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熊沁 《中国检察官》2012,(19):47-49
无论从经济发展的微观角度,还是从社会管理的整体层面看,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增长、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相似文献   

2.
张爱云 《法律适用》2012,(3):104-108
诚信建设是当前社会管理的短板。加强诚信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要求,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3.
翁博 《法制与经济》2009,(24):70-71,73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构成元素。政府是一个国家的中流砥柱,而诚信是取信于民,稳定政权,繁荣国家的根基。政府诚信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形象,政府诚信缺失势必造成国家的动荡。通过对政府失信现象的研究与分析,提高全社会对政府诚信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诚信的司法培育与养成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社会的失信弊习,反失信权利的提出对社会需求和守信养成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反失信权利的行使需要一个操作平台,即诉讼诚信体系。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诉讼诚信体系可以把当事人对诉讼失信的自卫转化为反失信的公权启动,实现对失信行为的对抗与反制,成为整个社会征信体系的有效子系统。本文通过对社会公平与司法体系的比较分析,力图寻找一条能动司法背景下,借助诉讼诚信优化社会环境、促进司法能力提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政务诚信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中居于核心地位.我国加强政务诚信,应采用“体系化”的思维方法,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制度建设,措施包括:完善政务公开立法,奠定政务诚信基础;健全行政职权立法,明确政务诚信边界;加强行政程序立法,规范政务诚信流程;健全失信责任立法,夯实政务诚信保障;加强行政伦理立法,筑牢政务诚信道德防线.实现以法治助推政务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构建食品安全诚信是遏制食品安全问题、满足人们群众健康需求的迫切需要。首先,食品安全诚信建设必须以法治为保障,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作用。其次,构建食品安全失信惩戒机制,包括强化对失信行为的刑事处罚及行政处罚、完善行业禁人制度。最后,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信息体系,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监管体制、征信体制、评价制度、披露制度等,并建立政府、行业、社会三个层面的诚信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实现法治型社会管理效果,必须重视诚信法治的研究.现代诚信不仅保有道德结构、政治情境和法律场域的三重意境,更因解构而存在新的三维之义:作为个体品质的诚信、作为关系纽带的诚信和作为价值追求的诚信.以此为前提预设,失信行为即能避开道德难题的困扰,进入法律规制范畴.社会失信治理的现实困境,是呼吁诚信法治的条件因素;诚信法治则以诚信的法治与法治的诚信为基本内涵,证成了规范诚信的正当逻辑.诚信法治回应社会诉求,应以内在一致性与递进式的层次为建构原则,依次推动思想基础、结构基础、制度基础和实践基础的建设.法治以诚信为本义,诚信法治与民生法治构成现代法治的一体两面,是解决失信问题的现实选择.构建诚信法治,是法治实效的重要前提,更是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政府诚信在社会诚信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比较敏感的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守信尤显重要,政府行为如果失信于民,往往会导致政府权威性的丧失,乃至整个社会的失信。而诚信政府建设绝非简单的政府伦理问题,它更是一个法治问题。本文在此论述了政府诚信法治化的内涵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诚信是公证的生命。处于职能弱化的中国公证只有把握住客观、公正的立场,才能发挥其在法律体系中 的作用,才能进一步谋求发展。通过建立失信惩罚机制、提高失信成本,并建立失信赔偿机制、保障守信方的利益来 促进我因公证诚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北方法学》2019,(1):35-44
诚信是人类社会普遍的道德准则之一。诚信概念结构的双重维度隐含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认知模式和发展道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更多地以一种伦理规范的形式存在,始终没有成为法律的固有原则。而在西方,自古罗马以来,诚信就不仅仅是道德要求,更是作为基本原则贯穿于法律制度中。有鉴于转型时期政务失信行为多发的现实,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为此,必须同时关注道德和法律两个维度,积极谋求中西政务诚信传统的互补与融合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自律的"道德诚信"与西方社会重视制度他律的"法律诚信"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等学校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着诸多影响大学生诚信的因素.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与高校教育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从"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2.
政府的形象建设对政府自身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然而,政府行为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失信问题,塑造诚信的政府形象就要建立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从而提高政府的自身形象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威信。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诚信问题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鄂振辉 《法学论坛》2005,20(6):89-93
诚信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面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全社会都在急切地呼唤诚信。在社会诚信体系中,关键环节在于政府的诚信,政府诚信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作用。然而,我国的政府诚信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亟待我们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诚信是法治的本质要求,法治是诚信的制度化和普遍化。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法治诚信建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始终是党和政府两大理政主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强调"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法治和诚信建设已成为贯穿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主旋律。一、充分认识法治诚信扬州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加强法治诚信建设是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5.
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有赖于"法治中国"的实践,探究法律诚信之于社会诚信体系的推进意义必须尊重法治,以欧美国家为背景追寻其基本要义.法律保障公权力主体、市场主体及相互间的信用关系,效力与效果则源于国家、私人组织及个体恪守诚信合理性的证成,社会契约论、现代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构成了理论佐证的核心范畴.在"缘何如是"的基础上,权力与非权力主体才会尊重法律评判的权威,从自由裁量的原义出发,建构完备的诚信法律体系,失信的非道德评价便成为遵守法治所形成的习惯.由此,富含人文精神的法律诚信,以正义原则为价值指引,无疑会推动公民诚信自觉的形成,促进诚信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根据《乡土中国》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从加强对政务人员诚信道德的教育;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立政务互动平台,打破"陌生人"关系;严厉惩罚政务失信行为,健全政务失信的救济制度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我国政务诚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诚信是对律师基本的道德和法律要求.是律师执业活动的生命线。努力探索诚信建设的路子,积极参与构筑社会诚信体系.充分发挥律师在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骨干和带头作用,培育品牌律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黎明  赵永军  王鑫 《法制与社会》2010,(21):167-167
诚信建设是政府采购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失信危害着政府采购的公信力,这既有制度原因,也有道德原因。为此,本文对政府采购诚信建设作一简要的探讨,并提出诚信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静 《中国监察》2013,(22):28-28
从2010年开始,湖北省宜昌市在全市工程建设领域推行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建立诚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引导建筑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推动了全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社会领域防治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开展进出口产品生产经营者信息采集利用和诚信评价活动,是检验检疫机关一直在努力开展的工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相继出台,这一活动更加法制化、规范化,通过"褒扬诚信,惩治失信"的具体措施,必将促进"诚信兴商","诚信兴企",维护我国进出口外贸秩序和中国商品信誉,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关系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