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绵羊150只,分三组进行春季驱虫试验。试验组羊投放丙硫苯咪唑瘤胃控释剂1枚/只,阳性药物对照组羊一次口服丙硫苯咪唑10mg/kg体重,空白对照组不给任何驱虫药物。分别于投药前和投药后15,30、45、66、86,120和140天进行粪便虫卵计数,称取体重和剪毛。结果表明,试验组在给药后86天时,虫卵减少率为93.7%,驱净率为88%;阳性药物对照组在给药后45天时,虫卵减少率已降至77.4%,驱净率42%。平均体重和平均剪毛量,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绵羊360只,分三组。试验组投放丙硫苯咪唑瘤胃控释剂1枚/只,阳性药物对照组一次口服丙硫苯咪唑10mg/kg体重,空白对照组不给任何驱虫剂,分别于投药前及投药后7、30、100和170天进行虫卵计数,称取体重和毛量。结果表明,投药后7和30天,试验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均有良好的驱虫效果。投药后100天,试验组驱净率为85.5%,阳性药物对照组驱净率为26.4%。给药后170天,试验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羊只平均体重差异显著(P<0.05),平均剪毛量也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应用清虫佳口服液、丙硫苯咪唑、左旋咪唑对绵羊进行了驱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3种药物间隔 7d分 2次用药后 ,对羊线虫均表现出明显驱虫效果 ,但清虫佳组粪便虫卵转阴率(90 % )要高于丙硫苯咪唑组 (80 % )和左旋咪唑组 (80 % ) ;就对羊肝片吸虫的驱除效果而言 ,丙硫苯咪唑要好于清虫佳 ,而左旋咪唑的效果则很差。  相似文献   

4.
用丙硫苯咪唑透皮剂以不同剂量擦拭自然感染绕虫等肠道寄生虫的小鼠的耳部和尾部。结果20mg/kg剂量组的驱虫效果与口服同样剂量的驱虫效果基本相同。用药3天驱虫中达到100%,虫卵减少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应用丙硫苯咪唑与相应的缓释赋形剂混合研制成一种缓释药弹。通过动物试验证明,这种药弹能在羊瘤胃内长期滞留,缓慢释放驱虫达100d以上,用麦克马斯特法对试验羊连续3个月跟踪检查EPG,减卵率在98%以上。药物释放速率每天保持在16.18~20.96mg,即可有效地驱除羊胃肠道线虫并预防再感染。一次投药即能起到驱虫作用,又有很好的预防效果,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预防羊胃肠道线虫病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6.
用丙硫苯咪唑和阿维菌素对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巨蜥进行驱虫试验 ,每种药物设 2个剂量组 ,每组 6个重复。口服丙硫苯咪唑 4 0 .0mg/kg剂量组的胃肠道线虫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分别为 91.4 9%和 83.33% ,2 0 .0mg/kg的剂量无效。皮下注射阿维菌素 0 .3mg/kg和0 .6mg/kg 剂量组的胃肠道线虫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均达 10 0 %。试验结果表明 ,用丙硫苯咪唑驱除巨蜥消化道线虫需较高剂量 ,较小剂量的阿维菌素对驱除巨蜥消化道线虫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7.
应用建立的绵羊寄生蠕虫病综合防制模式在甘肃省环县进行了示范.在绵羊增重方面,缓释药弹组比常规驱虫组平均多增重3.82 kg,比对照组平均多增重7.00kg;在产毛量方面,缓释药弹组比常规驱虫组平均多产毛0.15 kg,比对照组平均多产毛0.18 kg;在死亡率方面,缓释药弹驱虫组和常规驱虫组均未死亡,而对照组的死亡率达7.3%.  相似文献   

8.
露塘农场某队1985年以来,在饲养的仔猪群中,发生一种腹泻、食欲减退、贫血、消瘦,并引起死亡的疾病,经检查属严重感染猪鞭虫,曾使用左旋咪唑驱虫治疗,未能制止。后改用丙硫苯咪唑和敌百虫分别进行了对比治疗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药品: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系湖北沔阳兽药厂1984年产品;敌百虫片剂为上海红旗兽药厂生产,批号821219。 2.试验猪:选该队的体重在10~30公斤,粪检鞭虫阳性猪23头,分成4组,3个试验组每组6头,1个对照组5头。候猪半空腹时将药给试验组猪灌服。  相似文献   

