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女性主体意识萌芽于西周,但在父权社会受到了极大的压制。随着西方新思想传入中国,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妇女解放的思潮。新中国成立后女性的地位得以大幅提升,但是由于现代多种压力的冲击和根深蒂固的父权制"依附"思想,中国女性主体意识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应树立正确的主体意识,推动当代女性全面发展。要加强女性教育,提高女性综合素质;优化产业结构,为女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借鉴中西传统文化,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弘扬"四自"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相应变化,文章认为,在当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建构方面,应主要培养两种新意识,即面向未来的超越意识和面向世界的全球意识,并通过深入分析上述意识的内在结构和内容,给出了建构的具体内容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政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政治的发展。在农村的政治发展过程中,农民处于中心地位。因此,农民的政治意识对中国政治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培育农民的主体意识、抑制和消除传统定势因素,才能促进农村的政治发展,保证农村的政治稳定,从而进一步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主体意识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建国 5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20年来,中国人民主体意识发展的基本线索、历史局限和现实问题的回顾,明确提出解决的途经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王保彦 《探索》2007,3(6):41-43
党员的地位与作用是判断一个党组织特点的重要维度.党员主体地位的保证与主体意识的养成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发挥创造活力必不可少的条件.明确提出党员的主体地位是总结我们党长期建设经验的创新,反映出党的建设的新定位、新视角和新导向.所谓新定位指由以把党员培养为党的决策的积极拥护者、执行者、落实者为主,拓展为主要辅助和保障党员自主决策、自我监督.新视角指党的建设的着力点由制度等硬件建设,拓展到党员自身素质的完善上.新导向指党的建设由外在的教育、约束拓展到启动和提升党员本身的主体意识.因此,尊重和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必然要求切实转变思维,在实践中挖掘和提升党员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一、"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识与评价 当自觉主体对外部世界有了较清晰的价值认识之后,就会更加积极地定位于自觉意识的努力表现中.自我认识是我们对自己的主观评价,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识与评价,这种评价不应该过高或过低,否则都会带来消极影响,产生持久性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7.
刘天杰 《求实》2002,(12):62-63
网络的发展为强化主体意识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应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信息优势 ,积极开发人的创新意识 ,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既是时代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本文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主体意识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论“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0.
论编辑主体的市场意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编辑主体的市场意识愈显重要,本文从编辑主体市场意识薄弱的根源及危害、知识经济时代市场意识对出版业的积极作用出发,论述了如何培养编辑主体的市场意识.  相似文献   

11.
法治模式的现实形成首先必须有相应观念形态的支持。中国传统法观念中主体权利意识与国家权力意识的显著失衡,是当今中国法治化发展进程的内在阻力。本文重点对两种意识失衡的历史成因、应然变革的现实依据及变革的合理性原则加以浅析,以图经过法治观念的变革推进法治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强化高校辅导员的主体意识是提升其职业素养的基本前提,也是推动其职业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文章探讨了职业化进程中辅导员主体意识的内涵以及主体意识的缺失,并提出通过强化辅导员的五种主体意识,即角色意识、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来增强其职业素养,助推其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丽清 《唯实》2000,(4):3-6
本文重点对两种意识失衡的历史成因,应然变革的现实依据及变革的合理性原则加以浅析,以图经过法治观念的变革推进法治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主体意识的民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基层民主意识的确立,提高和发展过程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紧密相连,不可分离。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时,必须运用经济的手段和宣传的方法逐步消除传统政治,文化对群众的现代民主意识的影响,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引导群众。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党员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要求,党员主体地位的确立必须以党员主体意识的提高为前提。党员主体意识的增强,不仅要靠党员自身的努力,还必须创新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帮助党员树立民主意识、角色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相似文献   

16.
党员主体意识就是党员对自身在党内的主人翁地位的认识.部分党员的主体意识弱化,主要是由于党内民主参与的缺失.只有加强党内民主参与,实现普通党员民主素质和参与技能的极大提高,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才能真正确立党员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马克思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支撑点,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两条线索着重论证了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的相互关系及辩证本质,并阐述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相统一的实践基础,论述了马克思历史观与主体性变革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发展中需要调整八种意识。  1.教师的专业荣誉意识——专业化发展的动力。荣誉是生命,荣誉是动力。教师的荣誉意识进而可以发展为教师的专业精神,现代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精神至少包括:敬业乐业精神、勤业精业精神、发展创新精神以及学生为本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当前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员主体意识还不强,党员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影响和制约党员主体作用发挥的问题和障碍依然还存在。激活党员主体意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素质。树立“党员本位”思想,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员主体地位”的认同度和落实力度,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以制度为基础形成强有力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党员主体意识就是党员对自身在党内的主人翁地位的认识。部分党员的主体意识弱化,主要是由于党内民主参与的缺失。只有加强党内民主参与,实现普通党员民主素质和参与技能的极大提高,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才能真正确立党员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