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语录     
《党政论坛》2012,(12):60-61
◎没有一幅画是不被别人评价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被别人议论的。自己沉默寡言,有人会指责“城府很深”;善于健谈,有人又会指责“夸夸其谈”:赞美别人,有人会指责“别有用心”;善意批评,有人更会暴跳如雷,认为“多管闲事”。光看别人的脸色,自己还活不活,拥有自我,又不囿于自我。  相似文献   

2.
预测的灵魂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作了一个“科学预测、科学地对待预测”的发言,对预测中存在的种种不良倾向提出批评。这个发言针砭时弊,很能给人以启发。   从权利的角度来看,预测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种人的特权,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对未知事物判断的权利。假如有人要你预测一下 21世纪人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哪些变化,不管你是工人、农民、干部还是知识分子,都不妨畅想一番,说出自己的意见,别人是不是把你的预测当回事,则又另说。但假如你是一位科学家,当有人请你预测一下 21世纪世界科技的发展趋势时,…  相似文献   

3.
瞭望哨     
《瞭望》1999,(27)
克服这个“光荣的缺点”江西凌志明时下有人把“廉洁自律的标准不高、要求不严”视为“光荣的缺点”。比如正在进行的“三讲”教育中,不少领导干部的个人剖析材料中就似乎都有这个“光荣的缺点”。具体表现在:一是下基层“客随主便”,接受宴请,接受土特产;二是公车私用,私客公请,老上级、老朋友、老同事、或同乡找上门来,用公车接送,用公款接待,等等。为什么把“廉洁自律的标准不高”视为一个“光荣的缺点”呢?因为他本来就不认为这是个缺点。来个老朋友、老上级,以个人名义用公款盛情款待一番,甚至安排到名胜古迹游玩一趟,这…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春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这就是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对此,有人称之为“党的工作标准”;有人称之为“真理的检验标准”;也有人称之为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三个有利于”究竟是什么标准,它与毛泽东的“实践标准”有什么联系,它是用来检验真理还是用来检验实践的,它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有什么联系等等,这些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有必要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5.
试论物质利益的实现贾乃物质利益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它具有极强的诱惑力;有人羡慕追求它,也有人曾诅咒反对它。从古至今,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的活动都离不开物质利益。人类的一些发明创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虽然包含了“精神动...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08,(22):55-55
上帝是公平的。当一扇门关闭时,必会有另一扇门开启。 或许有人一生下来就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从小就受着非凡的待遇;而有些人,则从睁开眼睛的瞬间就注定吃苦、挨饿……不论如何都不必怨恨,因为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相似文献   

7.
周汉兵 《党政论坛》2011,(20):35-35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有人对他恨之入骨,但他总是安然无恙。奥秘何在?因为王安石一生淡泊明志,不迷奢欲,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吃,粗茶淡饭;穿,破衣烂衫;住,只茅舍一处,风雨飘摇;行,晚年骑匹小毛驴,安贫乐道,吟诗作对。他大权在握时,也很少有人敢于巴结奉承他。据说他晚年患有哮喘病,药方中有一味药是紫团山的人参,但此参很难找。有一个人正好有,就给王安石送去了几两,不料王安石坚决不要。有人劝他:“你的病没有这种药治不好,为治病考虑,又何必推辞呢?”  相似文献   

8.
这里讲的“好人”,有特定的含义,即大家都说他“好”的人。有句俗语形容这种人,叫“好好先生”,也是毛主席曾批评过的那种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好好人,不乏存在。在领导看来,缺点不明显;在群众眼里,印象也不坏,所以这些人做起官来,大多春风得意,平步青云。  相似文献   

9.
柯庆施在人们的心目中,似是一个盖棺而未论定的重要人物。有人说他德高望重,律己清廉,虽没有什么十分重大的贡献,但勤勤恳恳奉献了一生;另有人说,不,他搞极“左”,专门整人,还勾结“四人帮”,如果不早病逝,肯定会是“五人帮”了。对人的评价,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作为历史中的人物,他是客观存在,不是任由评者可以随意抹红或抹黑的。  相似文献   

10.
曾是中国革命根据地的陕西榆林地区,近年来农村庙宇“香火”愈旺,庙会规模越办越大。有人说:这是当地多年来的民俗习惯;还有人说,这是贫困地区封建迷信活动的再度兴起。然而,记者深入调查后的发现,却很难简单地做出这样的结论。让我们透过这个表层现象,看看这“香火”烧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它给我们提出的警示在哪里 ? 说不清榆林有多少座庙,座座香火都不断。这里群众生活并不宽裕,但修庙敬神却慷慨解囊 陕北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这里的人素有敬神的习俗,因此“陕北庙多”早已人所共知。六七十年代,这些庙宇被作为“四旧”…  相似文献   

