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和谐生命的四重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虹 《湖湘论坛》2009,22(1):15-16
和谐的生命应该处理好以下四重关系,即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我以及生命与超自然。和谐生命彰显着生命与自然之真,生命与社会之善、生命与自我之美、生命与超自然之圣,真、善、美、圣是和谐生命的四重主题。  相似文献   

2.
绿色畅想曲     
绿色是春天的开始,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中,绿色随处可见,绿色的山水、绿色的田野。绿色给人以清新、柔和与希望。大地不能没有绿色,城市不能没有绿色,大地缺少绿色将变得枯黄,城市缺少绿色将变得丑陋。绿色意味着生命,小树、小苗、小花、小草,哪里有绿色,哪里就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充满朝气。没有绿色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就没有人类。保护绿色,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因为人类是随着绿色的诞生而诞生,也随着绿色的消失而消失。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运》2010,(7):16-22
这是一个清新美丽、充满希望的徽标:一只鸽子的抽象图形与一组象征彩虹的等距半圆环组合而成,鸽子寓意儿童,彩虹象征着爱心、快乐,绿色象征着生命、健康。图案充满流畅的韵律美和上升的力量感,象征美好的未来和希望。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8,(4):45-49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每一天里,人们的心,始终被一种熟悉的颜色感动着,这就是象征生命、象征希望的绿色。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的地震灾难,13万人民子弟兵挺身而出,持续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他们的身躯,汇成了一道道绿色的风景线;他们的热血与汗水,挥洒在灾区的每一寸土地上。  相似文献   

5.
“人生价值与理想信念”(笔谈四篇)——人生与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人的生命不是简单的一维现象,而是一个多向度延伸着、不断变动着的三维现象。正如现在已经公认的,人的年龄可以有三个:生理年龄、社会年龄、心理年龄一样,每一个人也都有三重性命: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  人有自然生命,也就是物质生理存在。人作为大自然的一种生灵,从生到死,饮食生息,三灾八难,五痨七伤,大概都有相同的情况,跟动物也差不太多。这是人的有形生命。  人有社会生命,也就是人的社会存在——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存在。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体现出来:每担当一个角色,就有一重社会生命。所以就有…  相似文献   

6.
邹宏国 《群众》2008,(8):63-64
文化,这一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字眼,它包罗万象、无所不在。文化作为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其丰富多彩的动态组合体现着人类与社会发展的精华,体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彰显着一个社会、一个城市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是创新的源泉,而创新是文化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生前遗嘱、生态葬、网络祭祀等在青年人群中悄然兴起,反映着青年生死观念的多元化特征,折射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按照自我意愿规划生命旅程。青年选择生态友好型的安葬方式和祭奠方式,体现着他们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同时也反映着青年生命观念中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青年生命观念的新变化,是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的产物,也启示着生命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多元互动。  相似文献   

8.
三年前,在中国曾掀起一场自上而下的绿色“革命”,胡锦涛主席首次公开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念。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中国正逐步创造着一个令世人瞩目的绿色奇迹。而这一系列政策出台的背后,有一个人一直为中国发展绿色经济默默地建言献策。他就是研究推动中国“绿色发展”之路的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  相似文献   

9.
《观察与思考》2018,(2):65-71
在社会转型期,当代中国实现绿色发展面临着发展阶段转型艰巨、发展理念转换困难、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森严、发展路径依赖固化和绿色发展与生态治理矛盾较难协调等一系列困境。破解影响和制约我国绿色发展问题的基本路径在于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提升绿色发展的理论支撑力,凝聚绿色发展的社会向心力,协调绿色发展与生态治理良性互动的聚合力,强化绿色发展的法治约束力,激发绿色发展的科技与制度创新力。  相似文献   

10.
绿色屏障     
绿色屏障□本刊记者李朝军人们爱把绿色,喻为生命之色。台风、暴雨、海潮,三灾同时降临,当百年一遇的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危急时刻,宁波市广大公安民警不顾自己随时被灾害吞没的危险,冲向被洪水围困的村庄,冲向被卷入惊涛骇浪中的群众,冲向……,用那...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界众多的色彩中,我偏爱绿色。不仅仅因为它是世上万物生命的色彩,更重要的是出生在军人家庭的我,在部队家属院中长大,看惯了橄榄绿,听惯了操练声,伴着军号声晨起,学着军人雄赳赳的步伐前行。  相似文献   

