑观的发展,这是苏珊·哈克逻辑可修正理论及其逻辑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本文研究了哈克的逻辑可修正理论,主要探讨的是哈克对经典逻辑可择代性的论述和变异逻辑理论,分析了由此而引起的逻辑有效性概念的扩展,为法律论证的评价标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论实例的逻辑分析何名亚只要你在思考着,你总是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逻辑。思维实践产生着逻辑理论;逻辑理论又反过来指导着思维实践.要想正确地进行思维实践,就必须掌握逻辑理论;学好逻辑理论有助于自觉地运用逻辑,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此,开展实例的逻辑...  相似文献   

8.
王华生 《法制与经济》2009,(14):123-123,125
医学哲学的内在逻辑是以人的生命存在为逻辑起点,以医学与生命的关系为基本问题而展开对医学的不断追问。它要求医学哲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运用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培养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反思批判的能力,以哲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医学,按照医学哲学的本性来学习医学哲学,使医学生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  相似文献   

9.
法律逻辑: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逻辑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建立以传统逻辑或一阶逻辑内容为框架的法律逻辑体系,并将这些理论广泛地运用于法律思维领域之中;第二阶段主要是从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扩展到了法律发现或获取问题的研究;第三阶段主要是对事实发现、法律获取、诉讼主张与裁决证成的规律、规则与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逐渐地建立以事实推理、法律推理、判决推理与法律论证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不同于传统逻辑与一阶逻辑框架的法律逻辑体系,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事实的发现、法律的获取、诉讼主张与裁决的证立之中。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提出的逻辑简单性原则是合理构造科学理论体系的一个有用的方法论原理,也是对科学方法论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然而,爱因斯坦的这个方法论思想与毕达哥拉斯的自然观奥卡姆剃刀、斯宾诺莎的唯理论、以及马赫思维经济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本文通过历史的考察,提出并论述了逻辑简单性思想发展三个阶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易经》以非常形象的符号来表示对万事万物的看法,以"变"为其宗旨,反映事物的矛盾运动,在其对逻辑符号的推论中采用了归纳、演绎的方法使得其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运转体系。《易经》对逻辑符号的朴素的辩证思维所蕴含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当今的逻辑科学研究有着重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西方法律形式合理性形成中的数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思维对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体系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啊,而西方文化逻辑就主要建立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体系之上。由于西方的数学是演绎数学,具有形式化的特点,所以,建立在演绎数学基础上的西方文化逻辑便具有注重形式化的特点。西方文化逻辑对西方文化中的所有学科都有影响,法律也不例外。西方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演绎数学的基础之上,所以,受思维方式影响的西方法律也必然具有形式化的特点,即注重法律形式合理性。由于数学是理性的化身,所以,近现代西方法律理性化的结果使法律得到了数学理性更深的改造。数学思维虽然不是近现代西方法律形式合理性形成的唯一影响因素,但无疑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传统逻辑主要是研究推理和论证的科学。从思维的逻辑形式来看,概念是思维的最小单位,是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能否准确理解和使用概念,是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必要条件。本文主要针对理解和使用概念中的三个问题即概念与语词的关系问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问题;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田义勇 《金陵法律评论》2007,(2):117-121,127
历史与逻辑统一,出自哲学领域,有其错误与弊端.该命题出于预定式思维方式,实违背辩证法精神.历史与逻辑统一,与历史、文学史研究的特性不合,是文学史研究的一个伪命题.应放弃此类理论幻想,追求文学研究的多样与灵活.  相似文献   

15.
法律逻辑和论证逻辑的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宏志 《法商研究》2006,23(5):153-160
图尔敏为挑战几何学论证模式的普遍性而提出的论证法学模式,已成为普遍化的论证模式。新兴的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从论辩实践出发,构造了新的论证理论。这种论证逻辑不仅可尝试作为法律逻辑的一个新的基本框架,而且它和法律逻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最终目标完全契合。  相似文献   

16.
文章作者是Designing Social Inquiry:Scientific Inference in Qualitative Research的中文简体版译者。作者在文章中试图对学者在实证研究中经常遇到的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这两个概念进行初步的讨论。这两个概念并不是直接来自于原书内容,而是文章作者在学习及翻译过程中获得的最重要启发。语言逻辑往往采用文字表达方式阐述因果关系,而数理逻辑则依赖于更加严谨的公式推导或研究设计。语言逻辑同时为没有受过社会科学训练的普通公众及专业学者所使用,前者更多依赖于常识及经验,在多数情况下无法准确判断因果关系;后者则构成日常学术交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后者使用的语言逻辑,文章认为通过因果思维或研究设计将其转化为数理逻辑是决定实证研究者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广为运用的逻辑方法,它在侦查思维中同样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一个普通案件的侦破过程,来说明假说演绎法在侦查思维中的作用、步骤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法律教育的困惑与现实性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法律教育的特殊性和要求 法律学科有以下特点。 1、逻辑的独特性。法律经常使用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得出由已知到未知的结论。法律的结构、语言都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规范件。法律的逻辑既非普通逻辑亦非数理逻辑,而是独立的法律逻辑。这就要求法律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思维,教会学生以法律逻辑的方式思维。 2、法律、法规的浩繁性。法律、法规是法律学科的研究对象,没有法律、法规就没有法律学科。熟悉、理解、应用法律、法规是法律教育的手段,也是目的。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和存在着的法律、法规浩如烟海,个人…  相似文献   

19.
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有两种: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这两种思维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不能互相代替又不能截然分开。形象思维的逻辑形式是什么呢?形象思维的逻辑形式和抽象思维的逻辑形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存在着某种对应的关系。狄德罗说过:“诗人善于想象,哲学家长于推理,但在同一意义下,他们的作为都可能是合乎逻辑的或不合逻辑的。”狄德罗这里所说的逻辑也就是  相似文献   

20.
孙莹 《河北法学》2011,29(1):121-124
民法调整对象问题是新中国民法典第一次起草时争论最大的问题之一。民法调整对象理论的逻辑与大陆法系区分公法、私法的逻辑显然处于不同的话语系统。由于在对财产关系的定性中,只见财产的所有关系,而不见与其密切相关的财产的利用关系,这就直接导致了在草案的体系和结构中只有所有权制度,而无传统民法中普遍规定的他物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