11.
建筑工地砖、瓦、灰、沙;建筑工人摸、爬、滚、打。有人说,干建筑是男人的“专利”,而在北京许多建筑工地上却活跃着一批女书记,北京住总集团六公司就有这样一位女书记──中监所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王存琴。她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入情入理,使职工的心融在一起、劲使在一起,出色地完成了一个个施工任务。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我们欢迎这样 的施工队伍” 在施工工地,扰民与民扰是非常头疼的一件事,而王存琴每到一个工地都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并用实际行动换来居民的理解。 刚到中监所工地时,工作阻力很大,只要一…  相似文献   

12.
聪明三题     
周侠民 《党政论坛》2012,(18):14-14
人生走向如何,最终要看你属于哪一种“聪明”。 小聪明,是天资聪明。资质好,头脑活,反应灵,做事快,这样的人自然有人喜欢.有人赞扬,特别是在求学阶段。因为老师与学生并无利害冲突,学校又不是功利场,生活在校园这座象牙塔里,  相似文献   

13.
做好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是当前的头等大事,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这件头等大事的重要保证。我们煤炭系统的职工下岗工作开展较早。近年来我们政研会多次进行调研,前些日子又召开了一次专题研讨会,大家有很多感受。感受之~就是要以深厚的阶级感情,去做好下岗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当然要有人情;而思想政治工作的阶级性和党性,又决定了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人类共有的思想感情,还得有深厚的阶级感情。对待下岗职工,尤需如此。有人说“无情下岗,有情操作”,我总觉得此话不全面。下岗是党的重大…  相似文献   

14.
近读两则消息:一则是山西河津市的天龙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 48人,但上报死亡人数仅为 4人;另一则是一张刊有《三位诺贝尔奖科学家指斥中国核酸营养品》报道的报纸,竟然有人以翻倍的高价“神秘收购”。 读罢这两则消息,觉得既可气又可笑。可气的是,视人命如儿戏,不给人讲真话;可笑的是,时至今日竟还有人在自作聪明地掩人耳目。 为什么要虚报 ?亡人数 ?为什么要高价收购报纸 ?前者,人命关天,人死不能复生,少报死亡人数,玩玩“数字游戏”,可以推卸责任,逃脱法律制裁。后者,本来把自己的产品说得天花乱坠,想不到“半路…  相似文献   

15.
位卑未敢忘国忧曹光晖提要:如今一些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信条,他却乐当好管“闲事”的“太平洋警察”;有人挖空心思损公肥私,他却每年挤出一部分退休金为民解难、办法制墙报;有人对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却不顾年老体衰日夜奔忙……他究竟图的是什...  相似文献   

16.
晏建怀 《各界》2013,(3):71-72
“苏门四学士”中,最著名当数黄庭坚和秦少游,黄庭坚以诗见长,而秦少游则以词著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些无限优美而又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句,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  相似文献   

17.
据说,有一天庄子去见鲁哀公。鲁哀公很瞧不起庄子,便对庄子说:“鲁国可以说是儒士的天下,但是很少有人信奉先生的学说。”庄子却不以为然地说:“鲁国真正的儒士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鲁哀公接着又说:“全鲁国之人都穿儒服,怎么能说人少呢?”庄子又回答说:“我听说过,儒士当中如果戴圆帽子的,了解天时;穿方形鞋子的,知道地理。不过,我觉得,如果你有某种学问或技术,不一定要穿什么特殊的服装才能显示出来。其实,穿起特殊的服装并不一定就有某种学问或特长。如果你想检验一下儒人的真假,不防向全国发出一道命令:没有儒士…  相似文献   

18.
请勿信口开“估”时事杂谈时事杂谈●刘洪波时事杂谈评估,也是一件新鲜事,而任何新鲜事都不免变成“一窝蜂”。例如拍卖,曾经是新鲜事,就到处都要锤声震耳,连文学作品都“跟风”;又例如“下海”,曾经也是新鲜事,就要搞到无人不商,连机关盖个章都要收钱了。现在这...  相似文献   

19.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20.
在鄂西北神农架北麓,有一种奇特的鸟,晚上七嘴八舌,争个没完,可一到早上却又异口同声,步调一致了。常言道:“人有人言,鸟有鸟语”,笔者不由想起我们的党员干部和组织生活来。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我们有时需要“七嘴八舌”,有时需要“异口同声”。而“七嘴八舌”与“异口同声”说到底就是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制度,我们一方面要发扬民主,倡导“七嘴八舌”、畅所欲言、参政议政、共谋发展的民主风气,另一方面,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党委的决议、集体的决定。决策前要“七嘴八舌”,执行时要“异口同声”;指出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