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蔡志萍 《求知》2009,(10):19-2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司法的权威性。这是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当前.正确理解司法公信力.分析影响司法公信力的主要原因,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提高司法公信力是最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马兆婧 《学理论》2015,(7):150-153
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公正、高效、权威司法活动的具体体现。提升司法公信力,司法权的运行状态是前提,社会公众对司法权运行的感受是关键,社会公众的法治观念是重要的外部环境。司法公开作为一项公认的司法准则和制度,为公众观察司法活动提供了良好途径,对于提高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的功用。  相似文献   

3.
刘琼 《学理论》2013,(14):164-166
所谓的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可重复适用的规范性文件,同具体行政行为相比,它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的侵害更严重。通过对德国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考察和借鉴,有助于建立健全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这是实现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制度保障,也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执行难的实质是司法不公。它的成因在于立法对申请执行人的不公正和法官的渎职行为。要解决执行难,首先应从立法入手,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同时通过追究法官不依法执行裁决的法律责任,努力消除司法不公正。  相似文献   

5.
公正是法律最重要的价值目标,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行为,因此也应当以实现公正为目标。行政行为既要追求实体公正,也要追求程序公正。为了使行政行为的结果更具有权威性,更易于人们接受,行政行为的程序必须公正。案卷排他规则是保障行政程序公正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在行政诉讼中已经确立了案卷排他规则,但中国的案卷排他规则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求知》2015,(2)
<正>干预司法将被记录通报追责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然而,在一些司法案件中,一只"隐形"之手,让法律的天平倾斜,制造出令人诟病的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随着新制度的建立,习惯用打个电话、写张条子干预案件的官员们得掂量掂量了。这种"权大于法"的做法,将让无视司法公正的官员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7.
石佳月 《学理论》2013,(9):106-107
法治国家的建设包含了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等多个方面,涉及众多理论原则和规则,职权法定这一原则,作为依法行政的核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行政职权泛滥的现实,只有真正将其从权力产生的"源头"进行法律化,才有可能将行政行为真正规制于法律的框架内,所以说,职权法定从逻辑上就天然地成为了依法行政的核心。而从法治国家建设的现实来看,目前破坏法治国家建设的很大一部分阻力就在于行政公权力的过分扩张,行政行为得不到法律的全面控制,所以,为了真正达到法治国家建设的目的,必然要将职权法定落到实处,并且越来越成为当前建设法治国家所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说,职权法定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法治国家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现行司法体制是在过去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司法组织机构设置、权力分配、诉讼制度、审判方式、司法人员素质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司法审查机制要适应WTO的法律规则,现行司法体制则有更大的差距。因此,在司法机关实现“三个代表”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公正司法。一、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独立审判制度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没有独立的司法就没有公正的司法。根据现行宪法,我国的司法独立是在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6,(2)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无疑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前进采取的方向。建设司法公开三大平台,是人民法院适应信息化时代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新期待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北辰区人民法院围绕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通过全面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实现了审判流程、裁判文书和执行信息的公开透明,使三大平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在不断加强,普法不断深入,立法不断完善,司法日趋公正,正朝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目标迈进。但另一方面,法律制度不健全,...  相似文献   

