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厦门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曾直接领导和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初期的改革开放工作,进行了许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实践探索;到省里和中央工作后,仍一直牵挂厦门的建设发展,多次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为厦门经济特区的长远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去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盛赞厦门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2.
厦门供水事业创建于1926年,至今已有65年的历史。现在厦门自来水公司已成为一个初具规模、担负着城市供水设施的建、修、管配套的大型服方二二,二业,对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供水事业发展的艰难历  相似文献   

3.
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还未形成具有足够带动能力的区域中心.福州首位度偏低,厦门规模太小,泉州经济集中度偏低.厦门尽管规模劣势明显,但在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外向型经济发展和综合竞争实力等方面都呈现一定的优势.因此,要真正发挥厦门经济特区龙头示范作用,必须着力扩大城市总量和规模,做大厦门;努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做强厦门;培植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做特厦门;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做精厦门.  相似文献   

4.
阳春三月,走进厦门湖里,为的是充分感受厦门特区30年的沧桑巨变。"三十而立"。作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湖里,再次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30年,湖里从一个初生的婴儿,成长为一个生气勃勃的青壮年;30年,湖里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厦门新中心、海西新明珠,创造了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5.
"厦门发展模式"即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7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标准形式或曰标准样式.从"跨越式发展阶段"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阶段,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厦门发展模式"悄然转型的历程,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历程,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成功范例,留给了人们诸多深层次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1981年10月15日,轰鸣的推土机打破了湖里待开垦处女地的平静,从此,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跨入了新纪元。1991年12月1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1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对带动闽南地区加快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推动海峡两岸的经济交往,促进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厦门的  相似文献   

7.
厦门经济特区创建十年的历史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经济特区创办初期概况厦门经济特区从80年代初动工兴建到1991年,正好10年。10年中它经历了如下几个主要阶段:1980年10月,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81年10月在厦门岛的北端湖里开始动工兴建2.5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亲临厦门视察,并亲笔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同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定: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整个厦门岛(包括鼓浪屿)共131平方公里,并逐步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1985年6月,国务院批复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报审厦门经济实施方案的报告》中指出,厦门应当建成以工业为主兼营旅游、商业、房地产业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8.
《求是》2010,(17)
<正>1980年8月,厦门经济特区正式获准设立,由此,厦门承载起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历史重任,也担负起发展对台交流合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特殊使命。  相似文献   

9.
<正>特区引领特区引领,招商引资商引资招商引资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面积2.5平方公里。1984年2月,邓小平视察厦门经济特区,挥笔写下"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题词,对厦门经济特区寄予厚望。之后,厦门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面积131平方公里。随后,国务院又相续批准设立海沧、杏林、集美3个台商投资区,同时将  相似文献   

10.
江总书记极为关怀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在初创时期,亲自参与规划并指导,给厦门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一、亲自为厦门经济特区选址 1979年4月,受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委托,谷牧带领中央工作组到广东、福建考察,时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江泽民是考察组成员之一。在这之前,江泽民已多次深入各个经济特区,参与研究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工作,参与制定中央对经济特区实行的  相似文献   

11.
旖旎的自然风光,使到过厦门的人,无不流连忘返;从昔日寂寥的海防前线到如今充满生机的现代都市,厦门经济特区二十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变,更令人啧啧惊叹。厦门人深知,之所以有这一切,离不开一代伟人邓小平的英明决策和深切关怀。 曾亲自陪同邓小平视察厦门、现已离休的厦门市  相似文献   

12.
厦门电力工业创建于1911年,至今已有八十年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八十年只是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厦门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厉尽艰难曲折,终于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集发供电与设计、安装、检修相配套的中型产业部门。在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中,电力正日益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洪英士 《求是》2005,(19):47-48
抓好龙头项目,是厦门经济特区不断突破发展瓶颈,推动产业聚集,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正是龙头项目,带动了厦门这个只有140多万户籍人口、1565平方公里面积的城市,成为全国综合竞争力的第九强。一、以龙头项目为载体,带动城市功能的国际化、现代化厦门在设立经济特区之前,由于地处东南前线,沿海都是军事区,建设投入很少,落后的基础设施根本适应不了特区建设和外商大量涌入的需求。特区管委会深入分析厦门的区位条件、资源状况、社会环境、经济基础等因素,作出建设出口加工、商贸、旅游中心的决定,提…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06,(2)
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5周年来的一条重要经验。25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8.2%,长期平均增长率高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呈现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一、突出一条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使厦门这个古老的城市充满活力、焕发生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特区人的全面发展,处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给世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精彩缩影。厦门经济特区20余年来取得巨大成就是执行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也是这一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的有力印证。  相似文献   

16.
<正>1981年10月15日,湖里小山丘一声炮响,开山炸石,揭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辉煌一页。厦门为什么会被定为经济特区?特区最初为什么选址湖里、范围仅2.5平方公里?为什么选择在10月15日这一天动工呢?这里有一段佳话。厦门特区是中央决定设立的1980年4月,福建省委、厦门市委向中央递交了《关于建设厦门经济特区的报告》。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浪潮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一  相似文献   

17.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0年来,取得的辉煌业绩不胜枚举。厦门所独有的“特区精神”是什么呢?以笔者愚见,纵观厦门特区的发展历程,“厦门特区精神”的本质特征应该概括为“追求完美”,其本质内涵则应归纳为:“在创业中追求完美,在追求完美中创业。” 人们说厦门“太美了”。就是说,他们对厦门产生了美感方面的共鸣。“引起你的惊赞和快乐,这两种感情,就是美”。(伏尔泰)“美的事物在人们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明朗的喜悦,近似在亲爱的人面前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欢喜”。(车尔尼雪夫  相似文献   

18.
1981年10月15日,厦门湖里加工区破土动工.拉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1984年2月,邓小平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这年,经项南积极向邓小平建议,经济特区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13l平方公里.特区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邓小平指出,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指导思想要明确,不是收,而是放.而且是放的不够。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0月11日,世界银行公布了一项关于中国投资环境的调查结果:在对我国120个城市的社会和谐程度以及内外资企业的投资吸引力、政府效率等方面进行城市竞争力排名之后,厦门名列第五,与杭州等城市一起进入“金牌城市”之列。在此之前,厦门还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等奖项奖牌。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厦门经济特区所建立的一套具有自己特点的发展模式值得认真总结。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和厦门经济特区创建十周年,一部具有厦门地方党史特色、图文并茂、装璜精美的《厦门党史画册》,已于今年七月正式出版。这部《党史画册》,是在中共厦门市委统一领导下,由市委党史研究室牵头,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民政局、档案馆密切协作,聘请部分老同志任顾问,厦门大学有关学者专家参加,经过多年辛勤劳动,共同编辑而成,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部《党史画册》,以大量的历史图片和照片真实地记载和反映了厦门地方党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