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月 《中国人大》2010,(1):48-49
1905年9月,清政府仿照当年日本"明治维新"前向西方派出五大臣考察的形式,正式派端方、载泽等五大臣赴欧美考察政治。就在五大臣准备出发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相似文献   

2.
叶毅 《福建通讯》2000,(4):45-45
古代臣下给君王“进言”,的确难度很大,特别是春秋战国时代,作为重臣的第一“本领”,就是如何说服君王。那个时期,臣下们为了所谓的“进言”,真可谓绞尽了脑汁。  相似文献   

3.
从1905年清政府派遣五大臣赴外考察宪政,“以期择善而从”,1906年清政府“仿行立宪”,中国政治的发展就被纳入到了宪政的不归之路。2004年,我们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中国的宪政整整历经了100年,百年的宪政之路可谓几多欢乐几多愁,盘点百年积淀的宪政资源,对我国进行政治制度创新,建设宪政民主将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甫《饮中八仙歌》中谈及李白时用了“自称臣是酒中仙”之语,一般认为“臣”为人称指代词,“仙”是对李白神韵的展现,此实为一种解读上的偏误,阻碍了对作者创作心理的探究.杜甫所用的“臣”和“仙”可从两个不同的视角来阐释,其中折射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出”与“处”之间挣扎与徘徊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5.
刘备并未“三顾茅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三顾诸葛亮的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两人在隆中育一次对话诸葛亮畅论天下大势颇有先见之明。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阿斗两上《出师表》北伐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切都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之恩。“三顾茅庐”的故事千秋传为美谈家喻户晓,但是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读者:刘备并未“三顾茅庐”“三顾”之事最旱的出处是诸葛亮的《前出师表》,表中有这样几句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指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驱。后…  相似文献   

6.
“谀臣”、“佞人”考说吕效祖“谀”,《说文》释为“谄也”,是指用花言巧语巴结奉承有权有势的人,《盐铁论》说“富贵多谀言”大概也说的是这个意思。“佞”,《说文》释为“巧谄高才也”,比“谀”还附加了一个“高才”的本领。用现代语来说“谀臣”、“佞人”两者都...  相似文献   

7.
李自强 《今日浙江》2014,(19):62-62
正《隋书·经籍志》所辑《汉武故事》记载:有一回,汉武帝乘车在宫中巡游,驾临管理车辇的郎署衙门时,碰见一位职位卑微的老郎官。只见他尨眉皓发,汉武帝忍不住问他:"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老翁回答说:"臣姓颜名驷,江都人氏。以文帝时为郎。"武帝又问:"何其老而不遇也?"颜驷答道:"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方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武帝感其言,擢拜颜驷为会稽都尉(郡军事长官)。  相似文献   

8.
统筹推进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客观成为新时代创新监狱工作的号角。有效推进五大改造,首先从理论上进一步厘清五大改造手段各自的科学要义,即每种手段的核心价值或内在机理或主要手段与重要载体和形式等是十分必要的。惟其如此,才能精准把握每种手段实施上的主要矛盾,同时正确把握五大改造的相互关系,继而全面系统深入推进五大改造。  相似文献   

9.
贞观之治,作为我国封建史上少有的“盛世”,历来备受称道。有关的研究文章也有许多。但笔者觉得,重新考察一下贞观之治的形成缘由,学学唐太宗君臣的居安思危的意识,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居安思危思想是形成贞观之治的直接动因居安思危思想根源于唐太宗君臣面对隋王朝廷迅速覆亡的前车之鉴,深怀戒惧,惟恐重蹈覆辙。这一思想一经提出,便在太宗君臣间达成了共识,并对整个贞观一朝的施政,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1、从谏如流。唐太宗在总结了“隋场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①的教训后,…  相似文献   

10.
汪金友 《公民导刊》2007,(10):55-55
《刘墉传》中有个故事,有一天,乾隆皇帝跟刘墉说:“朕今年45岁,属马的。你呢?”刘墉垂手说:“臣也45岁,属驴的。”乾隆感到惊奇,又问:“朕属马,爱卿怎么属驴?”刘墉说:“万岁属马,臣怎能同属?只好属驴了。”  相似文献   