11.
司法程序的公开化和公民表达自由的实现是媒体对司法进行监督的基础。媒体与司法之间不应处于紧张和对立的局面,而应共同追求社会公正与正义,二者所实现的价值具有内在一致性。但是二者的价值实现方式、运作规律的不同以及我国媒体官方背景的色彩、公民法治素质和政治文化水平的程度均导致媒体与司法外在的冲突。我们应在培育公民理性的法律文化、保证司法体制独立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法庭和媒体规则的设计,灵活运用现有法律规定,强化媒体自律机制和建立法院与媒体沟通机制,使我国的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始终保持和谐共处、良性互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政法文化建设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在一个国家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也是人类理性与依法治国的方略对司法人员司法行为的必然或最高要求。而要在司法实践中真正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加强我国的政法文化建设。立足这一观点 ,本文在界定和揭示政法文化内涵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司法的现状 ,对要坚持司法行为的公正性 ,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政法文化建设的原因及如何建设的途径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的民族,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我国的司法公正思想在深深扎根中国社会的同时,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西方先进国家治理中的好东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司法公正思想提供了精神要义,指出:法律公正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现司法公正必须辅之以相应的制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司法公正思想提供了丰厚滋养,认为:司法官吏严格执法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社会效果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司法官吏会对实现司法公正产生巨大影响;西方先进文明为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司法公正思想提供了深刻借鉴,提出:实现司法公正要注重司法改革与法律制度的创设、要将人民群众普遍参与司法制度化、要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考量与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据领域关于非法证据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效力与可采性问题,随着世界人权保障潮流的兴起与现代国家对法治的孜孜追求,也愈来愈成为刑事司法关注的热点和证据制度的重大命题,这在我国也不例外。最早起源于美国的现代意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如今已成为现代法治国家和现代刑事司法理念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规则和制度。正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法治国家的我国,不论是顺应历史潮流,还是出于解决刑事司法实践中较为普遍存在的违法取证现象,考量如何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成为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而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首要前提就是要确定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取向及理论基础。面对西方国家相对成熟的价值理论,我国应结合自身的社会与司法实际,通过吸收与借鉴,有创新性的提出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取向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民主宪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非常注重法律程序。程序问题的理论研究表明,实现政府行政行为的程序化,将产生如下十大效益:一、操作效益规定政府职权和职责的实体性法律文件,往往是一些宣言式规范,还必须借助于规定政府如何行使职权和刻行职责的程序性法规,才能使宣言式的法律制度变成可操作的法定行为,使静态的政府权益成为动态的程序行为,作用于社会。二、法治效益法治国家要求政府与公民之间必须遵循法定程序来发生关系。政府的行政权力只有通过法定程序才能合法地维护公共利益;公民也只有通过申请、登记、选举、诉讼等各种法定程序…  相似文献   

16.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重器,党规国法的衔接与否事关法治体系建设与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以话语体系作为研究视角可以发现,党规国法存在外部表达不协调、内在思想不融贯、主要目标不一致三大障碍。这些障碍造成党规国法话语层面的隔阂,阻碍了两种规范的深化衔接。为消除话语隔阂,深化党规国法衔接以助力法治目标实现,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依托,构建当代中国法治话语体系,将党规国法的话语体系纳入法治话语体系的范畴中,通过法治话语体系一致的外部表达风格、突出的内部思想指引以及明确的主要目标方向,统筹协调并消弭党规国法话语体系的差异性要素,使两种规范在话语层面上达致高度协调,进而促进党规国法的整体衔接,推动法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杨君 《理论探讨》2015,(1):170-173
英美法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两大法系之一,其司法制度中的遵循先例原则、司法审查制度、法官遴选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独具特色,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司法制度改革和法治国家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深入研究、合理借鉴英美法系司法制度的有益经验,对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司法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和保障力,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探索新形势下群众路线的法治实现形式,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民法中 ,诚实信用被誉为帝王规则 ,它要求当事人讲信用、守诺言。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实行法治 ,政府应依合法性原则从事有限和有效的行政行为。政府在给公民提供有限和有效服务的过程中 ,只有讲诚实、讲信用才能获得公民的真实信赖和高度信任。唯其如此 ,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才趋于和谐 ,政府法治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9.
何莹莹 《学理论》2012,(6):52-53
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体现,司法公正不仅关系着人们对社会主义法律的认可程度,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构建、司法领域的改革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研究司法公正和法治的互动关系,对于推动依法行政,促使政府官员执政理念的转变,使其从政行为受到一定的制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从司法公正的内涵出发,着重分析司法公正与法治的互动关系,以及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出现司法不公的原因,提出依法治国,确保司法公正的措施和主张。  相似文献   

20.
桂万先 《学理论》2009,(25):90-91
现代公诉制度起源于西方,是国家追诉主义和不告不理原则相结合的产物。近代中国公诉制度发端于清末。公诉制度的创设,促成纠问式诉讼转化为控辩式诉讼,控、审分离原则得以确立,集权司法模式被打破,对于构建以司法权能分设为原则的司法体制,推动近代司法顺应法治文明的潮流不发展,从而实现司法保障民权、维护公正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