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闲说孟尝君的养士吴子胜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以“养士”著名。北宋王安石有一篇《读孟尝君传》,把他说成“鸡鸣狗盗之雄耳”,其实,孟尝君的某些思想、言行,尤其是他广招能士的做法,还是可以肯定的。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乃齐国贵族,厚积余藏。...  相似文献   

2.
司警涛 《世纪桥》2010,(18):62-63
<正>读一部好的人物传,就犹如观看一部威武雄壮的历史剧演出,不仅可以熟悉传主个人,而且能熟悉传主所处的那个时代,能给人以重要的启迪。因此,写好一部人物传就更是尤  相似文献   

3.
<正>大约十年前,我从《学习时报》读到一篇短文,题目是《我们中国军人》,一篇从美军视角评述中国军人的文章。通常,这类文章难免八股式的官话套话,但这篇文字通篇回荡着一股清新之剑气,读之如孔子闻韶乐,回味久久,当即把这篇文章剪下来,粘贴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至今完好保存。从此,牢牢记住此文作者——金一南。这些年来,一直远远近近地关注着金一南,从媒体上看到他先后出版了《苦难辉煌》《浴血荣光》《心胜》等著作。特别是《苦难辉煌》,令大众意外  相似文献   

4.
读《和珅传》想到的史平日间,翻阅杂志,看到有文章谈和。晚上,看电视剧,又见到故事里讲和。这具200年前的尸骨成为热门话题,当与今日社会现实有关.于是,急忙找出《清史稿·和列传》读了一遍。和乃乾隆皇帝的宠臣,从一名侍卫升到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执政20多...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80年代读丁玲的《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那像是读瞿秋白的前传。他才华横溢、风度翩翩,与女学生交往进而恋爱、结婚,其间又正是他为革命奔走、被推上赤色狂飙潮头立的时刻,典型的"革命+恋爱"小说标准情节,激越与缠绵,铁血与柔情,难怪要被丁玲写到小说《梦珂》《韦护》中。  相似文献   

6.
孟尝君是“战国四君”之一。《史记》中的孟尝君较之《战国策》,人物塑造更为具体、丰满,这与司马迁以史家眼光对《战国策》中有关孟尝君的事迹材料进行甄别、取舍和增益、改造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7.
<正>读《许世友传》,参观许世友胶东抗战纪念馆,都会记住这样一个细节:抗战时期,许世友住在胶东老乡家里。由于工作关系,许世友将军有时夜间回来得很晚,开门关门就可能影响房东休息。为了让老乡睡一个安稳觉,许世友吩咐警卫员,来回走动脚步要轻,住处晚上要开着门,回来后也不要关门,这样就不会弄出声响,影响房东休息。  相似文献   

8.
《党建》2011,(4):3
这一期《党建》读着很提气。读了刘云山同志的《在走进基层中提高新闻工作服务群众的水平》,感到这既是一篇重要讲话,是政治要求,更是一篇关于新闻理论的好文章,对年轻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讲得很深刻。  相似文献   

9.
<正>"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一篇题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以这样的句子开头。谁是范雨素?一个大城市中的育儿嫂,一个城中村里的文学爱好者,一个尝过命运的苦酒与甘霖的女人。她的一篇自述,以质朴的表达、真挚的情感,收获了很多人的赞叹和眼泪。  相似文献   

10.
<正>《学记》是中国最早的关于教育的论文,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于战国晚期。《学记》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总结我国古代教育的实践经验,深刻地阐述了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制度与学校体系建设,教师和学生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等,而其中最为精彩的是关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的论述,虽历经两千多年,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15,(7)
<正>今日之中国,实现中国梦的曙光在前。全力推进"四个全面"的伟大实践,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异常严峻。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毛泽东85年前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原题为《调查工作》),深刻领会其内涵与精神实质,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与指导意义。一、《反对本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精神实质《反对本本主义》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该文从认识论的高度阐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传之后世的"没  相似文献   

12.
悦读书讯     
<正>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相似文献   

13.
<正>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修养》)是一篇极为重要的党建理论文献,70多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当年在延安毛泽东同志就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提倡正气,反对邪气",建议尽快发表。焦裕禄同志床头常放的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就是《修养》。当前,认真学习体会《修养》,加强党性锻炼,对呼应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主要思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2日发表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晋研究员《读〈毛泽东传〉,读什么?》的文章,指出《毛泽东传》可有三读:第一读党史;第二读经验;第三读个性,并说《毛泽东传》有此三读即可。笔者读后很受启发,并由此联想到《陈云传》应该读什么的问题。经过思考,我认为《陈云传》可有以下五读: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我在1916年8月10日出版的《顺天时报》上,发现了一篇题为《直隶学界公电》的电文,署名为李大钊、白坚武等13人。这篇电文在现已出版的《李大钊全集》等书中均未见收辑,是一篇新近发现的佚文。李  相似文献   

16.
永远的榜样     
<正>读了这篇《举轻若重的伟大公仆》,不禁再一次为周总理那崇高风范和伟大人格所折服。文中列举的事例让我们读到他举轻若重的背后,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贞不渝,对人民群众的深沉情怀,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周总理离开我们近40年  相似文献   

17.
<正>在毛泽东的著作中,有些是从政治上、理论上评论、揭露敌人罪行和错误言论的优秀文章,如解放战争末期的《评战犯求和》《五评白皮书》、1958年为国防部写的两个布告等文献。文章妙语连珠、气势夺人、析理深刻,堪称古今少有的讨敌檄文。我们今天重读毛泽东在1963年1月写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词,就有读了一篇战斗檄文的感觉,此词痛快淋漓地批判了当时赫鲁晓夫反华的行径,是用诗写成的讨敌檄文。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08年6月以来,重庆市开展了以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为载体的"唱读讲传"活动。经过组织发动、典型带动、全民行动三个阶段,"唱读讲传"活动以其"内容具体化、形式生动化、主体群众化、机制常态化"的特点,受  相似文献   

19.
<正>《文汇报》7月1日刊登樊丽萍的文章说,高考后,不少家长集中到学校咨询,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读啥专业出路好、今后就业"钱景"好。一位招办主任的回答是反问:现在的孩子大学毕业,少则四年后,多则七八年后,就算明确告诉你现在哪个专业就业好,谁能保证数年后它的就业行情依旧好?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在  相似文献   

20.
看了《党史纵横》的一些文章,感到这个刊物内容丰富、生动实在,形式新颖活泼,有知识住、趣味性和可读性;有些材料都是一些鲜为人知的事,读了很受启发。读了一篇,还想读另一篇。特别是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和考验的离休干部,看了一些回忆文章,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