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的打火机是今儿去镇上给我买墨水时一并买回来的.一按就出火的那种.父亲把它拿在手里,一下一下地按个没完.那火苗一闪一灭,一闪一灭,在自家灰暗的草房里,我感觉得到那一明一暗、一暗一明的微弱变化.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打火机是今儿去镇上给我买墨水时一并买回来的。一按就出火的那种。父亲把它拿在手里,一下一下地接个没完。那火苗一闪一灭,一闪一灭,在自家灰暗的草房里,我感觉得到那一明一暗、一暗一明的微弱变化。趴在炕沿儿上写字的我问:“爸,这玩意多少钱?”  相似文献   

3.
《新青年》2002,(5)
今天,我收到了一封来信,是一位女士写来的。她说,我是一名教师,工作特别忙,不但当高一的班主任,还兼高三的课,每天累得回家后话都懒得说。我处了一个男朋友,我们的感情很好,可是前几天,我因为班级的学生打架被校长批评了一顿,心情很不好,正好他有事打我的传呼,我就在电话里和他吵了几句。那  相似文献   

4.
1949年2月 ,我的父亲随国民党部队败退至台湾 ,幼小的我便由我的姑母抱养。在姑母、三叔、小叔共同资助下 ,我读完了小学、初中。1966年7月由芜湖师范毕业分配来铜陵有色公司 ,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至今。然而我对自己的父亲却是一无所知 ,大人们告诉我的是 :你父亲解放前就死了。因此七十年代 ,我还多次在地面上划一个圈 ,为我父亲烧上几刀纸。1981年5月的一天 ,我突然收到一封美国来信 ,打开一看 ,原来是我父亲从美国寄往祖籍然后转来的一封亲笔信 ,内容不多 ,却表达了父亲寻找大陆亲人的急切心情。由于当时台湾对大陆处于封…  相似文献   

5.
1…… 他是我的同父异母弟弟. 母亲在我3岁时病逝,我5岁时父亲另娶,一年后的一个细雨绵绵的清晨,他出生了.是剖腹产,所以,他在医院里呆了5天.第六天早上,父亲送我上学时告诉我,今天下午他会去接他回家,可能会迟一些来接我放学,我说好的.但是,那天下午,直到夜色降临,父亲一直没有来接我,是老师把我送回家的,然后,我才知道,父亲出事了.  相似文献   

6.
刘闯 《新青年》2002,(9):11
那个被我刻意忘掉日期的日子,我把自己蒙在被子里足足12小时。前一夜的残酒化作很重的气息在鼻腔里流动,麻木的大脑伸出被子也丝毫没有感受到呼吸的欢愉。打开了录音机,再一次品尝温SIR那首“你把我的女人带走”。那近乎凄凉的呼喊让我的心随之摆动,歌里边分明说的很清楚“三颗心不可能有结果”,而我却毫无准备地落入了一个爱情三角形。  相似文献   

7.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5,(8)
讲究卫生xx有责一家三口住进了新房,妻子见丈夫和儿子不太讲卫生,就在家里写了一条标语“讲究卫生,人人有责”以督促儿子和丈夫讲究卫生。儿子放学回家,见了标语,拿出笔把标语改成了“讲究卫生,大人有责”。第二天,丈夫见了,也拿出笔来,把标语改成了“讲究卫生,太太有责”。怎么办父亲带着小儿子在动物园里的老虎笼前。父亲向儿子讲述老虎有多么残暴、凶猛,儿子面容严肃地用心倾听。“爸爸,”儿子最终说道,“如果老虎冲出笼子并且要把你给吃了……”“那,那……怎么办,儿子?”父亲满怀期待地问。“那么,我该乘哪路公共汽车回家?”男孩扬起脸…  相似文献   

8.
炊烟     
正清晨走到颐和园南门的船营村时,突然被树林里飘出的炊烟惊住了脚步:多么亲切的炊烟啊!似乎很多年不见了,她缥缈似梦,让我不知道身在何处何时,恍惚回到了故乡的感觉。故乡的炊烟是最早升起的一缕温暖。每当冬夜里鸡叫过三遍,母亲起身点亮煤油灯,为去集市卖菜的父亲做一点面汤。擀面杖响起时,炕炉子也点燃了,那一道窜出烟囱的炊烟,慢慢氤氲地覆盖在故乡的池塘、树林上空。父亲要早早地起床,把自留地里秋天种的菠菜、芫荽等蔬菜送到八里地之外的天宝集,或者六里地之外的宫里集,或者十六里地之外的楼德集,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卖掉回家,还耽误不  相似文献   

9.
一一个行路人因为太疲惫,躺在路边就睡着了。不久,一条毒蛇从草丛里钻了出来,爬向了那个沉睡的路人。毒蛇显然发现了前面的目标,昂头吐信。路人就要死在蛇吻之下。就在这时,一个过路人经过这里,他打死了那条毒蛇后,没有惊醒行路人的好梦,就悄悄走开了。行路人一生都生活在别人的恩泽之中,但他却永远也不会知道那次熟睡时发生的一切。二这是在我上中学时发生的一件事。一天,我的父亲突然焦急地来学校找到我,父亲说是来给我送学费的。我挺纳闷,因为我在前两天刚刚收到父亲寄来的500元钱呀(那个时代寄钱都是夹在信封里)。父亲说这不可能。父亲…  相似文献   

10.
妹妹     
文子 《新青年》2004,(11):13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我们.家里5口人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父亲一个人的肩上.我是家中老二,妹妹小我一岁,那时弟弟刚刚断奶,父亲只好把他送到河南的姥姥家.等我和哥哥上学的时候,父亲当上了生产队里的小队长,整天在生产队里忙碌而无暇照顾我们.那时,每当放学回来,哥哥和我就自觉地烧火做饭收拾家务,而妹妹总是用她那瘦弱的小手帮助我们.  相似文献   

