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家斌  龚庆忠 《福建党史月刊》2006,(10):I0006-I0007
1934年8月上旬,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由连罗十三独立团派出的陈云飞带领的一个连战士的接应下,顺利到达罗源县凤坂地区。13日,先遣队领导人在临时指挥部所在地百丈村会见了闽东独立团团长任铁锋、连罗第十三独立团团长魏耿、政委叶如针、参谋长杨采衡、连罗中心县委委员张瑞财、连罗三区游击队长林忠忠、指导员林灿灿等,详细了解敌我双方情况。13日晚10时许,在粟裕指挥下,先遣队发起总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罗源城。共溃敌千余,  相似文献   

2.
一、连罗地区党组织的诞生、发展和秋收斗争连罗地区党组织的诞生,起始是这样的:一九二八年中共福州市委经常派党员到设在福州大帽山的闽候公立中学活动,在福州乌石山师范读书的杨挺英和在闽候公立中学读书的郑厚康、黄应龙都是连江人,他们经常与党员黄孝敏同志接  相似文献   

3.
林启兴  诺秀石 《福建党史月刊》2006,(10):I0004-I0004,I0005
1934年8月上旬,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放弃攻打福州,冒着炎夏酷暑,踏着坎坷的山路,向闽东苏区连江县所属的桃源村转移。当先遣队经潘渡到达陀市村时,中共连江中心县委根据第四区区委的报告,派县委宣传部长陈元等前往迎接,先遣队领导人寻淮洲等在陀市上社村区苏所在地接见了陈元,听取了连罗党组织  相似文献   

4.
(一)“二战”时期,连江是闽东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早在一九二九年九月连江就建立了党的特支,一九三一年十一月成立了县委。党领导的农民运动蓬勃兴起。一九三二年八月,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支队在连江官坂合山村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连罗革命进入了武装斗争的新阶段。十三支队在成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粉碎了敌人对连罗地区的三次“围剿”,争取了丹阳、桂林民团二十多人携枪起义,先后打垮了连罗两县十八个地主  相似文献   

5.
正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连罗党组织和游击队配合下,由参谋长粟裕亲自指挥,以两个小时的战斗,攻克罗源县城,消灭国民党军队1000多人,抓获国民党县长、警备队长等多人。这段历史地方党史、志书都有记载。由于过去对长征历史界定的原因,书上只能提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克罗源城","红七军团攻克罗源城",而没有与红军长征联系上。其实当年解放罗源城的队伍,是1934年红军长征先遣队的队伍。  相似文献   

6.
红军桥     
红军桥□梦雪世上有多少座红军桥难以估算也不必统计红军桥诞生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不分昼夜急行军打土豪分田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红军所到之处敌人鬼哭狼嚎红军走了许多路红军过了很多桥红军流了好多血染红了路染红了桥直到现在红军桥还常常染红我们的记忆红军桥@梦雪...  相似文献   

7.
红军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保卫革命胜利果实,保卫苏维埃政权,巩固和发展红色区域,闽西各级苏维埃政府在反“围剿”战争中,大力开展扩大红军工作,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扩大红军热潮。为了更好地宣传红军宗旨,配合“扩红”运动,1931年红军政治部编印,闽西苏维埃政府翻印了大量的《红军行军歌》和《红军纪律歌》,在部队、地方和学校中广为流传。这两首歌歌词通俗易懂,贯穿了红军宗旨、任务和性质,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当时红军战士和地方上文化不高的群众学习。  相似文献   

8.
《党史文苑》2020,(2):46-46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又称红军山,坐落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凰山南麓的小龙山上,距遵义会议会址约1.6公里。整个陵园呈坐北朝南之势,面临湘江,背靠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占地约103亩。陵园始建于1958年,陵园内安葬着1935年红军长征时在遵义牺牲的红军将士。陵园由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墓、红军坟、红军卫生员雕像、邓萍烈士雕像、钟伟剑烈士雕像及青松堂、翠柏园等组成。红军烈士纪念碑。整个碑高30米。  相似文献   

9.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位于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从通江县城出发,一个小时便可到达。红军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500多亩,这是全国最大的、唯一一个由红军自己修建的烈士陵园。1934年7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由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同志负责修建红军烈士陵园,她还亲自设计碑体、题写碑名、绘制图案,当年10月顺利建成。整个陵园由红军烈士墓、红军总医院旧址和红军石刻标语3部分组成。陵园的大门横式牌坊上,雕刻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13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相似文献   

10.
十送红军     
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号,树树梧桐叶落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三送红军到拿山,山上包谷金灿灿,包谷种子红军种,包谷棒棒咱们穷人扳。紧紧拉着红军手,红军啊,撒下的种子红了天。五送红军过了坡,鸿雁阵阵空中过,鸿雁能够捎书信  相似文献   

