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潘惠敏 《政法学刊》2008,25(6):75-78
地下金融是潜伏在繁荣经济活动中的一股暗流,尽管对某些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但其中蕴合巨大的经济犯罪风险。地下金融潜在着经济犯罪风险,应从调整金融体制、加重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和加强金融监控三个层面防范地下金融经济犯罪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也日趋深入。可也就是在这改革的大潮中,如民间借贷、集资、帐外存贷、“地下钱庄”等一些“地下金融”活动也肆意横行。“地下金融”就是非法金融,它严重地干扰了国家的金融秩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高利贷高利贷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其对社会的危害已被历史所证明。解放初,我国政府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毫不犹豫地将其取缔。然而,近年来,随着金融机构利率的波动,民间借钱又日趋升温,借贷利率越来越高,成了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3.
振华 《政府法制》2006,(11):29-30
据金融部门2005年年末的统计,浙江温州民间金融的规模大致有400亿元至420亿元。而中国地下信贷规模大概是7000亿元至8000亿元之间,融资规模大于正规融资规模的28%。温州民间金融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个缩影,显示了其对市场经济环境强大的适应力和生命力。专家呼吁国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制定和完善《民间金融法》和《反高利贷法》等,用法律来规范民间金融行为。让地下资本合法化,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地下资本”与改革呼声2005年,央行的统计数字认为,目前民间融资规模是1万亿元,如果这1万亿元的民…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国101地下金融仓库”被发现的消息,使得湘南小县蓝山的一个偏僻小村聚集了众多的“生意人”。“在我们村里发现了一座地下金库!”一个爆炸性新闻,如同长上了翅膀,迅速从湖南省蓝山县早禾乡板屋村这一被重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是金融领域"政府失灵"的一种表现.本文应用法经济学研究的SSP范式阐明了金融领域的基本权利结构,其决定了中小企业在与国有部门和大型企业的金融产品资源争夺中无可避免地处于绝对劣势地位.我国金融体制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目标具有非一致性,对现行体制的小修小补无法从根本上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推动金融自由改革,是扩大内需、抵销"四万亿"等刺激方案消极后果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它不是单纯的私有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能以经济法思维为主导,也不易夸大地下金融合法化的弊端.应在遵循路径依赖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地下金融合法化,推动金融创新和发展证券化产品,推动公司法变革并明确融资债权人的"准所有人"地位,利用市场化机制来解决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下钱庄”不是一个法律的概念,它是指发生在“地下”的非法经营的金融活动,主要表现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非法买卖外汇、高利转货等形式。近二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公安机关两级经侦部门积极履行职责,严厉打击“地下钱庄”活动,共打击查处了各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案件等23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36名,有效地遏制了此类案件的甍延。从宁波市查处的“地下钱庄”案件涉及  相似文献   

7.
吴卫军 《法学》2012,(5):153-157
一、金融检察介入金融监管的原因和作用(一)金融监管存在"真空"需建立多层次的法律监管体系予以完善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但金融创新却天生具有规避监管的属性。由此,金融监管始终落后于金融创新,形成一个创新——监管——再创新——再监管的循环。目前,我国实行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加上金融创新不断产生兼有银行、证券、保险属性的金融"混血"产品,导致了明显的监管竞争和监管缝隙。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存在着规模巨大的非正规金融(又称地下金融)行为,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在我国对金融业实行市场准人的现状下,虽然针对非正规金融行为中常见的非法集资成立了部  相似文献   

8.
邓全伦 《法治纵横》2011,(20):24-26
如果不是案发。谁也不会想到他们竟是一对大隐隐于市的地下金融“大鳄”:他们掌控着一个在一年半时间里交易金额高达560亿的地下钱庄,客户遍布广东、北京、大连等多个城市。非法牟利超过4000万元。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生活》2012,(17):21-22
地下钱庄,是指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买卖外汇、跨境转款等非法经营业务活动的非法金融组织。地下钱庄一般以当铺、外贸公司、旅行社等合法组织为掩饰,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  相似文献   