9.
将隔离饲养至35日龄麻鸭90只分为3组,每只鸭分别感染包氏毛毕吸虫尾蚴70条,待粪检呈阳性后Ⅰ组和Ⅱ组分别按每只鸭投喂吡喹酮25 mg和丙硫苯咪唑30 mg,隔日再投药1次,Ⅲ组为感染不投药对照组.结果Ⅰ组鸭转阴率为96.67%,Ⅱ组鸭转阴率为73.33%,组间差异显著(P<0.05);Ⅰ组和Ⅱ组鸭从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分别检出崩解虫体10条和237条.  相似文献   

10.
用复方1、2号片剂不同剂量组与丙硫苯咪唑、阿力佳、伊力佳对山羊驱虫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复方1、2号0.2 mg/kg体重剂量对大部分蠕虫、蜘蛛昆虫均有很强的驱杀效果,对球虫的驱杀效果不确定;复方1、2号与常规3种药比较,具有虫卵转阴快、排虫快和体重增加快等特点,同时未造成试验动物中毒、流产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在卡氏住白细胞虫病流行期,给高产蛋鸡连续饲喂30 g/L 和50 g/ L 的复方泰灭净,通过临床症状、血涂片和血清学检查发现50 g/L 组对卡氏住白细胞虫的感染完全保护,血片和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未见临床症状;30 g/ L 组能够基本控制其感染,整个试验期间仅1 例检出抗体阳性(0 .63 % ) ,同时未见临床症状;而对照组蛋鸡从5 月份开始至试验结束连续发病并出现死亡,抗体检出率为27 .80 % ~80 .00 % ( 平均39 .24 % ) ,抗原和裂殖子检出率均为0 .63 % (1/158) 。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产蛋数增多,平均产蛋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2.
早期断奶应激(EWS)对仔猪的生长、体重、行为和发病率均产生较大影响,给养猪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试验分为2组进行观察,Ⅰ组为28日龄断奶仔猪98头,Ⅱ组为35日龄断奶仔猪96头。断奶后第1d,平均每头日增重分别为10和30g;第10d分别为113和128g;第20d分别为422和477g。早期断奶应激使仔猪昼夜行为发生改变,兴奋、追逐和争斗时间显著增加,休息时间减少。断奶前1d,平均休息时间占70.84%,活动时间占20.83%,采食时间占8.33%;断奶后第1d分别为25.00%,62.58%和12.50%;断奶后第5d分别为50.00%,39.58%和10.42%;断奶后第10d逐渐趋于正常。早期断奶后使仔猪应激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平均总发病率为73.19%,死亡率为8.25%。其中腹泻发病率为49.48%,死亡率为5.12%;水肿的发病率为2.58%,死亡率为2.58%;咬尾咬耳综合征和僵猪综合征发病率分别为17.53%和3.60%,死亡率为0~0.5%。  相似文献   

