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少奇“小长征”纪行何光国在长期艰苦的战争年代,刘少奇患下了慢性肠胃炎等疾病。党中央和毛泽东对刘少奇的健康十分关心。1941年9月26日,中央书记处决定时任中共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回延安休养,并参与领导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10月3...  相似文献   

2.
1941年1月20日,“皖南事变”发生后半个月,中央军委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1942年1月,刘少奇回延安参加“七大”。在刘少奇的建议下,饶漱石代理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这样,陈毅和饶漱石就正式开始搭班子。为了打击排挤陈毅,饶漱石利用当时党内整风正在深入的  相似文献   

3.
"你为人民做了好事" 1942年2月20日,延安.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的给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及华中局的电报中说:"除吕振羽、贺绿汀外,其他高级文化人亦望抽一批来延安从事学术研究,他们在苏北游击环境无研究学术可能,不如来延安成就较大."后来,在党的安排和保护下,吕振羽与贺绿汀等同志辗转来到延安.  相似文献   

4.
伟人春秋 六一__一r、_、_洲一_厂「不夕一羚鬓称‘“李、闻惨案”真假凶手之谜之钓.i.l钾沙_七扣一许正1卜召5毛泽东与八大军区司令对调·-··…:乏一,’’·,.一柳钧卜4解放初期社会改造工程中的陈云…··一竹吴跃农扮叮毛泽东与亲家张文秋···‘········一李树增马世邦2,8毛泽东延安倡廉立风范···-~…一汤胜利李国忠斗4延安时期的陈云······...一讨、···--一,’”,一李萍4.41949年刘少奇的唐山之行,’’…卜·”,’二张丽娜于14毛泽东赋诗“送瘟神”!·-··…--·…晓农邢卫云6一4陶铸指挥的东北肺鼠疫控制战·…  相似文献   

5.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举行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重点发展华中,刘少奇出任中原局书记。他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组织与建立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刘少奇任新四军政委、华中局书记兼华中军分会书记,以他的雄韬伟略,重振新四军雄风,华中大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抗日民主新气象。此时,在华中敌后奔波劳累的刘少奇,并不知道远在延安的党中央和毛泽东正热切地关注着他,酝酿着如何更好地发挥他的才智。在“九月会议”上,一些中央领导人不约而同推崇刘少奇。会后,毛泽东赞誉他是“正确的领袖人物”。1941年深秋…  相似文献   

6.
李海流 《党史文汇》2012,(10):43-44
1942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受中共中央委托,到山东滨海检查指导工作。当时,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一一五师驻地都在临沭县朱樊村,刘少奇在这里住了三个多月,听取了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的工作汇报,并对山东的抗战工作作了指示。7月底,刘少奇准备返回延安,鲁南军区就把护送刘少奇通过敌占区的任务交给了鲁南铁道游击队。  相似文献   

7.
刘少奇是一个深不可测的人。首先,在中国共产党早期,他并不出名,在象巴威尔·米夫的《中国共产党英勇斗争的十五年》这样带倾向性的书中都很少提及他。在其他党的早期历史书籍上也没有关于他的记载。抗日战争中,有些外国作家前往延安采访。当时刘少奇已经很有名望了,这些作家中,埃德加·斯诺写了毛泽东,史沫特莱写了朱德,但刘少奇仍然名不见经传。甚至在中国共产主义政权建立以后,他还是如此,这大概是因为他的职业习惯使他厌恶成为公众注意的中  相似文献   

8.
百花园     
《湘潮》1999,(2)
刘少奇的“钱柜”刘少奇的秘书刘振德回忆:1963年,王光美下乡搞四清。她走后的一天,刘少奇将一只小木箱交给刘振德说:这是我的钱柜,光美走时交给了我。现在我交给你,发了工资,你照她那个单子分配一下就是了。刘秘书清点箱子后惊奇地发现,箱内现金总共只有23...  相似文献   

9.
“黄老”是黄克诚大将军的尊称,因为他性格耿直,无私无畏,同志们都喜欢这样称呼他。“小姚”即饶漱石,这是他在一段时间内党内的化名。1942年1月,中共华中局书记刘少奇奉调回延安工作。中央决定由饶濑石代理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治委员职务。饶漱石为独揽华中党政军大权,采取很不正派的手段,不久就将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排挤走了。陈毅离开华中后,饶濑石仍在各种会议上散布陈毅如何如何,以标榜自己的正确。黄克诚对他这种作风很看不惯,决心大胆为陈毅同志辩白。在一次华中局扩大会议上,烧潮5又借机对陈毅同志进河流毁,正冒天秋的昆…  相似文献   

10.
1930年5月,年仅19岁的共产党员姚依林,在组织指挥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后,离开了清华大学,被中共北方中央局党组织调到天津工作。他先在党的刊物《长城》担任编辑,不久又担任了天津市委宣传部长,继续从事学生运动的领导工作。 1937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白区党代表会议。北方局领导刘少奇、彭真等人,天津市委书记李铁夫、副书记刘澜涛、组织部长李启华都先后赴延安参加会议。姚依林与妇女部长张秀岩没有去。但不久,中央通知说铁夫同志到延安后身体不好,让张秀岩(铁夫的爱人)也去。张秀岩走后,天津市委只剩下姚依林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  相似文献   

