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力滥用和家族政治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力难以受到有效制约,而非权力拥有者来自哪个地方。如果权力拥有者不能受到有效约束,不论其去何处任职,都难以避免权钱交易等滥权现象。反之,即使是本地任职的官员,在本地权力体系的构成因素之间具有相互制衡功能的前提下,也不可能滥用权力。  相似文献   

2.
官场“圈子文化”的危害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巡视组2014年第二轮巡视后指出,广西、四川、江苏、河北存在官场"圈子文化"。如四川,被指出"一些干部通过‘打干亲’‘打礼’等方式拉关系";"一些领导干部一度热衷于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在广西,"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在江苏,"一些领导干部与老板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圈子,进行封闭式权钱交易"。在河北,"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并与企业老板结成利益纽带"。近年来,查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为主的中小商业银行不断壮大起来,一些银行在发展中暴露出公司治理上的不足。通过着重分析当前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现状及特殊性,进而提出改善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包括引入问责制、建立审计委员会、提高治理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等等。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大考,考出短板,也考出真章。在此次疫情中,各级各部门不仅动员了大量资源向基层聚集,更在基层施行不少新机制、新举措。这些新机制、新举措在抗疫一线已被证明管用、有效,不仅可为应对下一次突发事件或公共安全事件提供决策依据,也可启发平时状态下的基层治理。有的好机制、好模式可以直接施用于常态化基层治理,因为疫情大考考出的部分短板就是日常治理中存在的缺漏;有的还须进一步提炼其价值、功能,使其能够转化为常态化治理要素。为此,半月谈编辑部特别筛选、沉淀部分宝贵经验,从中圈出可供常态化基层治理施用之策,以求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5.
6.
随着治理资源向基层大量涌入,出现基层微权力运行失范现象,这既打破了基层政治的生态平衡,也影响了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基层微权力运行失范产生于基层治理场景中权变性的策略行为,是"基层干部逐利动机"以及"对微权力制约和监督不力"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本质是基层治理制度的异化。实现微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需要压实权责一体化,推进信息公开,加强科技支撑,同时,强化基层干部的自我约束机制,从而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独资企业和独资公司如何治理,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管理实务中存在广泛争议的问题。国有独资公司是有限公司的特殊形式,其治理结构中包含两类重要权力,即生态治理权和人态治理权。国有独资公司党组织的组阁权是本企业人态治理权的核心,也是在本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新时代加强乡村治理、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龙游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推进基层党建,一根红线贯穿到底;创新模式,走基层智慧治理新路子;持续发力,实现基层治理结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陈抗行  任伟礼 《小康》2008,(2):94-94
传统的政治中心起源于北方中原地区,而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角逐,也使得政治中心成为"风暴中心"。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南北对峙的历史,如三国晚期晋与吴的对峙,"五胡乱华"时期的南北朝对峙。有人研究南北土壤所能出产的粮食总量,认为双方只有将分界线置于淮河一带,  相似文献   

10.
《人民政坛》2014,(3):43-43
吴思在《炎黄春秋》2014年第1期撰文《公民做什么:读三中全会(决定)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现代治理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显示了历史的主动性。社会和公民参与现代治理,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套现代化程度的衡量指标,公民可以在以下方面积极作为。一是权力监督层面,如监督领导干部公布财产制度的落实、继续促进公权力信息的公开、长期跟踪评价政府权力行使状况等。二是人大和政协领域,如积极参与立法,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过程中,乡村发生了从传统的"差序格局-伦理本位"到当下的"圈层格局-核心家庭本位"、从熟人社会到半熟人社会等转变。乡村结构表现为利益网络格局,而非简单的文化网络格局。乡村权力结构发生了从"权力的文化网络"到"权力的利益网络"的转型。乡村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的转型促使乡村治理的转型,表现为治理主体多元化和组织基础利益网络化。  相似文献   

