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梳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现代性"概念已是当代思想学术基础用语,此词语用普泛却语叉含混不清.这一状况已危及现代性理论的当代运用.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在于"现代性"与相关家族概念的混合纠缠.因而,澄清现代性理论的含糊语境,需要分梳与"现代性"相关的"现代"、"现代化"、"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同时澄清流行的"多元现代性"等似是而非理论概念.此亦即作为人文科学范畴的"现代性"自身涵义的梳理.  相似文献   

2.
汪爱芝 《理论月刊》2008,(2):182-185
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有着紧密联系.和谐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中华文化的蕴涵的和谐,文明,进步优秀思想观念,是我们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例如"以和为贵"、"天人和一"、"以民为本"、"中和中庸"、"礼义廉耻"等等.  相似文献   

3.
近来"文化产业"之名、之实,都闹得很火.但在很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中,似乎没有"文化产业"词,只有"产业"一词,注释为:1.旧指私有的土地、房屋、工厂等财产;2.只做定语使用,举例为"产业工人"、"产业部门"、"产业革命"等等.  相似文献   

4.
隆里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住户军民整城三千七,城周小寨七千三,全城建筑制度,实为军事驻守之需,由"城"转变为"市""镇",铸就了今天的隆里古镇."市""镇"化的发展,集中体现在"耕读"文化的复兴或强化上.隆里古建筑可见出时间、时代对它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还有着巨大的,来自于空间的作用及影响.在经过了由"军"到"民",由"客民"到"隆里人"这样两次或双重的文化书写,使隆里建筑实现了由"记号"到"符号"的历史转变.隆里为我们具体展示出了建筑,符号和文化间的奇特关系和各关系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风起云涌.在这一运动中,托马斯·利考纳无论在理论建树还是实践推行上,无疑是最有影响的一位.针对美国青少年"道德滑坡"的现实.在批判"个人主义"和"价值澄清"理论的基础之上.利考纳阐明了"品格教育"的意义、内涵及途径.这对我们今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要求重在落实.不能只讲唱功,不办实事.首先,要牢固地树立科技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人民群众价值观和利益观.这是落实"三个代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基础.其次,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要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三个代表"不仅要一级讲给一级听,更要一级做给一级看.落实"三个代表"的核心是真正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三个代表"贵在坚持.不能有时坚持,有时不坚持;有的坚持,有的不坚持.而是要坚持将"三个代表"既作为紧迫的现实任务,又作为长期的历史任务;坚持无论在逆境还是顺境都始终不动摇;坚持在实际工作中实现"三个代表"的有机统一.是否坚持了"三个代表",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坚持"三个代表"的关键是建设一支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7.
三家店村位于永定河出山口,是京西山区与京城相连接的枢纽.据记载,该村形成于唐代,故有"京西第一村"之称.相传其初名曰"出峡涧",因此地为永定河山峡的出口,故名.以后又称"三堆土"、"三家土"、"三家村"、"三家店"等.相传该村最早有三家住户,还开了三家客店,村名由此而得.然而此三家住户的姓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京西大觉寺《辽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碑文中有"三家村师人张玄照"的记载,可知张姓是三家店最早的居民之一.其余两户的姓氏,已难考辨.  相似文献   

8.
俊芳 《今日山西》2002,(5):24-25
ThephotographicworksbyseveralShanxiphotographersarousedgreatinterestoftheview-ers,whicharedisplayedinHun-qizhaiHouse,theformercourtyardofRishengchangExchangeShop,ownednowbyalacquer-paintingbusinessman.Theseworksareenti-tled"lotus"byWangJianmin,"Tai-hangMoutains"byLiuXiaomian,"Stage"byWangDongfengand"SceneryofWutaiMountain"byZhangChengde.WangJianmin,aShanxipho-tographer,diedinatrafficaccidentinMaythisyear,whosewishwashavinghisphotosexhibitedduringtheFestival.Thedisplayofhis48photosofl…  相似文献   

9.
高校"两课"教师职业倦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实现"两课"教学目的,关键在于"两课"教师教育教学作用的正常发挥.然而,在"两课"教师中却弥漫着职业倦怠的气息.对教师自身、"两课"教学效果以及整个社会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本文即以"两课"教师为主体,分析其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成因,探讨预防及缓解的对策,以期引起社会各方对"两课"教师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0.
范庄"龙牌会"和安顺"地戏"是知识生产反思的两个案例.在这两个案例中,知识生产既"生产"了知识,也"生产"了对象.学者走入村落,观察民俗,访谈村民,进行田野研究,与村落互动.学者的知识生产被编织进村落自身的发展和知识生产中,又从村落反馈回学界.借助于学者"在场",村民不仅"生产"了"地方性知识",也"生产"了关注他们的学者.  相似文献   

