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蓝天映碧水,高原夏景美,时隔20载,青山绿水正重现六盘水。昔日“煤都”酸雨频频,石漠化严重,环保总局曾施以“区域限批”严惩,逼入绝境的六盘水,铁下心发展循环经济,对煤“吃干榨尽”。目前,贵州省六盘水市森林覆盖率达39%,市区空气优良率年年100%,生态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六盘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造现代特色都市,全面建设以"实力、魅力、活力、文明、幸福"为显著特征的"五个六盘水",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14,(17):I0001-I0002
六盘水位于贵州省西部,乌蒙山腹地,地理位置从西往东,处于云贵高原第一、二台地的过渡带,从南往北又处于黔北高原向广西丘陵的过渡带。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六盘水独特的气候,夏季凉爽、滋润、清新、舒适、紫外线辐射适中,固有“凉都”美誉,是夏季避暑胜地。  相似文献   

4.
汪龙舞 《当代贵州》2013,(12):33-35
六盘水古属中原西南边陲之地,美丽的乌蒙山区成为历朝历代各族人民避乱躲灾的世外桃源。继夜郎古国和秦汉粹舸古国之后,彝族从羝羌中分离出来,沿青藏高原南下;苗族从荆楚之地渡江西迁;布依族、水族从骆越族中分离,溯河北上;汉民族因“调北征南”而入……  相似文献   

5.
一、六盘水“三变”改革的时代背景及价值意涵 (一)“三变”改革缘起 21世纪1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三期叠加”新常态深化发展。特别是产能过剩与经济下行,迫使煤城六盘水主动做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按照“一产升级、二产转型、三产优化”的思路,及时做出产业结构调整,主动谋变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创新精神响应宏观经济形势巨变,主动作为应对多重发展挑战与时代变革。新时期,“三农”问题解决和精准扶贫推进面临以下几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叶蓁  蒙珺 《当代贵州》2011,(27):46-47
编号“六盘水·青年曼00001”的重型卡车缓缓驶下生产线,弥补了六盘水汽车装备制造业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谢勇勇 《当代贵州》2023,(18):62-64
<正>把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六盘水的生态气质持续提升。实现了从“增绿量”到“增颜值”,从“护根基”到“强保护”,从“护生态”到“谋致富”,全力以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近年来,六盘水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战略定位,抓生态修复、促转型升级、治沉疴痼疾、建绿色家园,绿色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  相似文献   

8.
王晓光  何刚 《当代贵州》2012,(11):18-19
今日六盘水,正以夜郎故地的悠远绵长、江南煤都的雄厚质朴、中国凉都的青山绿水、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欣欣向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新面貌、新活力。六盘水是贵州省的工业重镇、能源大市,素有"中国凉都"、"西南煤海"和"十里钢城"的美誉。在2011年底召开的市第六次党代会上,六盘水市确立了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打造现代特色都市,全面建设"五个六盘水"的奋斗目标。2012年初,《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为六盘水市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后发  相似文献   

9.
谢勇勇 《当代贵州》2022,(38):58-59
<正>今年,六盘水市持续推动以“凉都三宝”为重点的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建成2万亩猕猴桃“吨产园”、10万亩刺梨“千斤园”、1万亩茶叶“万元田”。正值秋收时节,六盘水各地加足马力迎丰收,“两园一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走进“凉都三宝”种植基地,一个个果实圆润饱满的猕猴桃藤蔓枝枝相连,一颗颗金灿灿的刺梨压弯了枝头,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叶为山披上了绿衣,采摘、分装、过秤、装车……村民腰包鼓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相似文献   

10.
六盘水,三线建设中诞生的一座工业城市,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曾被称为“江南煤都”. 今天的六盘水,大力弘扬“三线”精神,不断深化“三变”改革,全面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中国凉都”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 经过五年发展,六盘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91%,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4.6%,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1.
新兴的现代都市风范,渐起的文化氛围,和着空气中的丝丝凉意,使得更多的外地人在形容六盘水时,不约而同地用上了"魅力"二字。魅者,不仅仅在于色彩的炫目、内容的丰富,更是一种见之不忘的流连,是空气里都在飘散的风韵。六盘水,因一个"凉"字,生了许多让人心动的惦记。  相似文献   

