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声     
《南风窗》2008,(17):14-14
我认为他的压力更大,因为他曾经拿过金牌,曾经破过世界纪录,所以现在大家都在盼他夺金,都认为他必须夺金。——代表中国参加奥运男篮比赛的姚明这样评说他的上海老乡刘翔。  相似文献   

2.
声音     
《南风窗》2010,(24):15-15
刚开始要我们投资他,就像微软投资Facebook一样,高价买个小股,后来说要联合我们打百度,说把搜索流量卖给我们,他会出一个拦截百度的东西,先打他的医疗广告,打掉他30%的收入。——腾讯CEO马化腾称,因为他不答应360董事长周鸿祎的要求,所以周转变目标打他,因为他不放弃做安全软件的话,周认为自己打百度会受到腾讯牵制。  相似文献   

3.
赫鲁晓夫是苏联领导人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直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国内对他仍然众说纷纭 ,评价不一。有的认为他是修正主义者 ;有的认为他的改革没有触及斯大林模式的灵魂 ;有的认为他既有巨大功绩 ,又有严重错误 ;有的否定他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 ;有的认为这是他一生的主要功劳 ;有的认为他对个人崇拜的批判是不彻底的。赫鲁晓夫具有两面性。他进行了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 ,但是没有取得成功。他在理论上既有右的东西 ,也有左的东西。通常是左和右混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他公而忘私,曾置亲生骨肉于不顾;他并不富有,却慷慨解囊,向病人伸出援手;他知人善任,在平凡岗位上甘为人梯。他就是扎根山区43年的乡村白衣使者王占枝。  相似文献   

5.
张瞳 《工会博览》2005,(6):37-39
他性格爽朗,做事干脆利落有主见,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亲和力,让接触过他的人不会感到陌生,很快地被他的热情所包围、所感动,并且融入其中。他就是北京市延庆县总工会主席郭维峰。 郭维峰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身后留下的每一个深深的足迹,都是他在工作上做出努力与付出所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我儿子小涛半年前在一家国企单位被解除劳动合同后,其女朋友又和他分手。此后即待在家中闷闷不乐。我劝说他要看得开,要拿得起、放得下,要有男子汉的气概。但这些话他根本听不进去。我试着和他谈心交心但也都无济于事。我怀疑他可能是精神出现了问题,建议他看看精神科医生,这就更激起了他的反感。  相似文献   

7.
1966年,他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曾拥有快乐纯真的童年,但上初中后,家庭却接连出现变故,疼爱他的父母都相继离他而去。深受打击的他只能每日沉浸在读书中,用读书来忘掉一切不快乐。他因而沉默、深思,刚强、独立。中学的老师说:这孩子,看起来是有出息的样子。  相似文献   

8.
南方朔 《南风窗》2011,(2):99-99
近年来,台湾许多媒体都做过历任领导人的评价调查,毫无例外的乃是蒋经国都排第一,而像我这一代,就可算是"蒋经国代",我们亲眼看着他让落后的台湾脱胎换骨,直到他逝世。我还有幸蒙他两次召见鼓励。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乃是他那种非常东方式的"立木为信"的领导风格。他1972年6月1日出任行政院长,当时台湾的年青一代对政治很不满意。而他上任之初就以反贪和政治风气的端正为重点。他反贪的第一个对象就是  相似文献   

9.
尹鸿伟 《南风窗》2007,(8):17-19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桃花扇》中这几句形容世事兴衰无常的经典台词,恐怕要被改成“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被查了”,因为中央又开始新一轮的清理政府豪华办公楼、培训中心了。  相似文献   

10.
陈才安 《南风窗》2007,(1):50-53
他是前上海市委书记的长孙,他是一个成功的金融市场商人,他还是一个慈善基金的积极参与者,他说:“像我们这些既得利益者,拿出一点钱来没什么好感动的。”  相似文献   

