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书副标题为“‘五四’激进派的两难”,作者张宝明。启蒙与革命不仅仅是五四时期的两难主题,它实际上贯穿于整个中国20世纪的变迁过程中,但其源头毕竟来于五四。从思想史上对五四时期启蒙与革命作出符合历史内在逻辑的评价,应是五四学术研究的重点之一。在作者看来,“一部‘五四’思想史,也就是激进主义人物思想的演变史。”因此本书所要谈论的就是五四激进派在启蒙与革命的历史旋涡中的思想与心态。书中所论的激进派,主要指围绕《新青年》杂志。以文化批判和思想建设起家的一群思想  相似文献   

2.
1930年3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从此揭开了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发展的新的一页,使左翼文艺运动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在蒋介石国民党对革命文艺展开的文化“围剿”和对苏区红军展开的军事“围剿”中,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在谈到这种双重“围剿”时说:“两种‘围剿’都惨败了。作为军事‘围剿’的结果的东西,是红军的北上抗日;作为文化‘围剿’的结果的东西,是一九三五年‘一二九’青年革命运动的爆发。而作为这两种‘围剿’之共同结果的东西,则是全国人民的觉悟。这三者都是积极的结果。其中最奇怪的,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一切文化机关中处于毫无抵抗力的地  相似文献   

3.
五四不仅是一次历史事件,而且还是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行动,始终是自此以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动力之一。同时,五四对中国现代历史进程所提供的丰富思想资源,在于它引导出对中国社会问题作思想层面的文化诊治的方法,这就是引进西方先进思想成果的‘科学’与‘民主’,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价值重估’。这种以思想启蒙和文化批判为特征的新文化运动,为日后中国思想界开出  相似文献   

4.
本书以 1919~ 1936年科学思想文化史为研究主题 ,因而不是一部纯粹的科学技术史。其特点是将这一时期的科学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思想的影响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深入考察作为五四新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科学”在中国的历史流变 ,考察中国科学在二三十年代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程度 ,特别是对科学本土化、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以及科学文化与现代化诸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作者段治文对这一研究对象的学术价值作了三点说明 ,第一 ,对五四之后“科学”在中国的命运与历程 ,尤其是对中国社会的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学术界缺乏完整的研究 ;第二 ,…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党正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作为区县来讲,要掌握组织、指导工作的主动权,必须深入研究如何“新”、往哪“新”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新高潮,切实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根据胡锦涛总书记这“两新”的要求,结合门头沟区的实际,我认为,要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工作不…  相似文献   

6.
一、“三个代表”思想确立的文化价值目标和宏伟纲领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执政为民”,既是“三个代表”思想的本质,也  相似文献   

7.
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是以反文化“围剿”斗争为核心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领导文艺运动取得胜利的重要篇章。毛泽东说过:“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其中最奇怪的,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一切文化机关中处于毫无抵抗力的地位,为什么文化‘围剿’也一败涂地了?这还不可以深长思之么?”这个国民党统治区域内“最奇怪”的现象,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具体的研究和总结。笔者认为,左翼文艺运动在1931年底有一个策略上的重要转变,这一转变对于取得反文化“围剿”的胜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瞿秋白在这一转变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季羡林对21世纪世界文化发展趋势作出两点预测:一、“东西方文化的发展规律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二、“21世纪东方文化将再领风骚”。此话一出,真可谓舆论大哗。季羡林则郑重声明:他的上述看法,绝非一时兴起,心血来潮,也绝非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心理,图一时的痛快,为受压迫的东方民族出一口闷气,而是“几经考虑,慎思明辨,深信不疑的”。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从党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最高准则和根本宗旨。一心一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时时刻刻注意倾  相似文献   

10.
一、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并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报告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成果加以强调,表明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地位和历史地位。在当代中国,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一书由黄楠森、龚书铎、陈先达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国家社科规划“九五”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作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问题,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和阐述,其内容涵盖了从理论到现实,从历史到现状的全部情况,有较强的开拓性、针对性和较高的理论水平。 全书分为导言和上、中、下三编。导言主要回顾了20年来我国文化问题的研究情况,认为80年代的热门主张是彻底反传统的西化派,90年代的热门主张是文化保守主义,争论的焦点则是究竟以马克思主义还是西方思想或儒家思想为指导来建设中国…  相似文献   

13.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理论界的一项持续不断的活动,便是开展文化价值问题的讨论。讨论的主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地位与发展问题;二是“国学”与“西学”的关系问题。围绕着这两个主题,人们进行了多视角、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提出了各种观点。这些观点虽不尽一致,有的甚至互不相容,却大都颇有见地,且言之有据。这场讨论现仍在进行,它使我国思想文化论坛呈现出十分热烈和相当繁荣的局面。总的来说,与80年代中后期以“西化”为主导思想的那种空想、浮躁的议论(其代表作便是《河殇》)相比,90年代的讨论是理性的和现实的。已很少看到“西学为体,中学为用”那样的主张了,相反,要求重新审视国学,要求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为中国的全方位现代化服务的观点,占了主导地位。但也有缺陷。其主要表现就是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儒学和台、港学者发展起来的“新儒学”)作了过份的和不切实际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文化:多样性与先进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社会主义文化专题时指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是互动的关系;大学文化也是大学的灵魂和辐射源,在大学的地位已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的新时代,大学文化具有引领社会前进的功能。认真研究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不仅对办好有特色的大学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且对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最重要的就是全面领会和准确把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及其精神实质。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全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一个新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  相似文献   

16.
《唯实》1996,(12)
括号前项为刊期,后项为页码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的若于前沿问题(上)”“”””””·”·’”’…’··’‘·”·赵哦孙劲松l·3)文化与民族主体性—………………·王悦生门·8)重申唯物史观—……………………·厕乃忠门·12)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走向”””‘”””‘’””‘””’…··’·‘··”…………焦文峰(2·3)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的若千前沿问题(下)“”’”’“””””’”””””’”’·‘··赵邱扣、劲松(2·7)市场经济与人的素质—…………·沈学明(2·11)组建国有资产运营机构能否成为国有企…  相似文献   

17.
在2002年9月出版的《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张荣生写的、题目很长的文章:《珍惜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历史——论更加公正客观地看待党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的失误》。该杂志的编辑在此文的“摘要”中,把作者对“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观点概括成这样一句话:“‘文化大革命’十年是党史、国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十年浩劫’这一寓意抹杀一切的不准确表述,不宜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代名词。”我认为.这篇文章所谈的内容,不仅是一个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是涉及政治的重要问题,必须认真地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始终是最重要的。”这些重要论述 ,揭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于我们党的极端重要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 ,除了人民…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最重要的就是全面领会和准确把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精神实质。这对于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全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对事也要对人。对事,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工作、推动社会实践。对人,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这一要求,对于推动全党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把这一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