11.
1944年9月27日,中共中央的一道红色电波传到华中局:“敌寇目前已进占衡县、丽水、温州等地,其目的在控制浙江海岸线,以预防盟军登陆。我们为了准备反攻,造成配合盟军条件,对苏浙皖地区工作应有新发展的部署,特别是浙江工作应视为主要发展方向。”接着,中央就发展浙江、苏南、皖南作出了具体部署。此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毛泽东、刘少奇、陈毅又先后致电华中局、新四军领导人,一再指出:“为了配合美军登陆及准备夺取杭州、上海、苏州、南京等大城市”,新四军“应以南进发展苏浙皖地区为主要任务,江北兵力应尽可能抽调南下”…  相似文献   

12.
到延安见毛主席 在史超到了延安第三天,有人问他,你见到毛主席没?他说,没见过啊?上哪儿去见?那时,史超还不满18岁。他和11位同道,走了720里,从西安走到延安。当时,延安叫肤施,是个很小的地方。夸大点说,站在城中间一喊,四下都能听见。他们说你向北边走.北城靠东的地方有个小教堂,去那里就能看到毛主席了。  相似文献   

13.
《党史博采》2006,(12):62-64
伟人春秋毛泽东洞察皖南事变……………………张家康·241959:庐山会议上周恩来的两难处境……于继增3·4胡耀邦主政中组部………………张宏波郑志勇4·4胡耀邦的人格风范………………………王建柱·49庐山会议前毛泽东的纠“左”努力…………………………张家康刘海军4·13毛泽东与延安《解放日报》………………孙国林·54《解放日报》改版:毛泽东点将陆定一…………………………刘明钢5·9朱德总司令的海军情结……………慕安倪青6·4“英雄一世,坎坷一生”的习仲勋…………………………何立波马红敏6·8刘少奇与“高饶事件”揭密……………  相似文献   

14.
孙中华 《湘潮》2012,(3):7-9
1941年10月3日,毛泽东电告刘少奇,中央决定他返回延安,准备参加七大。1942年2月,经过5个月紧张工作,对巩固和发展华中根据地进行了精心构思和全面部署后,刘少奇决定启程返回延安。12月30日,他平安抵达延安。在苏北到延安,千里迢迢,中间很多地方是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占领区,仅敌人设置的封锁线就有103道。  相似文献   

15.
日本投降后,毛泽东同志于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赴重庆谈判。他离开延安的前夕,八月二十七日,中央发出通知,在毛泽东同志离延期间,由刘少奇同志代理主席职务。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回到延安一个多月以后,因疲劳过度,于十一月中旬住院休养,十二月下旬出院。在这期间,中央仍由少奇同志主持工作。抗战结束了,蒋介石要抢夺胜利果实,忙着部署打大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幽默诙谐驱散了延安上空的乌云,凌青如沐春风。毛泽东对罗德里克说:赫尔利最多只给小米饭吃,不开欢迎会,不拍巴掌。“四八”烈士事件“极可能是国民党特务搞的”除了斯特朗女士外,来延安的外国记者还有上面提到的贝却敌、白修德、阿屈·斯蒂尔等。阿屈·斯蒂尔是美国《纽约时报》的著名记者。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延安时我有幸做过毛主席的几次翻译。除同一些外国友人的一般性接触没有留下文字以外,有记录可查的较重要的翻译有两次:一次是同阿屈·斯蒂尔,另一次是同罗德里克等几位记者。谈话时间是在1946年9月29日,记录全文后来以…  相似文献   

17.
1946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到延安采访,在与毛泽东交谈时,毛泽东谈到了蒋介石。 斯特朗问道:“主席,你除在重庆谈判时见过蒋介石外,过去见过他吗?” “见过。”毛主席回忆着说,“那是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  相似文献   

18.
《学习导报》2011,(2):43-43
"中共延安五老"这个称谓脍炙人口,已经流传将近70年了。"延安五老"的来由罕为人知。这个称谓来自朱德总司令的一首纪游诗。典故是这样的:1942年7月10日,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朱德总司令邀请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等革命老前辈同游南泥湾,作诗《游南泥湾》:“纪念七七了,诸老各相邀。战局虽紧张,休养不可少。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  相似文献   

19.
《党的文献》2001,(5):25-26
毛泽东:你就要走了,今天我来看看你.你们走的事情都办好了吗?还有些什么需要我帮你解决的问题吗? 达赖喇嘛:我们准备在十二日由这里出发,去西北各地参观后就回去.现在走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再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如果临时还有什么需要,我一定提出来.  相似文献   

20.
1941年9月11日,陈云在延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言说:过去十年白区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在刘少奇、刘晓同志到白区工作后才开始改变,现在检查起来,刘少奇同志是代表了十年来白区工作的正确路线。陈云还郑重提出:有关于部位置摆得不适当,要正位,如刘少奇同志将来的地位要提高。任弼时在第二天的发言中也说:我党的毛主席、刘少奇同志能根据实际情形来工作,所以犯主观主义少些。会议后,毛泽东写了《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和《关于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期间中央路线的批判》的长篇文章,里面多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