11.
戴红 《北京观察》2004,(7):42-44
前不久,九三学社中央召开了"以人为本"理论研讨会.10余位与会专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和阐述了各自的见解.其中,如何对"以人为本"中的"人"做出准确诠释,如何认识"以人为本"论断的重大意义,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如何认识"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以及在法律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等问题成为本次研讨会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是理论创新的一大表现.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关于"三个代表"的论断,反映了代表主体和代表对象的发展和变化.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总的目标,是"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三个代表"的论断,强调了党的整体代表地位."三个代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创新精神.学习"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要了解当好"三个代表"的忠实性和坚持"三个代表"的始终性.  相似文献   

13.
云南西部阿昌族村寨普遍存在着有关"放歹"的民间信仰.对阿昌族来说,"歹"似乎是村寨不可缺少的东西,他们认为"歹"会保佑村寨的平安,哪个村寨没有"歹"的话就不会致富.但另一方面,人们又谈"歹"色变,平日里不敢和会"放歹"的人进行交往,婚配对象的选择更是要排除有"歹"人家的子女.由于受傣族的影响,阿昌族也迷信"披拍鬼"和"扑死鬼",并因此影响了族际通婚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超越时空的,因而处在文学时空中的"题材"难以决定文学的性质.写农村还是写城市,写古代抑或写现代,依我看,只要是文学的,一样可以出伟大的作品.所谓题材决定论,重大题材论,都是上个世纪的古董.从这个意义上说,讨论城市文学,以及把文学划分为城市文学、乡土文学等等,似乎就失去了理论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有"城市引导农村"、"农村包围城市"、"缩小城乡差别"等等,莫非在文学创作中也要贯彻这样的战略方针不成?但细想又不尽然.为了便于观察、分析与评论文学创作,依照不同题材而加以分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何况我们的文学史已经有了诸如"抗战文学"、 "知青文学"、 "寻根文学"等等一大堆以题材命名的文学类别.  相似文献   

15.
以"无"直接显现存在是后海德格尔运思的主题.而"无"无法以逻辑化方式道说与把握,所以,对"无"只能拆诸于非概念非逻辑的方式.以畏启示"无","无"之情形才能显明,"无"作为在者之根据才能"在"起来.对"无"的把握需要诗与思,惟有诗与思才具有建基存在的强力.  相似文献   

16.
一 2010年,上涨的物价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农副产品的过猛涨幅,更使一批拎菜篮子的人为之担忧.一些网络上的新词,如"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等也随风而起,既是玩世不恭.也有辛辣之味.  相似文献   

17.
"自性"是《坛经》的核心语词,它作为人的本性的规定就是佛性.在《坛经》文本中,慧能对自性的特点从"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五个方面进行了规定.但除此之外,自性还有其根本性的特点.自性在"体"的层面上,它是空的、无自性性的.在"相"的层面上,它是"假有的"、有生有灭的.在"用"的层面上,它是"心不染境"、不落二边的.在究竟意义上,它是非空非有、亦空亦有、空有不二的."无念"作为"见性"的法门,其核心在于"无".通过对"无"的分析可以发现,"无"的根本特性在于否定.这一否定包含了三层含义:否定之无、悖论之无和绝对之无.  相似文献   

18.
张京华 《湖湘论坛》2007,20(3):24-25,42
20世纪末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陆续提出"以德治国"和建立"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思想.中国古称礼仪之邦,"和谐"的思想具有深厚的学理渊源,源于古代礼乐文明,特别是乐学、乐教传统.乐学、乐教传统中一个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和"."和"起源于音乐术语,发展而为哲学概念.研究周敦颐的"和"的思想,对于加深"和谐社会"的认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学的功能可以有一千种,但德育功能必须是首位的.这可能是当前大多数名噪作家最鄙夷的"陈腐观念"之一.其实,这种靠着"反德育"而"成功"的人,正在毁灭着文学,而日益毁灭的又不止是文学本身.本文以<中国文学的"德育贫困">为题,其中的"中国文学"专指眼下的当代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20.
“宽严相济”与“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而西方国家实行"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这两种刑事政策的产生都是由于面临高涨的犯罪现象.不同于西方已经实现了轻缓化的刑罚结构,我国的刑罚基本上处于"公正刑"阶段,已没有加重的余地.面对高涨的犯罪现象,我国应实行"稳中趋宽"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