12.
7月18日,当代贵州杂志社六盘水记者站、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六盘水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六盘水市委副书记何冀、当代贵州杂志社社长赵宇飞、省委外宣办专职副主任哈思挺、六盘水师院党组书记袁仁庆,分别为当代贵州杂志社六盘水记者站、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六盘水办事处揭牌。六盘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朝卉,六盘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宏远,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静,六盘水市政协副主席聂志权,以及六盘水市相关领导,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宣  相似文献   

13.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六盘水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改革创新渐入纵深,在"变"与"不变"间,走出了一条"三线"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六盘水,因"三线"建设而生,与改革开放同岁。从"江南煤都"转向"中国凉都"、从"挖煤卖煤"到一二三产并驾齐驱、从"贫"在农上到"三变"改革助农增收……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六盘水经济社会之"变"翻天覆地。  相似文献   

14.
正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6:50.2:40.2,城镇化率达到49.5%,减少贫困人口65.87万人……五年来,六盘水在日新月异的数字变化中前行。刘新,六盘水市钟山区凤凰片区的一位普通市民,几乎每天都要绕着凤凰城市综合体走上一圈,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看着城市综合体一天天优化,他心里无比喜悦。"凤凰"在变、钟山在变、整个六盘水都在变,全市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前行。  相似文献   

15.
付松 《当代贵州》2017,(3):78-79
昔日"江南煤都",今日"中国凉都"。一个名称的变化,见证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型,城市面貌的转变,发展思路的转换。牢记嘱托、奋力赶超,六盘水市不断谱写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壮丽篇章。传承"三线"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三线"建设催生了"江南煤都",孕育了"十里钢城"。对六盘水而言,"三线"历史是"根","三线"企业是"本","三线"精神是"魂"。"三线"精神的传承,为六盘水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深化"三变"改革。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  相似文献   

16.
正昔日"江南煤都",今日"中国凉都"。一个名称的变化,见证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型,城市面貌的转变,发展思路的转换。牢记嘱托、奋力赶超,六盘水市不断谱写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壮丽篇章。传承"三线"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三线"建设催生了"江南煤都",孕育了"十里钢城"。对六盘水而言,"三线"历史是"根","三线"企业是"本","三线"精神是"魂"。"三线"精神的传承,为六盘水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深化"三变"改革。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  相似文献   

17.
六盘水市地处边远贫困的多民族地区,同时又是一个新兴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与农业共存,城乡合一的新型城市,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人员构成和经济框架构成了六盘水特殊的文化环境和文体氛围,企业文化、文化扶贫、工农文化带、少数民族文化是六盘水先进文化建设的支点,六盘水先进文化建设必须从这几个支点着手: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六盘水的企业大多是在不同时期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这些企业的组成人员来自全国不同的地区,带来了那些地区的文…  相似文献   

18.
诗宗 《当代贵州》2014,(9):42-43
有着“西南煤都”美誉的六盘水,正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抢占转型升级制高点,逐步摆脱“路径依赖”,走出“资源陷阱”,打造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19.
正六盘水高新区正以打造国家级高新区、建设西部内陆开放高地为目标统领,强力支撑六盘水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打造"三线"名城新高地、中国凉都新引擎。奋斗点燃希望,奋斗成就未来。2018年10月1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变更认定为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六盘水高新区)。  相似文献   

20.
谌晗 《当代贵州》2022,(30):58-59
<正>第十一届省运会大幕将在六盘水开启,358万凉都各族儿女以崭新姿态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客人:相约凉都,共襄盛会。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4年前,在贵州省第十届运动会闭幕式上,六盘水郑重接过了第十一届省运会会旗,这既是省委、省政府对六盘水的信任和重托,也是六盘水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在全省上下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开启新的“黄金十年”新征程的时间节点,第十一届省运会将于8月8日在六盘水拉开大幕,358万凉都儿女早已敞开怀抱,喜迎八方来客,期待着盛会上兑现承诺、呈现精彩、展示激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