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古代,人们对于谬误的关注与研究开始于先秦时代,尤其以墨家对谬误的关注最为系统、贡献最大,最值得一提:墨家的谬误研究领域不仅涉及了当今谬误学研究的基本领域,而且对谬误形成原因以及如何克服谬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奠定了谬误分析(谬误学)的初步理论。  相似文献   

2.
《市场过程的含义》(TheMeaningofMarketProcess)一书,出自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伊斯雷尔·柯兹纳(IsraelM.Kirzner)之手,它秉承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传统,又发展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本书的副标题"论现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发展"界定了全书论述的范围,而主标题《市场过程的含义》则道明其论述的主线为市场过程及其相关理论.在原文前言里,作者柯兹纳强调,本论文集既是对经济理论的现代历史,也是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当代复兴的一个贡献.作者在论文集中梳理了奥地利学派的学术史研究成果,剖析了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观以及与之相关的主观主义方法论.一些学者认为,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主义方法论从根本上来说,与主流经济学主张存在市场均衡倾向的观点无法调和.对此,柯兹纳明确表示反对.  相似文献   

3.
在马尔库塞看来 ,经济学必须与哲学建立紧密的联系 ,也即经济学必须自觉接受哲学的指导 ,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经验主义的谬误。因此 ,理性应当是劳动概念的灵魂。马尔库塞的这一思想是正确的 ,理应肯定。研究马尔库塞的这一观点 ,不仅对于我们借鉴西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而且对于我们克服经验主义具有重要意义。但马尔库塞对于指导经济学的哲学的选择是失当的。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经济学革命的种种不同的理解,除了对经济学革命的衡量标准存在问题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经济概念的理解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过程的把握不够准确,从而把一些不能被称为革命的经济学理论,也看成是一次独立的经济学革命。以爱因斯坦的科学革命思想来衡量经济学革命,经济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革命。第一次经济学革命建立的是以"自由市场"为基础、以追求"市场公平"为目的的经济学理论。第二次经济学革命建立的是以"政府调控—自由市场"为基础、以追求"社会公平"为目的的经济学理论。凯恩斯经济学以后创立的各种经济学理论,都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丰富、发展和纠偏。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战胜其他社会思潮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到其主导地位之确立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与实用主义、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次大论战。湘学人物毛泽东、蔡和森、李达等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这三次大论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批判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学说,有力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为中国社会以及湘学的新民主主义转型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和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开端之作,是对经济市民生活的现象学描述。先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循序黑格尔思辨哲学的逻辑学,是以表达了概念经济学的逻辑范式;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社会政治经济的历史与人的自然生成史的同一为前提,表达了经验经济学的逻辑范式,不仅把社会生产经验化了,同时把社会生产的经验历史化了,确立了经济学研究的历史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我从1950年秋季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读书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武汉大学(195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亲身参与并目睹了武汉解放50年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艰辛而光辉的历程。我是学经济学的,以后,又一直从事经济学(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将近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学术发展史中,海外的中华文明研究、中国研究是一门历史悠久、传承不断的学科。该学科的发展,对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社会、中华文明具有重要作用。海外中国学、中国研究,既应研究中国历史、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还应研究现代中国,研究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与经验,研究中国道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角色与贡献,解码中国之治、回答世界之问。当前,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人们已经看到,中国之治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新贡献。解码中国之治能够为世界中国学的研究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也能够为世界中国学的研究提供更多相互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薛俊强 《前沿》2011,(7):72-75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批判标志着"个人""群体"和"社会"和谐共生之社会整合视域的基本形成。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体现在其独有的"经济哲学"批判路径。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批判路径集中体现在:对古典经济学研究起点和方法的批判,即抽象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批判。在这一批判过程中,深刻地体现出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之经济哲学批判的实质和核心:在从事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以重塑"个人""群体"和"社会"发展有机统一为理论旨趣而展开对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其所引申出来的对其研究对象的人学批判。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批判路径折射出马克思试图寻求"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发展的有机统一的社会整合思路,而这一整合思路为其终身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0.
人们都知道,以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1833-1896)之名设立的“诺贝尔奖”是世界上在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和经济学6个方面的最高奖,而鲜为人知的是,诺贝尔还是一位十分重视教育的科学家。他说过:“曾及教育就是普及繁荣。”我省教育界的政协委员,为教育的普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勤奋工作,他们真切感到——  相似文献   