11.
红军山     
遵义市北郊有座红军山。遵义人年年岁岁都要上山看望、祭奠长眠于山林之中的红军烈士。 站在城郊的马路上,仰头望去,环行的山脉苍翠欲滴、绵延起伏。山峰像宝剑一样冲天而起,雄秀奇丽。峰顶上几株矫健昂扬的塔松哨兵一样忠实地守卫着山下的一切,山腰间,盛开着杜鹃花、三角梅,在重重叠叠的绒绣一样的绿色中仿佛传递着英雄们的信息,面对清风絮语着那个血与火的岁月和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红军烈士陵园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占地60多公顷。园中有“红军坟”、“邓萍烈士之墓”、“红军烈士骨灰堂”、“红军纪念碑”等。 19…  相似文献   

12.
中央苏区的红军优抚工作包括优待、抚恤与安置三项主要内容。优待红军战士及其家属的工作包括:调查了解红军家庭情况;保障红军作战给养;红军战士及其家属同样分田,由耕田队与劳动互助社帮助耕种;实行“优待红军工作日”与“共产党礼拜六”;接济红军家属生活,红军本人及家属免纳捐税与房租,享有减价购物及优先购买权利,享受医疗、交通、娱乐、读书与通信优待;发给红军家属光荣牌和优待证,建立与红军家属的联系制度。抚恤红军伤员、烈士及其家属的工作包括成立抚恤机构,规定伤残、死亡、家属等抚恤范围。红军的社会安置包括休养安置、退役安置、退休安置。中央苏区红军优抚工作的实施,为红军将士解除了后顾之忧,从而为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战争的进行,军民鱼水关系的建立,以及人民军队的自身建设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社会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3.
慰劳红军     
《党史文苑》2020,(4):43-43
背景介绍一九三二年八月二十五日,《苏区工人》报第七期第四版刊登《慰劳红军》漫画,号召工农群众在职工联合会领导下,一致行动起来,前往慰劳红军,庆祝红军在前线取得的伟大胜利。画面是望不到边的工人队伍,领队举着职工联合会的旗子,工人挑着扛着慰劳品,涌向红军总政治部……  相似文献   

14.
1934年7月底,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按中央军委“相机袭击福州”的命令,挥师东向。8月7日抵福州北郊与敌激战通宵,翌日,红军再次夜袭,敌增防戒备,攻城未遂,主动转移至桃源,又与敌激战一昼夜,11日凌晨撤出战斗,在连罗游击队引导下,全军进入闽东苏区。福州战斗是红军北上途中的一次攻坚战,震动了敌东路“剿匪”军的后方,  相似文献   

15.
正宁化石壁不仅是闻名遐迩的客家祖地,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这块红色的热土上可见红军桥、红军医院、红军标语、漫画等革命旧址遗迹。陈塘红军医院旧址就是其中的一个保存完整的红军战地医院旧址。陈塘红军医院旧址座落于石壁镇陈塘村的一座古旧民居中。1933年春,红军第4医院随军进驻到陈塘村,主要收治在东线战斗中的红军伤病员。在  相似文献   

16.
正背景介绍一九三三年年一月二十五日,江西省儿童局机关报《赤色儿童》第一版刊载李才连撰写的文章《宁都城市儿童热烈慰劳红军》,介绍在红军攻克白色据点赤面寨后,儿童组织起来热烈慰劳红军。文章配发漫画《热烈慰劳红军》。画面上是三个儿童举着小旗  相似文献   

17.
《新湘评论》2020,(7):F0003-F0003
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红军标语为陈列主題的专题博物馆。馆内设有6个基本陈列室,客现真实地展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在艰苦斗争环境中以红军标语为武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领夺群众取得胜利的斗争史。  相似文献   

18.
肖甡 《党的文献》2001,(6):39-45
中共中央十分重视红军的建设。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后 ,红军建设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首先采取相应措施 ,提出“扩大与巩固红军的任务” ;二是强调“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重要原则 ;三是创办红军正规学校 ,培养红军干部人才 ;四是提高军事技术 ,重视地方武装。中央苏区红军建设的成功经验 ,奠定了历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党史文苑》2016,(5):37
正背景介绍一九三二年十月十六日,《苏区工人》报第十期第一版发表署名寿昌的社论《扩大红军运动中,如何执行拥护和优待红军工作》,要求"各地职工都要领导群众组织收割队、伐木队等,实行优待红军礼拜六,以帮助红军家属"。同期第二版刊登漫画《帮助红军家属耕田》。漫画表现的是标明"工  相似文献   

20.
各路红军在长征途中有多次会师,主要的有:1934年10月,红军第二、第六军团在木黄会师;1935年6月,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1935年9月,红军第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在永坪镇会师,并合编为红军第十五军团;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与第十五军团在陕北会师,第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1936年7月,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会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