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论点摘编     
"不折腾"需要高度理性《社会科学报》社长兼总编辑许明在该报刊文指出,现在知识界和思想界存在两种极端的思潮。一种思潮将欧美式民主作为今日中国发展的指标,过激地诉诸西式民主。一种思潮将今日中国存在的问题看作是改革导致的"资本主义复辟",过激地诉诸"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相似文献   

2.
《山东人大工作》2009,(5):59-59
《社会科学报》社长兼总编辑许明在该报刊文指出,现在知识界和思想界存在两种极端的思潮。一种思潮将欧美式民主作为今日中国发展的指标,过激地诉诸西式民主。一种思潮将今日中国存在的问题看作是改革导致的“资本主义复辟”,过激地诉诸“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相似文献   

3.
魏源变革思想是清代鸦片战争时期经世致用新风的典型表现,对近代中国思想界和日本思想界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是,魏源思想究竟属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诞生的前奏曲,还是封建地主阶级自我挽救的哀鸣曲?这却是学术界尚有争议的问题。正如齐思和先生指出的:“魏氏之学术地位不明,乌足以论列近百年来学术之渊源乎?”  相似文献   

4.
李启彩  田晓燕 《前沿》2007,17(5):206-208
《新青年》4卷6号推出“易卜生号”,专门介绍挪威戏剧大师易卜生的话剧和思想,在当时社会产生了轰动的效应,特别是在思想界和话剧界掀起了阵阵波澜。本文即以“易卜生号”为切入点,对于专号开辟的历史背景、契机及对中国知识界和思想界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科玄论战”与丁文江吴小龙张芝梅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思想界爆发了一场颇具规模和声势的大论战:“科学与玄学”的论争。当时的中国思想界学术界名流梁启超、梁漱溟、张君劢、杜亚泉、章士钊、胡适、丁文江、任鸿隽、唐钺、吴稚晖等二十余人参加了论战,几十万言的论...  相似文献   

6.
王万里 《传承》2008,(12):12-13
社会主义思潮是世界近现代史上影响巨大的一种政治思潮,五四干将黄日葵对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倾注了大量心血,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思想界主流地位的确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刘瑛 《湖湘论坛》2001,(1):82-82
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越来越广泛地传播,日益引起了当时思想界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在吸引了众多拥护者的同时,也遭到了中国一部分人的质疑甚至否定。这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不宜为中国所用。他们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胡适、张东荪等。他们提出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的根据是,马克思主义是对欧洲共产主义运动经验的总结,她是建立在欧洲文化传统基础之上的,欧洲文化与中国文化具有本质区别,因此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8.
邓晓影 《湖湘论坛》2007,20(5):53-54,57
谭嗣同,晚清思想界一朵盛开的木棉花,任由尘世阴云密布,却"傲视群芳"地抒发独有的英雄气概,面对清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挫败,他立志变革图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谭嗣同批驳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经济思想的缺陷,勇于创新,大胆倡导西方一些富国富民的经济思想,今天和未来仍带给我们永恒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运动中关于贞操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文化运动时期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贞操问题的讨论。这场讨论以对女性的关注为出发点围绕着贞操是否道德而展开,深刻剖析了贞操观的内在矛盾,批判了中国的节烈观,在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肖高华 《求索》2010,(1):204-207
代议制是一种根源于欧洲政治文化传统的近代政治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成为中国思想界构建现代国家的主旋律。然而,到五四前后,代议制移植出现了重重危机,是存是废,思想界对此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并分别提出了议会主义改造方案和非议会主义取代方案。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考察并略陈己见,以补以往该课题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思潮是世界近现代史上影响巨大的一种政治思潮,五四干将黄日葵对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倾注了大量心血,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思想界主流地位的确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人大建设》2006,(3):55-55
俞可平在近期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上撰文:经过长期的思想碰撞,一些政治理论观点逐步转变成党和政府的政策,从而影响现实政治的进程。“以人为本”。1949年后,“以人为本”便被当做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基本观点而遭到批判。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以人为本”再次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声音,并且日益深刻地影响到党内大批年轻一代的官员。到了21世纪,  相似文献   

13.
李稻葵 《传承》2012,(7):68-70
不断恶化的国际环境,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以及步履艰难的经济结构调整,这一切都在呼唤着新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确,中国经济林林总总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层次的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加以解决。为此,思想界需要有新的思维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魏晋文化被学者们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这一时期在文化思想界出现了极具影响力的“玄学”。本文通过魏晋玄学在文化基础、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等方面所发生的转换和基于教育的途径,着重阐述了魏晋玄学对中国知识分子心灵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黄群 《求索》2007,(6):223-225
公车上书具有鲜明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特点,标志着近代知识分子队伍开始形成,并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戊戌思潮,促成了中西文化的大规模交流,带来了中国思想界的一次大解放,成为维新改良向革命过渡的桥梁,为中国的近代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中坚阶层和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一位对中国思想界情况颇为熟悉的年轻朋友送了我一个绰号:局外人的单口相声。如果其中还蕴含着某种褒义的话,我愿意将这项帽子转送给钱宏兄。因为他比我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新文化建设处在一个历史性关头,中国思想界形成了东方文化派、西化派和马克思主义者三足鼎立的局面。相对于前两者,马克思主义阵营在当时虽然声势较弱,但由于其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方向,对文化的选择也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其思想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已经成为中国思想界一个广泛、长久和相当重要的讨论议题,学者们为此进行孜孜不倦的探讨,在有关民族主义的定义、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特点和发展前景等问题上的研究获得诸多进展,从而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但是,现有的文献似乎忽视了对海外学者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问题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介绍和评论。本文立足于海外学者们的著述,旨在评介海外学者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状况,目的是更深入地分析和理解存在于当代中国这样一种无法回避的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一) 十月革命前,马克思列宁主义曾通过一些译述传入我国,使中国的思想界逐步接触了这一新的革命学说。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真正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来观察中国的命运,则是在十月革命以后,这正如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声  相似文献   

20.
世界的现代化大潮与中国式的现代化张式谷提出这个题目,意在讨论中国现代化模式问题。自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关于中国应当选择何种现代化的争辩,曾经是思想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争论的焦卢、即中国现代化模式问题。进入80年代,随着新一轮现代化热潮的兴起,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