11.
真理和谬误是人和人类这一认识主体能动地反映认识客体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两类不同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中经常存在的一对矛盾。真理和谬误也同世界上其他任何矛盾对立双方一样,一方面互相排斥、互相对立,有质的区别;另一方面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有紧密的联系;而且由于两者之间的又对立又统一,还在一定的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0页)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要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将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权利结构的转换,利益格局的总体性调整,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必然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以此而言,我国的经济改革实践要求经济学理论要提高社会的整体性分析能力。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注意借鉴和引进西方经济学理论。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传统从根本上说却不适宜分析一个体制转换的社会。以往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新古典经济学习惯于把理性的经济主体的决策活动看作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行为。这样就意味着把整个经济生活的组  相似文献   

13.
资源科学把资源分为三大类,一是社会资源(学),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和教育资源等。二是综合资源学科,从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信息学和法学等角度来研究资源,形成交叉学  相似文献   

14.
王树华  郑胜宴 《传承》2009,(12):42-43
在批判杜林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真理观的过程中,恩格斯科学地阐述了真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观的确立作出了积极贡献,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资料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进行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历史资料;但时过境迁,所能得到的资料,只有一些口传、遗迹、遗物,更多的是文字记载,为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如何认识、研究和应用这些资料,成为专门科目——史料学,是研究历史的基本工作,为历史科学辅助科目之一。做好这项基本工作,有助于研究历史作出成绩;而这项基本工作是复杂繁重的,是要费气力的。历史资料的方面虽多,主要是文字记载,凡涉著作之林,莫非史料,有浩如烟海之叹。为研究问题,需要史料,非随手可得。要了解史料存在的情况,当利用专门科目;如:目录和版本之学,分题、分类著录名目,求其完备,以供翻阅;而众本杂陈,众说纷纭,为求确解,有校雠和训诂之学,阐明其内容。此外,有文字(语言)之学、器物(金石)之学,以及年代(谱录)学、图书(文献)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综合应用,来了解现存历史资料的情况。从而考究史料的来源、流传,辨别抄袭、审改、真伪,分析史料的社会性以及史事的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做好此项基本工作,可使历史研究收事半功倍之效,这是历史工作者所迫  相似文献   

16.
在批判杜林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真理观的过程中,恩格斯科学地阐述了真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观的确立作出了积极贡献,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思潮》2004,(4):2-7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上 ,已经探讨了一百几十年。在这个过程当中 ,总的趋势是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认识逐步走向可以相统一的认识 ,有些专家学者和政治家们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些设想。然而 ,只有中国共产党在世界上领导着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 ,在理论上特别在实践上来解答这个重大历史命题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这场前无古人的试验中 ,邓小平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伟大探索者。(一 )新中国成立后 ,在我国社…  相似文献   

18.
谭嗣同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彗星,他"别开一种冲决网罗之学",①思想学术中颇多看似偏激却能够发人深省之处.②如谭嗣同提出迥异于正统观念的"黜俭崇奢"说.一方面辨正"奢俭"名实,批判"崇俭"的谬误;一方面论证"崇奢"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一"破"一"立",识见非凡,令人耳目一新.本文试就谭嗣同"黜俭崇奢"思想的内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利益集团的发育比较成熟,有大量理论文献,是典型的多学科问题。通过从政治学、经济学与法学三个视角的综述和围绕核心三个问题展开的分析中,我们对利益集团的认识有了基本的结论。总体上,利益集团在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社会过程中是一支负面力量,它的存在及其对立法及政治过程的影响无法消除但可以控制。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学术史上,"罗王之学"有着极大的影响,但学界"抑罗尊王,甚至灭罗存王"。然则罗振玉不仅在促使王国维转向经史之学研究上有着重要作用,在保存传承古代文物、典籍方面亦罕有其匹,其本身的学术研究亦有不小贡献。文章仅就罗氏在金石学向考古学转变过程中提出的"古器物学"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