11.
容人之长与忌人之长,虽仅一字之差,其结果却大相径庭。 春秋时期的管仲,由阶下囚一跃而成为齐桓公的座上宾,从而得遂凌云之志,全赖齐国大臣鲍叔牙的极力荐举。管仲当政后,鲍叔牙丝毫没有居“恩”自傲,而是心甘情愿接受管仲的领导,尽心尽力做好他的助手。  相似文献   

12.
在倡廉反腐的新闻中,常可看到“跑官”的事。“跑官”者,即奔竞于权贵之门,用财物结交之而谋官也。有关这类人物“跑官”的种种神态,描摹最为形象生动的莫过于明代宗臣的《报刘一丈书》了。  相似文献   

13.
晋葆纯  赵程  陈清猛 《春秋》2011,(6):42-43
1902年.德国人尚未完成青岛市区的基本建设.胶济铁路就已经部分通车了.德国商人们为抢占山东市场,迫不及待地涌入青岛.涌人省城济南。德国的“禅臣洋行”既是其一。禅臣洋行“洋行”是中国人对外国贸易公司的俗称)买下了经二路以南、纬一路以东的一片土地。该行位于纬一路东侧。该行的百货商店则位于经二路、纬一路东南角的拐角处。  相似文献   

14.
明太祖朱元璋“删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意味深长的事件。 作为亚圣,孟子的火气很旺,思想中也颇有一些原始民主主义的原素,他并非无原则地强调臣民对君王的服从,相反还认为,恶法非法,暴君非君,面对恶法和暴君,人民有反抗的权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些都是中国思想史上光彩夺目的名言。  相似文献   

15.
济南解放61周年之际,当年的见证人加快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讲述了济南战役特等功臣黄志平的不平凡人生。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中共达州市委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带头提升五大能力、弘扬五种作风。全市统战部门务必争做提升能力、弘扬作风的排头兵,在抓重点、求突破中为达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一、突出抓好五大重点,在跨越发展中有所作为一是重点抓好同心教育。要教育引导统一战线成员牢固树立同心理念,认真开展同心实践,尤其是当前,要积极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相似文献   

17.
帝王也会犯错误,而且不是偶尔,犯了错误怎么办?臣下、百姓是不能批评的,说不好就有掉脑袋的危险。但有点自知之明的帝王,一旦醒悟过来,就会发个“罪己诏”,也就是帝王的一份检讨书。  相似文献   

18.
据《资治通鉴》记载:春秋战国时,魏国国君文侯极好音韵,且造诣颇高。有一次,文侯邀请国师田子方一起饮酒听韵,当别人沉醉在优美的旋律中时,文侯却听出伴奏的钟声音律不整齐,当即评论道:“钟声不比乎,右高。”田子方听后,鄙夷地一笑道:“臣闻之,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今君审于声,臣恐君之聋于官也。”此话大意是:贤明的君主把身心精力都用在治理国家大事上,糊涂的君主则迷恋  相似文献   

19.
《刘墉传》中有个故事,有一天,乾隆皇帝跟刘墉说:"朕今年45岁,属马的,你呢?"刘墉垂手说:"臣也45岁,属驴的。"乾隆感到惊奇,又问:"朕属马,爱卿怎么属驴?"刘墉说:"万岁属马,臣怎能同属?只好属驴了。"十二生肖当中,哪有"属驴"之说?这不是明显的说假话欺皇上吗?一般人可能都会这样想,但皇帝不这样想。因为在他看来,只有  相似文献   

20.
"白发卿相",即以古稀、杖朝之高龄仍跻身高位,参与国家政务之老臣。这在清代政坛是极具普遍性的政治现象。清帝对其倚重的"白发卿相"荣宠有加。数十年政坛浮沉与经验积累,使"白发卿相"具备晚生诸臣所难以企及的政治眼光和治国韬略,是一种珍稀宝贵的政治资源。然而,他们也有着难以褪去的历史局限性和保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