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党经费是政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各政党主要依靠党内融资和私人捐款筹集资金,国家对政党财政的规制和影响极为有限,政党与社会和私人资本的关系更为密切。2001年7月俄罗斯出台《俄联邦政党法》,首次明确了国家对政党的财政补助。普京执政后,随着国家财政补助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对私人捐助政党的限制,俄基本建立起国家对政党的财政补助制度和政党政治生活公开透明的法制框架。国家通过对政党财政的制度激励,强化了对政党的管理和监督,削弱了政党与私人资本的关系,这有助于转型时期俄政治稳定和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然而,一成不变的激励政策也使国家财政经费过多流向大党,一定程度上造成新的政党政治竞争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2.
中东欧国家从共产党领导到多党竞争的政党制度变迁史无前例,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该问题,但全景式考察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变迁并进行理论分析的成果尚不多见。本文立足有关政党制度及其变迁的既有理论,结合中东欧国家的实际,围绕政党权力转换这一核心概念建构研究框架,从政党制度性质的变化、政党制度类型的变化、主流竞争结构的变化和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四个方面阐释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的变迁。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几乎同时放弃共产党领导,改行多党制,完成了政党制度性质的转变。其后约30年间,中东欧国家的政党制度类型及其变化呈现多样化态势,多数国家的主流竞争结构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政党制度的制度化水平不高,且没有出现明显的由弱到强的转变。总体来看,多数中东欧国家的多党制虽已建立,但尚未形成稳定的模式,发展前景不够确定。从政党权力转换出发考察政党制度变迁有助于清晰反映变迁过程,但政党制度变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它的深入研究还需考虑除政党权力转换外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3.
普京执政后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俄罗斯的政党组建和杜马选举,积极组建、培养政权党.尽管自上而下进行的俄罗斯政党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宪法规定的民主,但使俄政党制度得以平稳运行.普京通过改革政党制度为政权党阔开执掌权力之门,政权党控制杜马立法权则强化了总统的权力.结果 ,普京构建起以总统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在规范俄罗斯政党制...  相似文献   

4.
2007年对于俄罗斯来说是关键性的一年,被称为“选举年”。第五届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于2007年12月2日拉开帷暮。此次选举对于俄罗斯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俄罗斯政党体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后俄罗斯政党体制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俄罗斯政治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政党法》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独立后,由于实行多党制,政党数量较多,成分复杂,各派斗争不断,给俄政局带来了严重消极影响.普京上台后,加快了以法治党进程,各派政党在制定政党法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本文第一部分论述了俄罗斯政党法出台的背景、讨论及通过的过程,强调指出这是普京为依法治党、稳定国内政局的重要举措;第二部分论述了俄罗斯政党法的几个主要特点,简要介绍了政党法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对政党法通过后对俄罗斯政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政党法对促进俄政局稳定和建立两党或三党体制将起积极作用.但近期内也可能给俄政坛带来某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后社会主义转型进程中,中欧和俄罗斯的国家治理模式在经历了深刻的重构后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趋势。前者形成了一种“民主型国家”治理模式,且国家整体的治理质量较高;后者形成了一种“勾结型国家”治理模式,且国家整体的治理质量较低。从比较制度分析的视角来看,上述两种国家治理模式的差异可以从政治体制选择、利益集团分化、市民社会发育,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和地缘因素等加以综合解读。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与波兰是两个颇具典型意义的转轨国家,二者先后以“休克疗法”启动转轨,却形成了不同的转轨绩效变动曲线。可见,单纯用转轨模式说明不了转轨绩效差异的成因。从转轨的内涵出发,我们认为转轨的特性表现为整体性、自觉性、剧烈性和长期性,是制度演进与制度建构的统一。在这种特殊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制度变迁的进展不单单表现在制度安排的变化上,它还体现为制度环境的建设,受制于制度安排与制度环境的耦合程度,即新的制度结构的组合行为能力。因此,在转轨绩效的动态变化背后,实际上有三个主要变量,即社会经济状况、制度安排、制度环境。它们自身的演进规律与不同的改革措施相结合,决定了各个时期三者的单独状态特别是彼此的关系,进而决定着转轨绩效。  相似文献   

8.
经济转轨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评析--以俄罗斯为研究案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转轨初期俄罗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构。论述了俄罗斯的国家创新体系与俄罗斯经济转轨的互动关系:俄罗斯的国家创新体系重建是俄罗斯经济转轨深化的内在客观必然要求,俄罗斯的国家创新体系绩效有助于该国经济转轨的深化。制约俄罗斯国家创新体系绩效原因:一方面是经济转轨危机削弱了俄罗斯的创新资源;另一方面是俄罗斯的系统配置能力较低,技术市场发育滞后从根本上阻碍了各种知识流动和要素循环。俄罗斯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的重构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针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失效,俄罗斯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应对举措。本文揭示了经济转轨中俄罗斯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特点:继承性、过渡性、不完整性、低效性、从属性、被动性和滞后性。  相似文献   

