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舸 《人大研究》2012,(2):12-14
此次我国基层人大换届选举过程中,其中一条新闻颇为引人注目。上海、福建等地的多个基层人大代表选区(多为大学生选区)因首轮两名候选人得票均不过半,无人当选,不得不于次日重新选举。对此,大多数观点多将其归结为大学生政治参与冷漠,政治责任感差,有媒体更是公开呼吁大学生珍惜民主权利,投下庄严神圣一票。  相似文献   

2.
代表,在所有的代议民主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通常认为代表需要同时履行两方面的责任,一是立法问政,二是选区服务。立法问政侧重实现个人政治理想或政党政纲,选区服务侧重积累选区的选票支持,提高连选连任的机率。虽然选区服务并没有写进任何国家的宪法,但是各个国家的代表们都把选区服务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选区划分是选举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普哈特认为,选区划分和选举公式[1]是选举制度最重要的两个向度,是影响选举制度效果的两个主要变量[2]。韩国自1987年民主转型后,国会选举制度就采用了小选区相对多数制和比例代表制相结合的混合选举制。韩国国会的比例代表制采用全国单一选区制,因此不存在选区划分问题,也较少引发争议。但以人口比例和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地方多数制选区的划分,却经常成为韩国社会的政治焦点,引发各种政治力量的激烈争夺。国会选区划分通常是韩国朝野政党博弈和妥协的产物,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因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韩国国会的选区划分体现了韩国具体国情和政治生态的突出特点,并对韩国政治产生了特殊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何晓松 《湖湘论坛》2009,22(1):124-126
美国霸权在20世纪80年代受到日本崛起的挑战,美国对日本施加经济政治压力,要日本开放市场,并承担更多的军事责任。外压在日本引发一次战后最深刻的变革,选举制度由中选区制过渡到小选区制,政党制度走向两党制。  相似文献   

5.
移民与“离散”:迁徙的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可 《思想战线》2012,38(1):14-20
移民与"离散"在近些年再度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与讨论,这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有直接关系。移民现象早已有之,人类的历史可谓是迁徙的过程,但移民现象在民族国家出现之后有了不同的意涵。而"离散"则是一种认同政治现象,它是移民对故土的眷念和认同的表达。今天的"离散"则成为一种政治诉求的隐喻,运用该隐喻的现象说明,在认可多元族裔和文化贡献的社会条件下,少数族裔通过对移民历史境遇的追忆来参与所在国政治的行动,反映的绝不是对所居国的疏离感而是相反。所谓的"离散化"其实与真正意义上的"离散"没有多少关系,它也是一种隐喻,反映的是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某种吊诡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其出发点来看,优待措施是为了消除种族歧视,促进社会公平,对妇女、少数族裔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差别性待遇。贝基案的裁决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优待措施的合法性,使得少数族裔有机会参与到社会决策过程中,成为政治公共领域的自主参与人,这就使得宪法规定的平等原则由形式平等转向了实际权利的平等。从关于优待措施背后的哲学争论可以看出,自由与平等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尽管自由与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公平正义需要进一步的博弈和努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包刚升 《探索与争鸣》2022,(3):46-60+177-178
2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总体上转向了更加自由开放的移民政策。但这种转向带来了某些出乎意料的政治后果。这种移民政策的转向跟西方发达国家主流认知的改变有关,而他们的主流认知又基于跟移民问题有关的三个理论预设——个人主义方法论、西方文明同化论和政治秩序制度论。但问题是,这三个理论预设跟西方社会移民问题的真实情境有着较大的偏差。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决定了移民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冲击呢?移民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冲击可以由一个包括移民率、同化率、移民与主导族裔异质性程度、主导族裔出生率与移民群体出生率等关键参数在内的函数模型来衡量。由这一函数模型可以推导出,如果西方发达国家要降低移民带来的政治冲击,可能的政策选择包括降低移民率、提高同化率、控制异质性程度高的移民群体数量、鼓励主导族裔的出生率以及改变客观上鼓励少数族裔高出生率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比较,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代表名额分配到选区,按选区进行选民登记,由选民按选区直接选举产生代表。因此,认真依法做好选区划分和选民登记工作,是搞好县乡直接选举的基础。一、选区划分选区是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基础,按某一标准划分的选举区域。选区既是组织选举、开展选举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代表当选后,联系选民、开展代表活动的重要单位。选区的划分,对于选民参加选举、代表当选后的活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根据我国选举法,选区划分有两项重要规定:一是划分标准,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9.
丛日云  马涛 《探索与争鸣》2023,(10):55-80+178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迈向后民族主义社会。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是现代个人在萌发和成长的早期超越天然的血缘、地缘等小共同体的束缚而将情感归属与政治忠诚投向更大的共同体的结果。具有权利、尊严与平等意识的现代个人的出现,带来了现代个人主义的价值革命,也推动了以族裔、文化和政治认同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形成。而日益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更多自由选择、自我表现和自我解放的后现代个人的产生,掀起了后现代主义价值革命。后现代主义者颠覆了现代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将民族或民族国家视为束缚和压迫的力量。后现代主义政治和知识精英们以多元文化主义解构现代民族主体文化,以身份政治和超国家政治解构民族国家族裔属性,同时后民族主义者积极构想后民族国家建制,试图建构抽空了族裔和文化内涵的政治共同体作为后现代人的家园,推动了西方的后民族主义转向。这导致后现代主义的西方个人归属感丧失,国家凝聚力下降,国家族裔和文化根基被蛀空,自由民主活力枯竭,国家面临衰败和解体的风险。在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秩序中,其竞争力也受到削弱。重新审视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内涵和价值,认识西方后民族主义的困境,有助于辨清西方文明演变的趋...  相似文献   