12.
薛传会  王立新 《前沿》2012,(8):14-15
我国高校学院治理中存在着行政权力过大、学术集权现象严重和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在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下,完善学院治理结构,必须以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分野为突破口,加强学院教授委员会建设,确立学术本位,确保学术自治,形成党政管理、教授治学和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的学院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董申  王春侠 《前沿》2005,(8):102-104
走向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共产党人新世纪的明智选择。政治文明的要义在于政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从制度、规则、主体、过程、结果都要公开、公平、公正、亮化、透明。不论何种原因,腐败在操作层面上都是在隐蔽、黑暗、地下、幕后进行的。因而,要预防、治理、杜绝、消除腐败,建设政治文明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吴翠丽 《前沿》2008,(12):142-146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既为人类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又给人类带来了难以预知的危机风险。人类正步入一个“风险社会”的时代。人类对自身理性的过分自信和对科学技术理性的无限滥用,是导致风险社会产生的价值根源。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使人类自身正面临着种种不可预知的社会风险。积极应对科技发展的危机风险,将其控制在个人和社会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避免使其转化为真正的社会危害,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介入伦理价值的维度,确立和倡导科技伦理的价值规范,是有效规避和治理社会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在现代社会确立和倡导的科技伦理规范主要包括:加强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意识,尤其是科技人员的社会伦理责任;正确处理伦理约束与科学研究自由的关系;努力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沟通对话等。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利益冲突治理的公正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利益主体对空间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需求错位,其深层次的问题是市场逻辑之下的空间权利分配不公,背后仍然是相关制度的缺位。城市空间利益冲突治理的本质在于以"公平公正"作为价值共识的有目的干预,通过培育空间价值观,加强空间利益引导、约束和补偿,合理管控资本运作、规范城市空间生产等防止价值共识"离散",以期促成城市空间生产由资本积累转向满足社会空间使用需求,促进城市增长的公平正义回归。  相似文献   

16.
尽管国家极力在为城镇化开发制定约束性规则,但从根本上说主导城镇化基层治理场域的是利益政治逻辑而非规则政治逻辑。这首先源自城镇化过程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它是包含着多重任务的复杂系统,而且各环节间都充斥着利益分配的纠纷和较量,这种高度的不确定性为相关行动者的讨价还价提供了动力和空间;其次是由社会转型阶段的制度特征所致。改革中变动不居的制度、文本与实践的背离以及体制内创新、试错的冲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规则的社会化过程且削弱了规则应有的指导与约束功能。城镇化在基层场域内的权力较量与利益争夺看似无序,但各方行动主体都在理性选择行动策略、重塑其行为准则,由此衍生出一系列非预期结果,例如村民民主意识的生成、集体经济以非传统的"自组织"形式对基层社会进行再组织等,原本虚弱而破碎的社会在这过程中表现出缓慢的自我发育。  相似文献   

17.
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各种各样的权力,权力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用来最大限度的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被用来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的非法私利。因此,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一定要过好“权力关”、  相似文献   

18.
俞可平在《同舟共进》2014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评价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最主要的五个要素:一是公共权力的运行必须制度化和规范化,不能带有随意性。它要求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和规范的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19.
杨光斌 《乡音》2014,(10):37-38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改革总目标,事实上是可以量化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制度安排的总和——"有能力的有限政府"。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和"民主"是世界上两个最流行的概念或话语。比较而言,"治理"概念更务实且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指标,而"民主"则更具意识形态性质,况且民主选举只是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方面。到了本世纪,“治理”则越发成为国际社会更加主导性的话语。  相似文献   

20.
合法性运作是公共权力理性化对民生治理的政治贡献,民生作为考量公共权力合法性运作的重要向度具有整合政治生态的价值意蕴。民生治理是善治与公共理性的价值厘定,也是公共权力理性化的有效运作形式。行政善治回应了政府角色定位的民生纲领,政府公共权力合法性运作的民生导向有效诠释了执政之基、服务嵌入与回应性治理的三重面向。因此,政府民生治理既是政府责任与民心资源的利益救赎,也是公共权力合法性运作的价值基础。政府民生治理的发展理路呈现了政治话语到法治论域的民生治理景图,公民社会与人民社会互构的民生治理逻辑,民生治理到民权保障的制度规约,民生改善到政治认同的价值依归等四维演进谱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