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农民工权利保障法律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鸣  杨正喜 《学习论坛》2006,22(4):70-73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不仅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法定权利缺失,而且他们实际能够享有的应然权利和法定权利较之城市居民也有一定的差距。当前,完善农民工权利保障法律机制,首先要在立法上消除对农民工歧视性的法律规定,恢复农民工国家公民的主体地位;其次要强化政府义务,加强政府对农民工权利的保护;再次要完善司法救济制度,使农民工在权利受损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2.
生存权和发展权视角下农民工权利保护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工最深层次的问题是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农民工的生存权主要包括生命权、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权,农民工的发展权主要包括受教育权、参与权和公平分享发展成果权。分析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机制,如农民工权利的利益表达机制、社会救助机制、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法律机制、政府的行政保护机制和司法救济机制,探讨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的路径选择,以向决策层提供建言。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主体性和社会性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经济权利、政治权利及社会权利缺失的状况。要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回归,在个体层面需要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能力,改善其维权意识;在社会层面,需要优化实现新生代农民工权利的制度环境,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其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一、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必须依靠立法农民工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包括:就业机会不平等、工资待遇低、工作时间长、合同签订率低、就业不稳定、参加各种社会保险的比率低、子女义务教育权利在城市得不到保障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工的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权益是农民工问题研究的核心。学界基于产业工人化和市民化理论提出农民工权利由劳动权向市民权、从底线型权益向增长型权益转变,国家政策保护大致经历了从农民工就业权向职业保障权,再向市民权发展的变迁。与学界理论和政策管理自上而下的视角不同,农民工自下而上对自身权益谱系的认知和划分也呈现出从重视劳动权益向关注市民权益转变的趋势,但利益受损农民工更重视劳动权益,而利益未受损农民工更重视市民权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第一、第三重要权益中的劳动权益对是否遭受权益侵害有显著影响,但只有第三重要权益中的市民权益对是否遭受权益侵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融入,提高其政治参与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在政治融入方面存在话语权激励缺失问题,即"话语权主体缺失"和"话语权环境缺失"两大约束。要破除约束,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融入,就必须实现从"农民市民化"到"市民公民化"的思维转换以及从"权利赋予"到"权利自觉"的模式转变,切实建立起规范、稳定、可持续的农民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尊重农民工基本权利、培育农民工主流政治意识、引导农民工合理组织化。  相似文献   

7.
唐鸣  杨正喜 《学习论坛》2007,23(3):66-68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农民工理应享受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利,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文件和政策也为农民工享有平等权提供了保障。但由于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状况的存在,农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方面与城市居民有重大差别,大量的法律文件则体现、贯彻了这种二元结构,从立法上确定了这种基本阶层的差别对待。一方面是宪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是其法律主体地位的双重化导致的法律主体地位迷失,这就是农民工法律地位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而实现该战略目标的关键是处理好农民工问题。走过20多年风雨的农民工群体,已经从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城市融合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谋求发展转变。本文将以城乡统筹发展为背景探讨农民工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西文化产业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对其进行地方立法。从法律依据、立法条件及环境而言,地方立法具备可行性。在立法过程中,应遵循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注重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自身规律,以保护创意为核心等立法原则。在立法设计上应包含总则、文化产业促进制度、文化市场管理制度、法律责任部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论农民工在工作地的政治参与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在工作地的政治参与障碍主要有: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对于非政府组织的限制政策、法规制度缺失、传统臣民文化的影响、城市对于农民工的排斥歧视文化氛围浓厚。农民工在工作地政治参与的困境实质上是其政治权利贫困的表现,政治权利贫困是农民工经济、社会权利贫困的根本原因。要改变农民工在城市的弱势地位,需要打破制度和文化依赖,构建农民工在工作地的政治参与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