10.
晓沙 《台声》2008,(2):21-23
2008年1月12日,攸关台湾地区政党版图重划和未来政局走向的第七届“立委”选举揭晓。国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成为岛内唯一“超级大党”,民进党遭受创党以来最严重的挫败。民进党败选后,党内也展开检讨,有责怪“小选区制”不利选情,有责怪“行政院新三宝”应负责。但怪来怪去,就是鲜少有人责怪陈水扁及其家人的贪腐。 据台湾媒体分析,技术性问题只是民进党败选的部分原因。民进党前“立委”林浊水表示,这次选举结果表达了台湾社会对民进党的不满,首先是对民进党在统“独”议题上走冒进路线的不满;其次是对民进党执政8年无法给台湾带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不满。2008“立委”大选一役,说国民党打败了民进党,不错,但还不够准确。真正打败民进党的是其自已。  相似文献   

11.
严庆  刘琳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3):96-103
数字竞争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反过来又促进了数字技术的进步,进而对人类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族裔政治作为政治领域的一部分,也深受数字竞争的影响,体现在族性动员、族际关系以及民族政治发展三个方面.数字竞争对族裔政治的影响本质上是工具性的,一方面,它能够成为政治动员的工具,造成种族歧视、民族冲突,阻碍民族政治发展;另一方面,它也能够为政府所用,成为消抑族性动员的重要手段,促进相互包容.而其走向究竟如何进行,主要取决于治理者如何实施规制.  相似文献   

12.
影响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主观因素有族裔传统政治文化、现状满足感、政治效能感、政治信任感和对参与成本和收益的考虑等。通过具体分析发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美国华人政治参与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他们对自身在美国的生活现状较为满意;随着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他们的政治效能感在逐渐增强,但他们对美国政府的政治信任感还不够;如果考虑到政治参与的成本大于参与取得的收益,很多美国华人对参与政治不热心。  相似文献   

13.
大选区制又称“多名选区制”。这是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或议员时划分选区的一种形式——每个选区选出代表或议员2名以上。在这种制度下,参加选举的各政党提出一张候选人名单,选民投候选人名单的票。有的国家,选民以政党为单位投票,即选择某政党的候选人名单或不选择某政党的候选人名单;而有的国家,选民则以候选人为单位投票,选民不管候选人是哪个政党提出的,只要自己同意就投赞成票。  相似文献   

14.
反凝视诗学关心的是凝视主体退场过程以及其如何为观影者提供一种愉悦体验的问题。反凝视诗学之于少数族裔影像叙事的逻辑基点体现在生活反向性、身份认同的符号化与族裔意识社会化等方面。基于反凝视诗学的少数族裔电影文本叙事探讨,彰显出我国少数民族话语建构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奥巴马以一个黑人的特殊身份赢得了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华人和黑人都是美国的少数族裔之一,彼此在政治上可以互相影响和学习借鉴。本文探讨了奥巴马当选给美国华人政治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人大代表是选区选民派往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光荣使者。选区或选举单位便是代表的“家”,是代表获得授权的渊源。为此,《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要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代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听取、反映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意见和要求。代表“常回家看看”是一项职责,更是一项义务。然而,一些代表自当选以来很少或从未“回家看看”,以致选民对自己选出的代表姓甚名谁都记不起来了。一个脱离了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对选民没有感情的代表,可想而知,怎么能寄希望其为民代言、维护选民利益呢?  相似文献   

17.
周敏 《思想战线》2004,30(5):44-50
少数族裔经济在美国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关注和争论,族裔经济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所有权",即族裔群体成员拥有和经营的企业;二是"控制权",即族裔群体控制的雇工渠道或就业网。少数族裔经济最重要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它为处于弱势的族裔群成员提供了避免失业的机会,享有经济上的相对独立,并为个人乃至整个群体向上社会流动提供了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8.
正选民登记是依法对公民选举资格进行确认的法定程序。选民登记是关键性、基础性环节,事关换届选举工作的成败。对此,选举法、河南省实施选举法细则对选民登记工作进行了原则性规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应把握好几个关键:打好"一个基础"。选民登记以选区为单位。同时,这也是避免重复登记的重要保障。在选区划分过程中,要注重把握三个原则:同比原则,要严格按照选举法要求,依照本行政区域内各选区每一名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大体相等的原则进行划分;便  相似文献   

19.
浅析选民参选率许诚忠笔者据已往几次县乡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所了解和掌握的统计资料情况分析,就参选率及其它有关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第一、参选率的高与低的主要原因。据有关资料表明,有的选区或者某一行政区域的参选率比较高,而有的选区或一定行政区域的参选率...  相似文献   

20.
近几个月来,县市升格是台湾岛内最热门的话题。此次县市升格是台湾60年来最大规模的行政区域重划,对台湾民众、台湾政局、台湾社会发展部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必须辨证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