12.
逝去的春天     
春天的晌午很是宁静,渐渐复苏的万物在倦怠中蕴蓄着成长的能量。高挑的树茎、枝桠,泛青的灌木,贴地的小草,拼命地汲取着大地的营养,骚动中搅腾起氤氲的绿雾,弥漫开来,昭示着自然界生命的又一次轮回。春的气息感染着一个叫向图荣的年轻人。他失神的双眼空洞地望着窗外,和煦的春风中,外面的天是湛蓝的,空气中飘忽着绿色,世间万物一片生机盎然。身陷囹圄的他想到周而复始的被自己疏忽了的春天,不禁发出疑问:难道真像常言说的“失去后才知道拥有的宝贵”吗?唉!草木逢春预示着生命的复苏与轮回,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还会不会有春天,…  相似文献   

13.
8月,我们一行踏进阿诗玛故乡──路南彝族自治县这块富饶美丽的红土地。远眺路南坝子,满眼都是葱绿的烟叶,犹如大地铺开一块巨大的墨绿色地毯;在坝子的边沿,是水稻和玉米,也毫不示弱地展示着它们浓郁的绿色的生命……绿色,生命的颜色,但它却是彝乡20万人民希望的颜色。透过彝乡特有的葱绿景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无限生机的路南。念“农”经路南届昆明市远郊县,距省会昆明86公里,全县总面积1725平方公里,居住着彝、汉、苗、壮等民族,总人口209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县。解放初期,路南县的农业基础十分薄弱,生产力水平很低,农…  相似文献   

14.
推行绿色劳动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经济的发展却伴随着生产安全事故频发、职业病高发的现象,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也使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推行绿色劳动,实施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阐述绿色劳动的概念入手,进而论述推行绿色劳动的紧迫性和可行性,以期绿色劳动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在劳动领域得到施行。绿色劳动的内涵所谓绿色劳动是指劳动条件符合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劳动过程无害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正如绿色消费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综合考虑这两大问题的具体体现。本文在分析了绿色供应链与质量管理关系的基础上,说明了怎样将绿色供应链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结合,并系统地分析了在绿色供应链整体、绿色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及绿色供应链衔接点处应采用的质量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绿色的梦和中国女市长之林的诞生 绿色是生命之源,代表着生机与活力。象征着希望,寓意着未来。 还记得我刚刚会写几个字的时候,就问爸爸,我的名字中间为什么是“荫”字时,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树荫的荫,福荫后代”。从此,绿色就成了我最钟情的颜色,  相似文献   

17.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生与演进同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同向同行、共生并重。从历史逻辑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生态文明的出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现实要求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要求。在宏观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内部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多维度构成均内含着生态文明意蕴:共同富裕与生态发展相互耦合形成了物质文明新形态;以人为本与生态发展相互关联创生了政治文明新形态;科学理论与传统文化相互衔接凸显着精神文明新形态;社会治理与生态发展相互协调昭示着社会文明新形态。与此同时,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摒弃“资本生态逻辑”的发展样态、超越“生态帝国主义”的价值理念、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未来取向,具有宏阔的全球视野与发展旨趣。  相似文献   

18.
曾担任过太原市旅游局副局长的李晓玉,从就任万柏林区委统战部长第一天起,就确立了全新的工作理念和奋斗目标:用绿色诠释统战,以拼搏开创事业。她常说:“绿色昭示生命,绿色孕育和谐。统战工作拥有了绿色就拥有了生机和活力,就充满着希望与憧憬。”  相似文献   

19.
周振晴 《台声》2009,(5):33-34
青,是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春,是季节,是成长的季节。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韶华,如何把握机遇、砥砺才华,谱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化章?4月8日,江苏省台联在南京召开全省中青年台胞“立足本职,奉献社会”经验交流会,分离和交流优秀中青年台胞的成长经历和奋斗感受。  相似文献   

20.
王晓静 《求索》2010,(1):166-168
时间以永恒流逝的姿态与人的生命相对峙,人类对生命的终将消失怀着永恒的忧虑和恐惧,于是,时间话题就益显沉重。汉末以来,自然灾疫泛滥与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激发了人类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开始了人作为单一个体的考察。志怪小说承载这一历史现实而孕生。志怪小说里虽然有着丰富的时间表达方式,其内容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非现实因素,但其主体仍然是现实生活着的富有实用理性精神的中国民众。所以,志怪作品也异常真实地凸显了民间文化里的生命智慧与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