10.
民间金融在我国兴起甚早,对我国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起到过积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民间金融成为国家打压的对象,从此转向了地下。但随着目前经济的发展,民间金融已越来越多的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股力量,其发挥的积极作用已是不容质疑,国家已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存在,其中法律的引导和规范就成为重要的手段。本文以煤炭资源丰富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从当地民间金融形式、风险等方面入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提出我国对民间金融的法律引导和规制方面的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东阳市的吴英涉嫌非法集资一事案发后,引来社会各界的诸多关注,政府相关部门更是表示要加大打击地下金融的力度,并通过媒体提醒人们警惕各类声称回报率高的"融资""集资"活动。本文将从浙江省民间金融①的现状,当前法律规定的缺陷以及应然状态,民间金融的法律经济分析这三个方面来考量如何架构一个比较合理的民间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中国经济十多年来的高速增社会经济结构出现快速调整,游离于政府监控之外的中国地下经济也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势头呈爆炸性增长。庞大的地下经济犹如共和国经济大厦下隐藏着的火山口,随时有能力对国家的经济金融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已引起中国高层的关注。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2003年3月接受传媒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的地下经济已相当可观,官方统计部门已开始正视地下经济的存在,并与国际组织合作,对此进行密切观察。盘点地下经济和纳税,其产值和收入未纳入政府统计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统称,经济行为。地下经济一般分为三…  相似文献   

13.
据中央财经大学2005年12月29日发布的《中国地下金融调查》显示,中国地下金融规模高达8000亿元,相当于正规融资规模的28.07%。而近年来我国进一步紧缩信贷,出现民间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局面,为了自身的企业存活和发展,它们不得不转向民间融资的途径,这样,民间融资的规模相信会比以上数据更大,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浙江吴英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案,温州跑路案等等,这说明民间融资是否应该界定为合法值得探讨,如果界定合法,那么融资限度也有待商榷,同时亦有必要对此立法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4.
最初主要从事单纯本外币兑换业务的“地下钱庄”,目前已发展成为为洗钱犯罪提供流动性服务的市场化金融平台,是国内庞大地下财富流失的主渠道。据估计,我国每年通过“地下钱庄”“洗”出去的黑钱至少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占我国GDP的2%,其中,走私收入洗黑钱约为700亿元人民币, 官员腐败收入洗黑钱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其余的是一些外资企业和一些私营企业将收入转移到境外,以逃避国家监管和税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学》2017,(3):54-65
民间金融的治理难题实质上内含了两种规制模式的失灵:单一的硬法规制存在阿喀琉斯式的疑似佯谬,无法走出国家中心治理观下监管反向诱致民间金融地下化发展这一困境;纯粹的软法规制则存在马歇尔冲突造成的真佯谬,无法解决社会网络治理一维观产生的民间金融声誉执行脱域问题。前者肇因于民间金融的外部监管无法消解金融抑制带来的法外运行激励,后者则始于内部软法治理有限性与现代民间金融扩张性的冲突。遵循软硬法混合规制机理,民间金融应借助差别化利率管理、选择性登记准入等手段完成对硬法规制的激励补强,通过司法强制执行完成软法规制的增程。然而,混合规制模式自身也难以克服层级阴影下国家干预与营商激励的冲突,需要通过政府与社会网络的协同共建来形塑新型的民间金融软硬法合作规制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地下钱庄,是指处于一国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利用或部分利用金融机构的资金结算网络,从事非法买卖外汇、跨国(境)资金转移或资金存储借贷等非法金融业务的非法金融组织。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地下空间利用法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地下空间利用的快速发展期,相关法律的缺失导致了不少问题和隐忧,十分有必要建构地下空间利用法。我们要建构地下区分地上权法、地下征收征用法、地下登记法、地下建设基准法、地下空间规划法、地下空间利用促进法、大深度法、地下环境保护与灾害防治法等。在建构的进程中应该走综合化的道路,尽量中央立法和复合立法。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洗钱罪的立法背景 1979年在制定刑法时,由于当时实行计划经济,国家对金融活动实行严格的监管,未发现洗钱活动,因此,1979年刑法未规定洗钱罪。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和金融领域的逐渐开放,我国开始出现了洗钱活动,而且发展、蔓延速度非常快,不仅洗钱案件增多,而且洗钱犯罪活动的范围、手段也在不断变化。据相关报道.我困“围内每年仅透过地下钱庄外流出境的黑钱即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整个数字大体相当于2001年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225亿美元)”中国的“资本外逃”数额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委内瑞拉、墨西哥和阿根廷。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以市场经济的方式扶贫致富,同时解决地下金融泛滥的问题,建议修改现行的商业银行法,鼓励银行向有诚信的贫困人口发放小额信贷,向急需资金用于生产、未来又具备还款能力的低收入人群和微型企业创业者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腐败资金转移境外的新特征表现为,利用合法金融手段,向境外非法转移腐败资金;规避国内法,通过注册离岸公司隐秘转移腐败资金;利用地下钱庄,隐秘转移资产。防范对策包括:充分发挥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数据库、加大对重点区域、敏感行业、重点人群的防范力度、落实财产申报制度及现金出入境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