11.
云山农场,在黑龙江的虎林县境内,它还有一个历史名称:农垦部牡丹江农垦局850农场。对于"850"这个数字,在我很小的时候,便深深地印记于脑海。在我刚刚记事的那个年代,"850"是父亲来信和给父亲写信的地址,至于那数字的内涵,当时的我是不可能知道的,但在我心里朦胧地感觉,那是一个遥远寒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  相似文献   

13.
小米儿     
能来北京这所大学里读书,缘于早年的一个梦。那时我6岁,随父亲去北京省亲。有一尊白塔吸引了我的视线,然后就是那片池塘,记不清叫什么湖了。从那时起,那白塔还有那池塘就出现在我的梦里,年复一年。是的,年复一年,暗暗地企盼的仅仅是一件事——生命里幸福的相遇。终于在12年之后  相似文献   

14.
父爱如杉     
胡双庆 《新青年》2005,(12):5-6
夜里,梦见父亲了,他慈祥地对着我笑,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丛生,让人心痛、怜惜,又温暖无比。眼泪不经意便浸湿了夜色。窗外,那片杉树林在夜风中“沙沙”有声……母亲生我时难产死了,父亲当年只有23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没有再娶,后来我曾问他为什么不给我找个后妈,父亲笑而不语,昏黄的眼睛里温情四溢,我猜想,他在思念母亲。常常可以从邻居们口中听到我记事以前父亲的艰辛养育:我饿了,没有奶水,就哭。父亲先是熬米汤,一口一口吹冷后喂我。偶尔我会刁嘴不喝,父亲就抱着我穿乡走户,去找刚刚生了孩子的女人讨奶。我两三岁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海玲 《新青年》2006,(8):13-14
妈妈:您的来信我收到了。我来武汉的短短半年间,这已是您给我写的第7封信了。每次收到信,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您趴在炕沿上,吃力地一个字一个字的写着信,同时眼睛里又写满了幸福与期待的情形。每次,每次,我总是看啊看啊看,看到泪水止不住地流,直到浸透了那世界上最美的字迹!妈,您只上过7年学,现在又53岁了,这么多年没有写信,肯定会提笔忘字吧,而且,您的眼睛花了,我不知道我收到的每封信是您费了多大的神才写出来的,可是每次您都坚持亲笔给我写信。记得您在第一封信里说:“海玲,吃好,喝好,学习好,休息好,这才是最棒的!朋友要多交,活动多参加…  相似文献   

16.
每天晚上下班之后,我都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在父亲的冷饮店里帮忙。因为这一时段,会有许多刚刚放学的小学生来买冰淇淋,渐渐地,我埘这些稚嫩的面孔熟悉起来。有一天,我偶然发现橱窗外有一双眼睛。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它是属于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儿的。男孩儿穿着一件白色的背心,肩上斜背着一个老式书包。他盯着店里其他买冰淇淋吃的孩子,一脸羡慕。以后的几天,我总能发现那双眼睛。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看了看那个小男孩,没有做声。我对父亲说:“可怜的孩子一定是想吃冰淇淋,但却没有钱,我可以送一支给他呀。”但父亲却冷漠地摇了摇头。…  相似文献   

17.
年逾“而立”的青年画家不群先生近年的新文人系列画作,即将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结集付梓。当他亲自把这一消息告诉我时,他的嘴角溢出一丝浅而甜的笑,那依然年轻、依然英气勃勃的眉宇间,瞬时闪过成熟和时空的深邃。我看见——他亮而黑的眸子里那不易觉察的泪花,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动了。  相似文献   

18.
我终于明白了,其实,父亲并不是真爱喝酒。父亲不善言语,他宁愿将烦恼沉积在心头,也不愿说出来。为了把儿子早日培养成才,他只好又用酒精的刺激维持身体超负荷地运转,刺激那颗疲惫不堪的心,强迫自己去干那些永远也干不完的事情。父爱,又何尝不是春蚕到死,蜡烛成灰般的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9.
陈华 《新青年》2007,(12):23
又是这样的夜晚,静静的,那皎洁的月光凄凉地撒在我的身上,你又去加夜班了。临行前你匆匆地放下笔,揉揉僵硬的手指吃一口冰冷的泡饭。看着你走进风雪中的背影,我的心痛得无以复加。你怎么可以这样不爱惜自己?而我只能把心一点一点地沉进辛酸的期待里。明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我会等回一脸倦容、疲惫不堪的你,可是,等你回来又怎样呢?  相似文献   

20.
黙黙数着日子,入冬的第一天,我翻越了又一处大别山脉,来到了前山湾山里。青砖青瓦的半间房,靠山而建,远看像山里牛棚,房屋另一部分相嵌在山石之中。寒风像述说着什么,大别山托出另一番景致,山林变得有些沧桑,色彩似乎在调着当年底蕴,在挥笔写着那一个个刘邓大军的素描,山野与树木之间是那样沉寂,仿佛看到了父亲的身影,干瘦的老头穿着那件发黄补了补丁的军装,永远戴着那顶记载岁月的军帽,他摇晃晃地走来,操着一腔浓厚的山东口音说着什么。我惊愕地睁大眼睛,是父亲吗?他怎么又从大别山深处走来,还带着一丝坚毅的目光。穿着补丁军装的老人开口了,站在我身边的是父亲的战友周立才,一位守望大别山的老兵,一位饱含风霜的长辈。他的脸宛如雕刻一般,凸显出一种精神,似乎把整个大别山刻在了脸上。我揣着一颗敬仰之心,仔细端详着这位85岁的老人,他守候着这一片大别山整整25个秋冬,他的眼神已经告诉我了太多的往事和不变的心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