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孔得婷 《法制与社会》2014,(11):175-176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依据人心理活动及其与生理活动之间关系,通过言语刺激使被测人的生理指标发生变化,同时运用相关仪器将这种变化记录下来,从而判断被测人与案件的关系。主要包括六大阶段,其中心理访谈贯穿其中,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成功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使心理访谈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了解心理访谈的心理学依据,了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不同阶段谈话的要求、步骤、内容、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运用犯罪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及生物电子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利用专用心理测试系统,通过微机同时同步记录人的多项心理生物反应参数,以此推断被测人心理上与案件事实相关对应的记忆痕迹,进而判明被测人是否“无辜”或为犯罪嫌疑人。这项技术是通过犯罪心理痕迹的动态描绘,编制测试题目,经过测前访谈、实际操作测试和图谱评判,探查把握被测人情绪记忆心理痕迹的相关程度,以此准确地将无辜者和涉案人员区分开来。我局自购置了SPS型心理测试仪以来,不断地将这项高科技手段运用于侦查破案,相继破获…  相似文献   

3.
测试主题是心理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呈现给被测人的相关心理刺激所体现的中心思想和核心内容。能否找出案件的测试主题,编制出恰当的测试题目是测试成功与否的关键和核心。在确定测试主题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客观性、关联性、感知性、系统性等原则,并在全面掌握、分析案件相关信息和被测人的"污染"与"漂白"的基础上确定测试主题。  相似文献   

4.
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使犯罪心理测试变成了刑事测谎,导致犯罪心理测试业内的争议和业外的质疑。心理学家改变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主流心理学思想对犯罪心理测试重新进行了审视,形成犯罪心理测试的定向反应理论,开创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科学认识。现代犯罪心理测试研究揭示,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特异生理反应所反映的是被测者对犯罪的记忆状况,与犯罪有关的记忆状况决定着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反应的水平,反映被测者是属于作案人、涉案知情人、一般知情人,还是属于无辜者。  相似文献   

5.
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测试技术的广泛运用与司法对其结论的态度形成巨大的反差.基于心理测试技术的可靠性及其结论的正确性,被测人与案件和事实的关联,以及针对被测人的生理心理反应所形成的以图谱形式表现出来的痕迹,可以明确心理测试结论具有鉴定结论的证据资格.心理测试结论属于有限可采的补强证据,其证明力由法官自由判断但又对法官心证形成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6.
张勇 《刑事技术》2013,(6):50-51
心理测试技术是利用有关仪器设备探查、推断人的个体心理信息。它是一项"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测试技术,心理测试仪器会客观的记录下被测试对象的生理参数,但个体的生理参数在采集的过程中不仅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受到被测人自身生理状态的影响。服用抑制性药物对于生理参数的影响不言而喻,所以在心理测试时,  相似文献   

7.
犯罪调查心理测试技术中的心理信息分析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说明心理信息概念对犯罪调查心理测试技术的指导作用。方法综合分析了心理测试技术的功能演变,用信息论的科学原理对心理测试技术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和诠释,详细论述了心理测试技术的心理信息探查功能,对心理信息的主动性和被动性、测试时机提前、测试前对被测人进行生理状态和心理信息受干扰情况评估、案件测试条件选择、测试题目编制、测前谈话控制、测试目的分析和测试技术综合运用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论述。结果每一部分论述里都结合了具体的案件办理实践,充分说明了心理信息新理论对心理测试技术实践的科学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8.
心理测试中,不同程度的案情泄露对测试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在隐藏信息测试(CIT)中,关键信息的泄露会使无辜的被测人出现知情反应,易造成假阳性的发生。而认知综合测试法通过改良和发展隐藏信息测试法,在实验室研究和实案应用中都被证明能够有效降低案情泄露造成的认知干扰,提高测试准确率。因此,通过科学运用认知综合测试法,以弥补隐藏信息测试法的不足,对提升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激励测试是心理测试的重要一环,是案件相关测试前的预演,一次成功的激励测试,可以让被测人亲身感受测试过程,提高注意力,尽快进入测试状态,增加其对心理测试准确性的信任,也可为案件正式的测试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0.
张旭 《刑事技术》2008,(4):48-49
心理测试技术手段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于个体情况与心理测试信息相关,被测人的智力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智力水平较低的人群。  相似文献   

11.
魏宏 《现代法学》2003,25(3):161-167
本文认为 ,所谓分权体制 ,其精神实质 ,并不是国家权力配置的具体模式 ,而是将国家治理权划分为几种基本形式、分别赋予不同的国家机关来行使 ,以防止因权力过于集中所导致的权力腐败。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不同 ,分权体制的具体模式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主权与国家治理权相统一的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主权 ,一府两院行使国家治理权  相似文献   

