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编者按:2009年7月7日,即在季羡林先生逝世前4天,本刊编辑部请人去医院看望了老人家。当时季先生谈笑风生,思维敏捷。在谈及国庆60周年感想时,他用"天上地下"4个字高度概括中国百年翻天覆地的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导刊》2009,(9):60-60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时光流逝,一转眼,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算。有人说,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对众生的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相似文献   

3.
季羡林先生对看望他的温家宝总理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相似文献   

4.
兰燕飞 《小康》2009,(8):46-49
98岁高龄离去的老人,给他身后的喧嚣世界还遗留了若干命题。在其生前,无数人因为各种利益纷纷汇聚他身边,他仙去后,关于他的利益争夺还只是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5.
内心和谐     
去年8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病房,祝贺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向这位学贯中西、笔耕一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相似文献   

6.
季羡林的“和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季羡林在《做人与处事》这篇短文里写道: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相似文献   

7.
真正的大师,总归是静水深流的。季羡林、任继愈,就是这样的大师,他们都是真正有思想的人,我们很多人都会怀念他们。  相似文献   

8.
在《真话能走多远》一书中,季羡林先生专门谈到老年人的养生禁忌。本刊摘录片断,以飨读者。一忌:说话太多。某大学流传着一个故事:在学校召开的会上,某老一开口发言,有的人就退席回家吃饭,饭后再回到会场,某老谈兴正浓。生活中,很多老年人爱说长话。  相似文献   

9.
季羡林心语     
言守义 《传承》2008,(23):40-41
"如果稍有放松,静夜自思,就感到十分痛苦,好像犯了什么罪,好像是在慢性自杀。"季羡林先生在自传中写道:时间就是生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而且时间是一个常数,对谁都一样,谁每天也不会多出  相似文献   

10.
季羡林先生已届期颐之年。这位世纪老人近20年对人类文化和人类命运反复思考,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引起学界的普遍重视。季羡林是一位语言学家。也许正因为如此,在有些人看来,这种思考是外行的,或者是另类的。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季羡林的许多观点已经或者正在为人们的实践和历史发展所证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人们不得不佩服他的独具慧眼和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1.
我为什么要向总理提倡内心和谐口述时间:2009年2月6日下午2:40-5:00上世纪80年代末,季老80岁的时候,开始考虑天人合一的问题,提出了和谐在于天人和谐、人际和谐、内心和谐.  相似文献   

12.
2009年7月11日上午9时,学界望百泰斗季羡林先生走了。 连日来,各媒体纷纷以“一个时代的结束”追忆季先生,不仅因为这是一位精于语言、博学多思的学者,一位连接中西文化的架桥人,更因为这是一位穿越世纪、终生守护良知、具足“三真”(真情、真实、真切)、语朴情醇的老人。  相似文献   

13.
柴静 《今日浙江》2008,(9):59-59
季羡林,这个宣统三年出生的人。经过清朝,经过袁世凯的洪宪,经过国民党的统治,一直到解放,一直到走过“手臂举起像树林一样的天安门”……说起这一段,还真像个孩子。  相似文献   

14.
时下流行一个词儿叫“追星族”,我就是追星族中的一员。不过,我追的是文坛巨星,首推的是季羡林、任继愈两位老师。 在季先生九十寿辰时,我敬上七律一首: 文章道德仰昆仑,星炳罗胸播四邻。 学贯中西尊泰斗,心通今古结知音。  相似文献   

15.
日理万机的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季菱林时,说道:我拜读了你的《留德十每》一书。写得很好。书中你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缘此,我特地去书店寻买了季羡林的《留德十年》、《漫谈人生》两书,拜读完毕,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6.
季羡林先生在《中国文化的内涵》中提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主张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对此,我们有些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他和总土里饶相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学界泰斗、北大教授季老这番话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李鲁烟 《春秋》2013,(5):33-33
2002年3月1日上午,春寒料峭。时任《春秋》杂志总编辑的我,在北京大学朗润园一所普通的公寓里,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泰斗、我们的山东老乡季羡林先生。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09,(9):57-59
2009年7月11日,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走完了98载人生历程,含笑西去。集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于一身,精通12国语言,却永远一袭卡其布的中山装。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摘下外界冠以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称谓,甘愿找回一介布衣的本真面目。先生风风雨雨的近百年人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真实写照。透过老人平易近人的絮语,人们仿佛随着他翻阅人生书本中生动的一页页。  相似文献   

20.
季先生是非常慷慨的,他有时候慷慨到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地步。中国当代内地最大的一笔捐赠就来自于他,但他又是“吝啬”的,唯一一个“吝啬”的方面就体现在书上,他把自己最最珍爱的书,非常严密地锁在铁皮柜子里,钥匙挂在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