13.
选用十几味中草药组成复方,研制成每1mL含主生药0.5g的注射和口服兼用型防治禽霍乱中药制剂复方止霍液。该药对禽霍乱C48-1强毒株体外抑菌圈直径为19.5mm;对人工感染禽的保护率接近100%;对禽霍乱鸡、鸭、鹅自然病例的治愈率分别达95.5%、96.1%和92.4%,显著高于青霉素、土霉素的治愈率(P<0.05);对人工感染和自然条件下的鸡霍乱具有1个月的短期预防效果,预防保护率分别达90.0%和81.5%。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了西咪替丁和左旋咪唑对鸡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对28 日龄鸡每天分别按2 .5 、10 .0 、100 .0 和400 .0 m g/kg 体重西咪替丁或2 .5 、10 .0 m g/kg 体重左旋咪唑饮水给药,连用3 d 后再分别肌肉注射绵羊红细胞(SRBC) 和牛血清白蛋白(BSA) 或布鲁氏菌(BA) 抗原。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CD+4 /CD+8 淋巴细胞比值;测定血清SRBC、BSA、BA 抗体效价和血清补体总活性。结果表明,西咪替丁能明显增强鸡外周血T 淋巴细胞功能,但对B 淋巴细胞无明显影响;明显升高血清SRBC、BSA、BA 抗体效价;10 .0 ~400 .0 m g/kg 体重西咪替丁能明显升高CD+4 /CD+8 淋巴细胞比值和血清总补体活性。西咪替丁与左旋咪唑相比具有非常类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将自然感染牛皮蝇第三期幼虫的杂交牛分成5组,每组10头,第1~4组分别用阿维菌素浇注剂(阿维必淋)0.2,0.4和0.5mg/kg体重剂量皮肤浇注给药和阿维菌素注射液0.2mg/kg体重剂量皮下注射,第5组为不治疗对照组。治疗后第7,15,30和45d连续检查结果,在阿维菌素浇注剂0.2mg/kg和0.4mg/kg剂量组各发现1头牛皮下有1个第三期幼虫存活,两组的驱杀率和治愈率都分别为99.4%和90.0%;阿维菌素浇注剂0.5mg/kg剂量组和阿维菌素注射液0.2mg/kg剂量组牛没有发现存活的第三期幼虫,驱杀率和治愈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16.
1994~1995和1997年应用日本血吸虫3类候选疫苗分别免疫绵羊,各组的减虫率、粪便虫卵减少率和组织(肝、大肠、小肠)的虫卵减少率分别是:虫体副肌球蛋白(n-paramyosin)组17.4%~55.3%,14.6%~68.1%和48.9%~76.7%;重组副肌球蛋白(r-paramyosin)组41.4%~44.2%,15.9%~25.1%和41.1%~48.0%;Sj26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组53.4%~62.1%,11.0%~38.6%和14.0%~65.0%;rSj28GST组61.4%~68.5%,22.9%~60.0%和39.0%~76.0%;重组日本血吸虫23ku大亲水区表膜蛋白(rSj23)组51.2%~66.1%,21.9%~58.4%和54.3%~76.7%。以ELISA检测免疫后的绵羊血清,3类抗原均诱发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表明以上疫苗具有诱发绵羊产生保护性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非同窝试验对照中,Ⅰ、Ⅱ、Ⅲ组死亡率分别比对照组下降19.4%,62.8%和20.8%;Ⅰ、Ⅱ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增加23.2g和41.2g。同窝试验对照中,Ⅰ、Ⅱ组 分别比对照组日增重高42.9g和41.8g。  相似文献   

18.
将23只试验犬分成5组,分别于犬皮下植入研制的3种犬用吡喹酮缓释包埋剂后6~8个月,用细粒棘球绦虫的原头蚴进行攻击感染,根据在犬小肠内所获绦虫数及缓释包埋剂释放吡喹酮的多少,判定其对犬的预防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缓释包埋剂3号组植入7个月时攻击感染,组平均绦虫数比对照组低98.46%,植入12个月左右药物才释放完毕;缓释包埋剂1号组植入6个月时攻击感染,组平均绦虫数比对照组低100%,但此剂型药物释放较快,植入2个月时已被吸收64.44%,植入3~4个月时包埋剂已被全部吸收,植入8个月时对攻击感染已无预防保护力。综合评价结果以缓释包埋剂3号组最优  相似文献   

19.
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血清、精饲科、被毛、牧草和土壤样品中的硒,pH值应控制在1.25~2.5之间为宜。血清样品消化终点的液体颜色呈无色或微黄色,对结果无明显影响。消化时间以2小时为佳。在凯氏烧瓶上装冷却管较为理想。质地坚硬的样品用量如精饲料以0.2g、被毛以0.5g为宜。用本法测定动物血清样品硒的回收率高达96.6%和101.6%。  相似文献   

20.
用牛O型和A型口蹄疫(FMD)双价灭活苗免疫小白鼠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了其病毒特异性T细胞增殖应答,相应抗原对免疫组淋巴结细胞的刺激增生作用高于未免疫对照组;通过氨基黑-10B比色分析法检测了其致敏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免疫组为14.3%~15.5%,未免疫组为3.2%;通过常规毛细管法检测了白细胞移动指数(MI),免疫组为0.75和0.70,未免疫组为1.13。以上3项检测结果经F检验,均达到1%的显著水平,表明小白鼠接种牛O型和A型FMD双价灭活苗后,激发了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