12.
“(在/当) P 时/时候,Q”句式是用已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参照来标示另一事件发生的时间。由于全句表述出发点不同,表述核心自然也有差别。“时候句”由于参照时段与参照时点的不同,句式获得了不同的语句功能,表达出不同的语义。不同表述功能下的句式在语法上存在着种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汉族人不同区段头发线粒体DNA(mtDNA)HVII区的异质性。方法用5%Chelex100法提取7名汉族个体额、顶、枕及左、右颞部等5个不同部位的不同根不同段的头发mtDNA,同时取各自毛囊作为对照;以两步法扩增纯化后测序反应,3100型遗传分析仪检测。结果不同毛干区段的点异质性多发生于女性长发远段、儿童及老年人,不同区及同一根不同段均可发生点异质性,可多达4处,点异质性可能相同,可能不同,但一般多发生于相同个体毛囊mtDNA点突变处。不同区头发长度异质性不同,同一根头发不同段长度异质性相同。mtDNA点异质性有一定遗传倾向。稀释及混合样本mtDNA图谱也可表现为“点异质性”图谱。结论根据人头发毛干mtDNA测序结果得出“排除”结论时一定应慎重。  相似文献   

14.
环境侵权结果须借助自然环境这一中间介质方能发生,而环境的公共性、使用的非排他性等特征决定了受损权利具有公益与私益的双重特征,这也使得提起民事诉讼救济的原告主体有私益性原告与公益性原告的区分,其诉讼请求、诉讼标的、诉讼事由、诉讼利益归属等各有不同,而上述两类原告所提之诉同属民事救济的两种渠道、两个诉讼,可以合并或单独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疗纠纷中常见过错类型及其在不同等级医院中的分布。方法某鉴定机构2016~2018年医疗损害鉴定中共计148起医疗过错鉴定案例,进行过错分类、分组比较分析。结果 148起案例中,累计过错频次为330次。出现频次前三的依次为未尽到告知义务、延误诊疗、病历书写不规范;不同等级医院出现频次前三的过错类型是具有差异的。将不同等级医院的常见过错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未尽到告知义务、延误诊疗在不同等级医院中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等级医院的医疗纠纷过错类型具有不同的分布,医院可针对出现频次多的过错类型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健康权的争议性首先表现在健康权概念名称的争议性上。现有健康权、医疗权、卫生保健权等概念名称上的分歧,是因为忽略了各种权利所指向的义务对象和设定的义务内容的不同。作为基本人权针对国家并使国家承担建立医疗保障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和促进人民健康义务的积极权利是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权,而不是健康权或其它权利。  相似文献   

17.
田虎 《政法学刊》2008,25(3):85-89
对于股东直索责任制度不同称谓的语意进行考察不仅是出于法学理论的严密性的要求,更是因为不同的名称显示出了不同国家对于该法律制度本质的认识。德国公司法上的“直索责任”用语是科学的制度称谓。法人人格与腮东有限责任是不同的两项制度,公司人格之获得与股东有限责任之取得在逻辑上存在着明显的理论分野,所谓的“法人人格否认”,实质上指的是股东有限责任无效之宣示。逆向揭开公司面纱并没有其法理基础,难以构成与股东直索责任相应的公司法律上的新型制度形式。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单位犯罪包括单罚制和双罚制,需要依照直索责任原理做出相应的修正,单罚制实质上适用的即是股东直索责任的原理.而双罚制则是传统法人犯罪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自动消色笔书写笔迹显现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自动消色笔书写笔迹的显现识别提供最佳方法。方法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自动消色笔书写在不同纸张上,保存在不同环境下的笔迹的消色过程、消色时间,分析判断消色笔书写笔迹的基本特性。使用文检仪、静电压痕仪、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现消色笔迹,比较不同显现识别方法的特点及优劣。结果不同的显现方法各有优劣,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显色效果的最佳浓度为1.0 mol。结论在自动消色笔书写笔迹的显现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显现方法达到识别检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分析大鼠死后组织、人体离体组织随死亡时间推移的化学降解过程,为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方法 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4℃、20℃、30℃环境,在不同死亡时间点提取大鼠不同组织;收集有同样死亡时间的人尸体组织,离体取材,并运用FFIR光谱仪测定不同化学基团随死后和离体后...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法院有以调解方式处理民事纠纷的传统,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经验”。但中国的司法调解并非一成不变,在历史发展中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古代的司法调解,20世纪40年代以后大陆地区的司法调解,以及2004年以後以“调解优先、调判结合”为特点的司法调解。不同时期的司法调解,有不同的特点和文化底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司法政策的演进,法院调解的某些做法也有必要从多角度进行检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