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帮助教师树立创新教学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而教学观念创新则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先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为此,我们通过举办教师培训班、学习班、读书活动和教师素质再提高工程等途径,进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专题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树立创新教育的以下观念。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树立起“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主要内容有:一是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个性、情感、创造性等)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样教都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使学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宣传科学、学习科学、研究科学的启蒙课堂,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沿阵地,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深化教师认识,夯实创新基础教师的观念决定着学生的思维,只有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实验观、态度观、方法观,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普及科学知识、宣扬科学精神、讲授科学方法和培养科学态度。在潜移默化之中教会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开展合作、探究、实验、分析、归  相似文献   

3.
公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其中,教师素质的提高既是前提又是关键.目前,公安院校教师的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亟需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树立终生学习观,厚基础,强素质.  相似文献   

4.
邓艳  朱方长 《理论月刊》2004,(11):92-94
自从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理性概念以来,理性就一直和教育紧密相连。作为教育要素之一的教师,其理性教化观念的确立不仅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与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密切相关。教师应以培养自身理性素养、把握教学目标和构建师生关系作为其理性教化观的基本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5.
潘军海  黄自珍  宋开之 《前沿》2003,1(2):79-81
入世背景下 ,我国各级政府应加强法治观的树立。政府的行宪观念是实现法治的基本前提 ;政府服务观念的树立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 ;同时也要注意政府的权利是有限的即有限政府观是实现法治的有力保障。这样的政府法治观才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要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根本出路在于"求新、求活、求实、求美"。一、求新1.教育观念新。教学观念的转变,对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改革起着导向作用。当前转变观念主要是:①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②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转变;③由封闭式教学观向开放式教学观转变;④由"师道尊严"观向平等、民主教学观转变;⑤由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单一教学目标观向"知、信、行"、"懂、信、用"多元教学目标观转变。2.教学方法新。以启发教学为基础,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法,形真、情切、惠远,理寓其…  相似文献   

7.
孙霞 《前沿》2000,(10)
学习贯彻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首先要从人才观、价值观、质量观、教育实践观入手。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切实端正教育思想 ,转变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8.
焦德杰 《求索》2010,(2):150-152
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中国的教育思想及实践仍有着较大的影响。儒家教育思想中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因素与现代教育思想必然发生历史性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表现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师观和教学观上。但同时,儒家所倡导的重入世、重人文精神、重和谐发展等观念,都可以为现代教育思想所借鉴和吸收。  相似文献   

9.
高校共青团实践“三个代表”的途径是服务。以素质教育为抓手 ,建立服务体系 ,树立服务观 ,面向社会 ,拓展工作内容 ,延伸工作手臂 ,树立青年学生观 ,更新育人观。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诚信观向现代诚信观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念的转变是制度建立的基础。要建立现代社会诚信体系,需要实现由传统诚信观向现代诚信观的转变。要由熟人关系的、等级的、重义轻利的、情感性的、仅作为道德原则的传统诚信观转向市场关系的、平等的、利义结合的、理性的、作为法律原则的现代诚信观。  相似文献   

11.
一、破除旧的“应试教育”观念《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这表明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广大教师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旧的“应试教育”观念,树立起素质教育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否则,就可能被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大潮所淘汰,成为教师队伍中的落伍者。二、破除旧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旧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肖国刚  马英 《前沿》2004,1(9):62-64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这种二元对立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的统治着理论和实践者的思维 ,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不合时宜。本文首先阐述了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二元对立关系基本看法并揭示了这种观点的利弊 ,接着批驳了这种对立观的理论基础 ,从而实现了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对立观的解构 ,最后提出了解构这种对立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艳 《前沿》2013,(6):44-45
高校担负着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任,高校大学生的国家观念直接影响着新疆的稳定与发展,关乎边疆的长治久安。本文在梳理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发展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高校当前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教育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4.
周庆  ;周福盛 《人民论坛》2010,(12):188-189
鸦片战争以后,各种先进思潮不断涌进,各种旧的观念逐渐转变,各种新生事物竞相出现,社会观念和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其中近代社会文化观念中妇女观的转变尤为明显。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男女平等的妇女地位观的确立,职业妇女的妇女社会角色观的建立,知识妇女的妇女素质观的树立。  相似文献   

15.
单忠献 《前沿》2006,1(6):108-111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新理念。科学德育观是科学发展观在德育工作领域的特殊体现,主张学校德育工作应以“以人为本”为贯穿指导理念、以主体性德育为基本实施途径、以“三教育”为基本实施内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为了落实科学德育观的要求,实现德育工作的实效,就必须在树立德育首位观念、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能力、改变教育方法、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开拓教育渠道等一系列方面采取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6.
邓蕾 《青年论坛》2014,(3):6-10
大学生的生态科技观认同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部分人的科技观中既包含了新型的生态文明价值取向,同时又持有传统的科技思维方式。生态科技观对大学生环保意识有显著影响,生态科技观认同度越高的大学生支持环境保护政策的比例越高、环境保护责任感越强。但是目前大学社区对环境问题的封闭效应、大学课程对环境信息的屏蔽作用等使大学生对科技和生态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符号层面,因缺乏直观、深切的感受而难以在观念层面固化。在大学阶段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贯彻环境教育是必要且急迫的,树立和增强大学生的生态科技观对提高其环保意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观念引领行动。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首先需要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不少教师在教育观念尤其是评价观念上仍然存在不少误区。事例一:有一位教师,她班上的一位男孩成绩很差,屡屡不及格,还常以各种各样的恶作剧把女教师气得双手发抖。当男孩的家长决定让其辍学时,女教师如释重负,其他教师也都向她  相似文献   

18.
试论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祥  曹顺仙 《前沿》2006,(5):62-64
教师素质的建构是素质教育对教育者素质的客观要求,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完整素质教育理念的应有之义;在观念层面、制度层面、运行层面、发展层面上,教师素质的提高具有特殊的质的规定性,这也构成了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9.
曾东 《前沿》2012,(15):38-40
心理学上,内观疗法理论的提出者和倡导者认为,人的心理困境来自于其内心的过分执著,强调个体与世界建立联系互动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观察与反省,以挣脱心理困境,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内观法对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同样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教育的目标正在于教育内容的内化.本文从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两方面出发,探讨了内观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启示性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艳春  路雅琴 《前沿》2006,(11):98-100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为传统的教学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情境教学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等手段,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