11.
两个妈妈     
<正>我曾经和一位在南疆工作的汉族干部(让我们以S来称呼他吧)吃过一次饭,听他讲了讲他的故事。S的父母都是当年的援疆干部,他在新疆出生、成长,成了一个新疆人。S的一些经历对他的同代人而言稀松平常,如今听来却有振聋发聩之感。S说他有两个妈妈,一个是亲生母亲,另一个是他的维族妈妈。因为他小时候父母工作太忙,有时候一下乡几个月都不回家,只能把他寄养在一户维族人家。当时从妇女解放的角度来说,民族  相似文献   

12.
章剑锋 《南风窗》2008,(23):66-68
他是清华大学教授,民进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是黄金周制度改革的主要推动者。他被对手称作"菜叫兽",他说,他要在大庙里当大和尚。蔡继明休假吗?答案是——不,他几乎不休假!执教于清华大学的这位教授,以推动一轮关涉亿万国民作息习惯的假日改革而著名。基于他早前提交的那份方案,中国人习以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热爱谢辰生,说他就是中国的一件珍贵文物;也有在很多人恨他,恨他的人多半也觉得他像文物,或许更像时代洪流中一块格格不入的顽石。  相似文献   

14.
洒墨刘道玉     
石破 《南风窗》2010,(2):62-66
48岁时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的刘道玉,至今保持着全国最年轻大学校长的纪录。然后他改革,他创造,他在武大搞了七大新制度。那时节的武大,突然一峰插南斗,人称"高教战线上的深圳"。1988年春,他又成了全国唯一被免职的大学校长。此后他撰文抨击教育部搞假义务教育、假教学评估;他批评教育部部长不懂教育,认为教育部已经不能领导中国的教育改革,他疾呼"中国需要一场真正的教育体制变革"!  相似文献   

15.
黄松 《工会博览》2005,(18):70-71
28年,以山为伴。他的学生就像小树一样,在他的辛勤培养下长大、成材。山绿了、孩子们长大了,他却憔悴了。在他的学生们眼中他就像环抱学校的那一座座大山,永远是滋养培育他们的沃土。正是因为他的工作与奉献,使这个既普通又偏僻的山区中学和祖国的教育事业紧密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6.
石破 《南风窗》2010,(25):62-65
他被人称作"中国研究康德的第一人",他自称"国内没人敢像我这样,拿着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一字一句地读给学生听",他时常毫不留情地针砭时弊、直抒胸臆,他是至今仍沸沸扬扬的所谓"坑师案"的主角。他叫邓晓芒。  相似文献   

17.
他,大约是澳大利亚这群流浪的男人中最后一个处男了,30多岁了,没碰过女人。问他什么是女人,他说他崇拜他妈。他从小父母离异,他跟妈妈长大,母亲美丽而又能干,里里外外弄得妥妥当当,于是他们兄弟三个全如绵羊般温顺。他来澳大利亚,咬牙苦干为母亲寻求幸福的晚年,他做任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老人。1949年,他率700多名旧警察起义。1952年,享受正团职待遇的他主动回老家务农。1988年,他做出惊人之举,把自己企业的150多万元资产无偿捐给村里。1990年,78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83岁高龄的他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全国年龄最大的劳模。现在,他仍住在破旧的茅屋里,过着清贫节俭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正他与父亲一武一文,是新中国不多见的父子将军他曾是新中国第一批被派往西方发达国家的留学生他为中国海军信息化发展已奋斗了几十年他至今仍坚持应取消"科技进步奖"的观点他是国内最受欢迎的军事专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崔俊河  翟阳 《工会博览》2013,(16):19-20
他从事邮政工作将近四十年,至今未曾离开过国际邮局"半步",他对本职工作无比热爱,对企业始终抱有感恩之心.他就是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国际邮电局质检员李建国. 李建国,从当年的年轻小伙,变成现今两鬓霜白的老者,可不变的是他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岁月将他拉近了即将退休的行列,但他没有丝毫懈怠,仍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岗位上,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