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世界各国对构建可信的互联网环境已达成广泛共识,其中网络身份可信是核心环节。网络电子身份设施已成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各类网络在线应用的重要基础,在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创新、经济增长、提升用户便利、加强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公民网络电子身份识别eID应用环境十分广泛,包括政务民生应用、电子商务应用、社交网络应用、校园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等等。  相似文献   

2.
叶茜  李润松 《学理论》2010,(11):117-118
在当前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日益受到关注、并极大融入与影响社会生活的形势下,文章对当前我国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与立法状况作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立法及对民众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聂天娇  张巍 《学理论》2009,(7):124-125
实现档案馆、特别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既可以使档案的利用完全信息化,还可对档案原件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数字化网络是高科技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必要条件。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数字化网络所收藏的各类信息对于知识经济的整个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5)
随着经济和网络的发展,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的事件越来越多。而我国法律对消费者隐私权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所以如何给予消费者的隐私权法律上的保护是现代民法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网络购物在消费者间的普及,消费者的隐私会受到更大的威胁,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更为了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我国应该考虑有关隐私权的立法。  相似文献   

5.
网络隐私权保护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我国受传统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公民的隐私权意识淡薄,对隐私权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明确规定隐私权的独立民事权利地位,关于网络中隐私权的保护更是一个新的课题。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在给人们带来繁荣、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特别是网络的公开性和易窥窃性很容易使人们的隐私暴露于天下,个人隐私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何保护好网络环境下的个人隐私权已经成为各国学者普遍关注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曾玉洁 《学理论》2012,(3):65-66
在网络游戏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类因网络游戏而发生的纠纷也随之而来,虚拟财产的相关诉讼也不断出现。网络虚拟财产自身具有的虚拟性、技术限制性、交易性、价值性以及期限性的特征决定了其是我国法律所保护的一种财产权利。将从虚拟财产的概况,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以及虚拟财产保护的必要性三个方面论述关于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网络战与国际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磊 《理论导刊》2002,(10):51-53
网络战是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它的出现和发展必然会对国际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如何保护本国信息网络安全,在网络战中赢得胜利,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著作权保护中的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做"第四媒体"的网络,正以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的变革.面对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模式的版权保护方式已经无力解决网络著作权纠纷.如何规范网络环境中作品的使用,切实保护版权人的合法权益,正面临着诸多法律问题.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对法律界乃至全社会无疑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时代下,大学生在学习阶段易受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各类思潮涌现,各类思潮的传播方式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言传身教",而是方式多样、内容混杂、传播速度快,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和正确世界观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消费主义的实质,进而分析其如何影响大学生,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媒体三方面找到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作品著作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修改后的《著作权法》虽然规定了信息网络传输权,但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法律仍不够完善。目前,未经作者许可,随意对其网络作品进行转贴、删改、下载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仍很普遍,因此,对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网络作品的界定,对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来分析对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黎沃源  胡昆 《学理论》2012,(11):117-119
近两年来,微博作为网络媒体的一种新形式发展迅猛,但也随之产生了诸多的版权问题。微博版权究竟是否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以及如何保护,这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微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势必改变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律。探讨微博的版权问题,对于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网络传播的法律规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29)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下,传统的隐私权正在发生变迁,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明显不足,比较借鉴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两种国外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模式之后,提出完善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加强网络隐私权立法;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提高个人的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然而,作为国家根本大法规定的其中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其在实践中的贯彻落实,一直是理论界探讨研究的话题。言论自由应当在多大的程度上给予保护?其是否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在网络环境下保护及合理地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更是应当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晓丽 《学理论》2010,(16):119-120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网络这一途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言论,网络使得普通人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极大地刺激了公民的表达欲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信息的不对称性、个人的感情偏向等,使得民众的言论在一不小心的情况下就会有侵权的可能。这就产生了权利之间的冲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公民的言论自由权进行保护和限制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种侵犯个人信息权利的案例时有发生。网络个人信息的保护迫在眉睫,加之我国立法方面的缺失,使个人信息侵权保护变得更加艰难。因此,在侵权法保护方面,完善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内容和方式,为网络个人信息侵权提供司法救济。以期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为应对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公安机关警力严重不足的局面,各地公安机关纷纷向社会寻求治安力量,这就使招录辅警成为各地缓解警力不足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大部分辅警没有经过权威培训机构、警校等的专业技能、业务知识和心理培训,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极其淡薄,这无疑加大了他们工作的风险,致使众多地区频繁出现各类辅警因公伤亡事件。拟从如何提高辅警的自我保护能力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尝试总结出一些适合我国辅警自我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己成为崭新的人类生存空间的21世纪,个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法律对个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已有所体现,基于用户、中间代理和服务商的隐私技术也得到应用,但还不足以遏制个人网络隐私侵权事件的发生.当前,很多国家纷纷制定颁行法律法规,并通过行业自律来保护个人的网络隐私权,其经验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从具体国情出发,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从法律、技术、伦理等方面入手,构建个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发展开启了著作权保护的新篇章。在网络著作权保护立法不断完善的同时,各种侵权案例也在不断涌现,其烦琐和复杂显现出了法律条文的不足。特别是普通网络用户这一网络著作权的可能侵权主体对自身行为性质缺乏认识。对此,通过对普通网络用户对网络著作权常见侵权行为进行分类分析,确定其不同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可以明晰其侵犯网络著作权的行为类型。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为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强大动力。如何依法治网已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课题。依法治网是贯彻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坚持依法治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是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贾旭风 《各界》2007,(4):83-84
20世纪有很多伟大的发明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在实物运输领域,飞机创立了空中运输方式,速度和广度是原有方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在信息领域,这一数字就更加惊人,互联网下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是互联网产生之前人们无法想象的。互联网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显而易见,但是在欢迎与掌声的背后,互联网也带来有别于原有信息传输方式的各种挑战。该文所讨论的互联网世界的个人信息被滥用就是其中之一。该文旨在通过讨论网络中个人信息受到了哪些威胁,应该如何保护等问题,以分析我国当今互联网保护的现状优势和劣势,以期正在筹备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能够相应的重视网络中个人信息保护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