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建国前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普选理念 在建国之前,中国共产党有关民主普选的主张集中体现在新民主主义的几部宪法性文件和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中,可概括为:人民选举政治机构是人民应该享有的政治上的民主权利;新民主主义民主选举是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采取直接、平等、不记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1953年至1954年间举行的全国首次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是我国妇女当家作主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对新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大大激发了妇女政治参与的热情,提高了妇女在国家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经过建国初期最初几年的民主建政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广东取得了在选举方面对妇女进行宣传发动的一些经验。在建国初期的首次普选中,为了加强妇女对人民民主思想和民主选举政治理念的认知与认同,广泛地发动妇女参与普选,广东进行了多途径、全方位的政治动员工作,成功发动了妇女积极参与普选。  相似文献   

3.
协商建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是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具体运用.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平等成员与各进步党派、社会团体共同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积极参与新政协.参与协商建国的少数民族代表主要通过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少数民族代表在协商建国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内容的广泛性等特点.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协商建国,见证了国家的历史转折与进步,实现了少数民族在新政权建立中的政治参与,既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益,也彰显了少数民族对促进民族团结和民主政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少数民族代表通过积极参与协商建国,与社会各界共同开启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努力实行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总统选举人制度是美国宪法确立的一种比较独特的总统选举制度,即总统既不是由国会选举,也不是由普选产生,而是由选民选出的总统选举人选举产生。在政党政治条件下,总统选举人制度虽然丧失了其独立的政治地位和作用,但在决定总统竞选策略和总统选举结果上仍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厌选与民主:我国公民选举冷淡原因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选举实践中,出现一个比较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统计数据显示我们有很高的参选率,另一方面的调查结果却表明,公民对选举的兴趣却越来越冷淡。究其原因,普选和厌选其实是不同层面的问题,二者并不矛盾。因此,详细考察公民厌选的社会、政治和心理因素,对于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推动我国政治文明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努力实行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一、人民政治协与人民民主相生相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伟大斗争中,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建立新中国的斗争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协商建国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平等成员同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一道参与新的政协会议。协商建国中少数民族代表主要通过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少数民族在协商建国中充分体现了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内容的广泛性等特点,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的议会和政府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资产阶级把竞选中选民们的自由选择投票,看成是体现全民意志的最佳方式。从形式上看,广大人民享有普遍的、公正的和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人都有竞选总统的平等机会,但实际上,资产阶级的选举制度通过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限制,剥夺了广大人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本文试就这个问题,加以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革命不但包括政治革命、经济革命,还包括文化革命。社会性质的变革必然导致文化性质的变革。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转变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必然要求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转变提供了基本的政治依托。新民主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逻辑是前者向后者转变的动因。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情报局是1947年苏联推动下建立的一个特殊国际机构,虽然中国共产党不是共产党情报局的成员党,但共产党情报局的理论和政治活动对建国前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对共产党情报局关于"两个阵营"理论的接受改变了维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国际政治环境,对共产党情报局批判南共民族主义的支持压缩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存在的意识形态空间,共产党情报局对苏联模式的强化则提供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替代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透过台湾的选举制度看台湾的“民主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当局一向标榜台湾是民主社会,实行的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选举制度,法律意义上的选举制度实际上是发扬民主理念,充分体现人民的权利和意志.但在台湾五花八门的选举实际运作过程中,人民的意志往往被权力、暴力、财力所左右,人民无法真正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也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意志,台湾所谓的"民主政治"既没有民主的实质内容,也没有民主政治的精神原则.透过台湾的选举,就可以看到台湾"民主政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是决定着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这是西柏坡时期的历史乃至建国后的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所证明了的。  相似文献   

15.
建国前夕,毛泽东关于未来中国社会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并且强调新民主主义的政策将要实行一个很长的时期。但是,执政以后不到四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就开始酝酿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从而提前结束了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的制度设想。本文通过对建国前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设计过程及其建国后的短暂实践进行分析,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在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科学建国纲领。这个纲领在建国初期发挥了重大作用,有效地指导了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恢复和建设,使共和国迅速走向初兴,为新中国的大规模全面建设奠定了一个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是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以新民主主义政权为基本体现的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日益完善的必然结晶。它把在根据地已经实行的政权组织、人民权利、司法制度、经济文化政策等,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基本模式,是宪法性的文献;它又是抗战胜利后民主与专制斗争的产物。它树起了与国民党对立的宪政旗帜,为新民主主义宪政在全国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选举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选举制度中尚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从保障选举权的普遍性和平等性、丰富公民直接参加选举、表达利益诉求的途径和形式、改革代表候选人产生方式、增加救济途径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选举的平等性,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选举中的体现,是选举的一条重要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统筹城乡民主政治建设,是批准与实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重要步骤。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需要依法逐步实行。  相似文献   

20.
选举是古老的政权组织形式,是由选民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推举民意机关代表或国家公职人员的政治活动。选举制度是选举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有关选举的基本原则、程序、方式、方法等一系列规则制度的总称。各国在宪法或宪法性法律和宪法惯例中都规定了本国的选举制,有些国家还有专门的有关选举的制定法和判例法。文章简要介绍俄罗斯的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