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闽东的呼应     
一、中央来信与福州市委紧急决议1932年4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红军主力会攻漳泉给厦门、福州两市委的信”,要求:“火速派遣大批干部到那些农民斗争特别发展的地方去(如长乐、福清、连江、莆田、仙游等),发展这些地方的农民斗争与游击战争”。4月22日,福州中心市委作出“对于红军占领漳州的紧急决议”。决议提出福州及邻县的紧急任务应该是:“动员福州及各邻县千百万的工农劳苦群众拥护红军的伟大胜利,组织和领导工人罢工斗争,农村的游击战争,士兵的兵变,加紧领导反帝运动的发展,以响应红军争取全省苏维埃的胜利”。在具体工  相似文献   

2.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指引下,四川共发动了69次武装斗争,在重庆境内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旗帜。这十个地方红军组织中,有的是党在军阀部队中进行工作发动革命兵变,有的是农民暴动与兵变相结合举行武装起义,有的是主力红军与地方游击队结合开展斗争;这10个地方红军组织中,一路红军、二路红军创立了根据地,川东游击军、  相似文献   

3.
王水莲(1889—1967年),是土地革命时期连罗党和红军的创建人杨而菖的母亲.人们尊称她为“杨母”。她出生于透堡镇尖墩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勤劳厚道.乐于助人。育有三子。丈夫早逝,寡妇幼子.常受地主富人欺凌.甘苦备尝.培育子女长成。  相似文献   

4.
闽北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一九二八年秋,闽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在斗争中产生了闽北的红色武装——民众队。在同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艰苦的斗争中,由民众队到红军第五十五团;由闽北独立团至闽北独立师乃至苏区各地的地方武装,闽北红军和地方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整个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武装的坚强一翼。主力红军长征和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发后,闽北红色武装成为闽浙赣地区的重要支柱,驰骋于闽浙赣三省二十余县,  相似文献   

5.
红军时期,漳州地方党组织的建设为红军的武装斗争提供了支持,红军的军事斗争也为地方党的建设提供了帮助,二者之间呈现出一种互为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踏上井冈山,与袁文才、王佐率领的农民武装联合,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次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余部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部胜利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来成为井冈山斗争时期赫赫有名的“朱毛红军”。对于朱毛红军的创建和发展,中共中央当时曾通过各种渠道,设想以“太平军编制”对其进行改编,但终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而搁浅。笔者通过相关史料查证,期望就这一史实秘闻的来龙去称作些梳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正>闽西是全国较早、福建最早创建红军的地方。早在1928年7月初,永定农民武装暴动后,张鼎丞、邓子恢等率部组成红军营。为了保卫翻身解放的革命果实,保卫苏维埃政权,保卫和发展红色区域,闽西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在整个苏区时期,闽西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积极组织创建地方武装,发展  相似文献   

8.
1930年,红军和根据地迅速发展,主力红军和地方武装的力量得以壮大。这使红军当时的领导人过高地估计了形势,忽视了敌强我弱的基本事实,命令红军攻打南昌、长沙等大中城市。1930年7月27日,红三军团乘虚攻占长沙。此后,红军回师江西,于同年10月4日攻占吉安,成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斗争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党和毛泽东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制定和实施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减轻农民土地税收的政策,使苏区农民从国民党繁重的捐税中解脱出来,解放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获得解放的根据地农民则以积极的姿态,支援了红色政权的建设和红军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地理条件、人民条件、战场选择、地方组织基础、根据地建设等事关军事斗争成败的定性分析以及条件选择,是毛泽东对反"围剿"斗争红军处于弱势地位的理性思考和睿智抉择。他有力地促成了革命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主动把握,变不利为有利,从而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斗争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党和毛泽东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制定和实施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减轻农民土地税收的政策,使苏区农民从国民党繁重的捐税中解脱出来,解放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获得解放的根据地农民则以积极的姿态,支援了红色政权的建设和红军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第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为扩大政治影响,筹集红军给养,发展革命力量,中革军委和苏区中央局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中央红军主动出击,直下漳州.1932年4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一举攻克漳州,取得重大胜利.红军攻克漳州,既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次伟大胜利,也是确立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又一次重要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13.
化险为夷就在谭震林到杭代县的同时,国民党调集了5个师的兵力,对闽西红军游击队进行第二期“清剿”,妄图在短期内消灭红军游击队。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双髻山游击根据地正面有国民党整师整团整营的军队,还有无数的地方反动武装,背面是傅柏翠的防地,有一支数量不少的农民军,如果他们互相配合两面夹击,根据地就会危在旦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初期,中共中央和地方党组织对红军建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始了探索。1928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军事工作大纲》,专门谈及红军建设的有关问题。本文仅对红军编制、兵役制度、红军党组织和政治委员的设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指出通告中中共中央对红军建设的许多设想脱离实际,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并没有机械地执行这些制度,而是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和斗争需要,采取了灵活变通的方式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5.
《福建党史月刊》2012,(8):1+4-5,58
古田会议纪念馆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古田路76号。 为了加强革命军队中党的先进性建设.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古田镇溪背村的曙光小学召开.会议总结了红军创建以来党在同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这个决议由8个决议案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  相似文献   

16.
<正>小布誓师大会后,全军将士斗志高昂,同仇敌忾1930年,红军和根据地发展迅速,主力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10万多人。这使李立三过高估计了形势,忽视了敌强我弱的基本事实,命令红军攻打南昌、长沙等大中城市。1930年7月27日,红3军团乘虚攻占长沙。此后,红军回师江西,于10月4日攻占吉安,成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  相似文献   

17.
中共红四军七大上毛泽东落选 1929年6月19日,红四军第三次攻占龙岩城。6月20日,毛泽东就中共红四军七大如何召开的问题向前委提出建议:通过总结过去斗争经验的办法达到统一认识,解决红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进一步提高红军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担负起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任务。但是,红四军前委没有采纳毛泽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广东东江农民武装遭沉重打击,古大存等革命者重新开展革命动员,开辟八乡山根据地,整合东江农民武装,逐步形成一支有一定规模的地方红军。1930年,中共中央趋于激进并重视组建红军力量,为完成一省或数省革命首先胜利的目标,开始对全国红军进行统一规划,授予东江红军十一军番号,运用多种方式促其走向正规化。然而受“左”倾路线影响,红十一军难以有效克服内部缺陷,正规化过程遭遇顿挫。红十一军的发展历程,为理解红军整编形态提供了一种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09,(8):56-57
茅家梁在6月26日的《讽刺与幽默》上撰文指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介绍。截至2008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45.7%,拥有6.07亿城镇人口,形成建制城市655座。由于好多地方都有“规定”——“撤县建市”必须达到非农户口居民不低于10万人的标准,所以,很多农民在循循善诱之下。在短时间内顺利地办成“农转非”。他们盼望依靠这次难得的机遇,过上与城市人一般的生活。然而,事实跟他们开了个很不“和谐”的玩笑。  相似文献   

20.
乐云 《学习月刊》2010,(11):19-20
今年4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全社会发出了“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的号召。这一号召.既表明党和国家对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充分尊重.同时也传达出“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强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