9.
政党在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党组织对一个现代国家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和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政党体制成为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历了持续动荡的“叶利钦时期”和日趋稳定的“普京时期”两个阶段。俄罗斯的政党组织也经历了分化、重组、变迁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正在积极建设具有俄罗斯特色的大国法治,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权力,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重建收入分配制度,统一法治思想.由于俄罗斯的大国特性,无论是在法律制度上,还是在法治思想上,俄罗斯法治建设的难题还很多.当前"梅普组合"权力机制为俄罗斯法治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大国内部治理机制的法治化得到加强,与其他大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和制度建设不断扩大,新的理性而积极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但俄罗斯要实现统一有效的大国法治目标并不容易,"梅普组合"政权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俄罗斯,必然注重各项制度的破旧立新。这一工作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就开始进行,然而,经济、政治、内政、外交每一步的变革,往往都伴随着激烈的争论,会遇到种种曲折和反复。这说明,改革旧制度,创建新制度,决非易事,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2.
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同步,中国的俄罗斯研究也经历了由起步、深化到走向国际的三个十年。当下,中国的俄罗斯、中东欧与东南欧以及中亚问题的研究进入了第三个十年的最后阶段,面临着一系列的新任务和新挑战,需要认真思考作出回应。就改革开放以来中俄关系发展的第三个十年乃至以后的一个长时期而言,体制因素可能是一个提纲挈领的关键问题。因此,通过对中国与俄罗斯体制变迁做深入的比较研究,确认和探寻中俄两国互补互利进一步发展相互关系的基础与空间所在,考量中俄两国当前与未来面对的现实挑战,并对可能的因应之道进行分析和展望,这是新时期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有关中东欧研究的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前的东欧剧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自那时以来,国内外学界在中东欧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近年来,国内有关中东欧的研究,逐步呈现出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态势,其研究也更趋理性和客观,反思和总结的意味更浓.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国家福利基金”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2月1日,俄罗斯"稳定基金"被拆分为"储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稳定基金于2004年成立,正处于如日中天之时,俄政府为何将其取消并一分为二?拆分后的"储备基金"仍延续"稳定基金"的职能,即储备超额石油天然气收入,确保石油价格下跌时财政的收支平衡以及经济的平稳发展."国家福利基金"的建立是俄政府旨在有效利用石油天然气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福利,特别是改善养老人员生活、补充养老金体系,使资源更好地在现代人与后代之间平衡利用的重大举措.本文着重分析"国家福利基金"成立的背景、战略目的、组织管理及资金运作等有关问题,旨在为中国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转型国家正愈来愈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俄罗斯在制定积极的引进外资政策的同时,采取各种鼓励对外投资的措施,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使其出现了快速发展势头。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俄罗斯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模式,重点剖析了影响其对外投资发展的因素以及对外投资过程中出现的积极变化。通过分析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利弊、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社会经济优势及国家在法律和权力范围内具体的解决问题方案和支持措施,探索了在经济转型与经济全球化双重挑战条件下俄罗斯对外投资的特点及方式变化关系以及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制度转机必然引起财富分配结构的变化,俄罗斯经济转轨是因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而从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剧变起步的,首先表现为激烈地改变原有的财富分配结构,但并没有产生财富增长效应,最终导致俄罗斯经济转轨陷入“非效率制度均衡”。普京上台后,加大力度以改变原有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俄经济转轨走出非效率制度均衡,但是,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并不多见,普京时期能否使制度环境、制度安排与经济绩效之间产生良性互动,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从原苏联的一个行政区迅速转换角色,成为名副其实的独立国家。苏联模式在俄罗斯完全被摒弃,俄罗斯社会跌宕起伏,经济领域中实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使国家管理的功能大为削弱,社会经济领域出现巨大的制度真空。  相似文献   

18.
在东亚准新兴工业化国家中,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水平名列前茅。这主要得益于马来西亚成功的工业化模式。尤其是马来西亚的工业化经历了进口替代第二阶段重化工业的发展,其经济实力与商品贸易出口能力大为加强。马来西亚政府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强干预”的角色,并提供了符合工业化发展内在要求的综合性组合政策。马来西亚的经验表明,推行进口替代第二阶段并非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因素,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仍然需要被主流学说斥之为“肮脏”的工业化政策。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临近,新总统人选和普京卸任后的安排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俄罗斯大选后,普京在俄罗斯未来发展道路上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还将持续下去,但是对政府内政外交走向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普京新经济战略构想、执政8年的工作绩效等进行系统的经济学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俄罗斯未来的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各国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的相关经验,可以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中国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国家安全体系一般都有一些必不可少的基本构成要素,但由于各国历史文化、内外环境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这些要素的演变历程、具体内容和实际作用可能大不相同。作为超级大国,美国拥有最为庞大、完备且富于自身特色的国家安全体系。这个体系主要由指导思想、法律制度和保障工具三类要素构成。其指导思想是维护全球性主导地位,并带有绝对安全倾向;决策机制既遵循一套完整的跨部门分级流程,也涉及各种非正式决策模式;法律制度与监管机制系统完备;保障工具与手段多样有力,包括超强的军事能力与联盟体系、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情报体系以及广泛的社会基础。然而,作为一个在冷战中形成的"安全化国家",美国的安全目标与手段、资源之间存在持续张力;空前庞大的国家安全体系也会受到内外条件的制约,经常陷入能力捉襟见肘、行为进退失据的境地;尽管在国际体系中拥有显著的"权力优势",美国同样面临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