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对这样的智力竞赛题,你准备怎么回答?去冬以来有点“冷”,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寒流”,中央宏观经济部署亮出了应对危机的“组合拳”,而扩大内需的“重拳”,无疑对老百姓最具温暖意义。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13,(18):26-27
8月22日,26日.备受瞩目的原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在济南中院开庭审理。几乎全盘翻供的表演、对王立军“暗恋”谷开来的供述,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薄熙来在庭审中的一言一行.甚至左手做出“3”的手势,亦引发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廉政嘹望》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梳理了此前多名落马高官的“庭审时刻”。在这个落马高官最后的舞台上,上演了许多故事、  相似文献   

3.
当下.人们对“萝卜招聘”深恶痛绝。其实.“萝卜招聘”有诸多变种,比如“萝卜苗招聘”。前段时间.媒体披露,山西静乐县委书记女儿王烨刚读大学就进入山西省疾控中心上班.并高调吃空饷5年.这种“不上位、先占位”的恶劣行为堪称“萝卜苗招聘”.性质更严重、影响更恶劣。  相似文献   

4.
“只要以色列的侵略存在一天.哈马斯就会打一天.”这句话早已成了哈马斯各个领导人与媒体的“经典对白”。然而.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领导人斯耶姆表示,哈马斯如果赢得1月举行的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  相似文献   

5.
文川 《党员文摘》2008,(11):28-29
对外援助一直是美国对别国施加影响、实现其外交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而美国的外援重点.甚至还包括了外国媒体。范围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捐助金额从几千美元到上百万美元不等的“外媒发展”项目,在美国的不同执行机构中也有不同称号。有的被称作“媒体援助”,有的被列入“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6.
代兰 《学习月刊》2010,(21):31-33
自德国人卢安克13年前只身来到中国投身志愿教育以来,关于他的各种猜议从未停止。一方面,我国媒体一向喜欢“高、大、全”的偶像,讨厌活生生的复杂多面的人.来自发达国家的他以乡村教师的身份迎合了媒体的最好想象。于是,卢安克被塑造成为“圣徒”、“白求恩”、“洋雷锋”等等。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12):18-19
日前,某网站公布了对全国10万个政务微博的盘点总结,在评出“惠民公职人员微博”“最快速应对政务微博”等的同时,也评出了一批“不作为微博”。而来自媒体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有96.5%的受访者认为,当下一些政务微博没能直面问题。在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问政”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8.
姜洁 《党建文汇》2006,(10):32-32
有人开玩笑说,在加拿大媒体上.曝光最多的中国人恐怕非赖昌星莫属。这不仅因为赖昌星身负要案而备受关注,还因为赖昌星本人为“赖着不走”而上演了一幕幕“丑角戏”,大大满足了媒体自娱和娱乐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司马童 《党员文摘》2006,(12):19-19
一位在中国做生意的德国会司经理回国后在当地媒体发表感言:“在中国。要想办成事。非得与官员打史道。容易的时候,官员一句话,项目立刻通过。难的时候,哪怕一点小事,也得跑断腿。”于是,很多外国大公司最终找到“窍门”.纷纷成立了专门与官员保持联系的部门.  相似文献   

10.
曾经存在着“道德法庭”存废之争。有学者认为,“道德法庭”这种称谓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夸大了道德的社会作用,有重现法律虚无主义的倾向,因而建议在媒体和日常生活中取消“道德法庭”这一称谓。而我认为,“道德法庭”不是道德对法律的渗透与左右.而是道德通过社会舆论对当事者形成的一种不是法庭胜似法庭的威慑力。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它不是真正的法庭.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而已。“道德法庭”遵循的是道德原则,它植根于大众的伦理世界.以人数众多与渊源久远而呈现出权威性。  相似文献   

11.
在南非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最后全体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一番慷慨激昂的即席发言.为国内外媒体所关注。媒体报道称,解振华的发言是“恼火”、“发怒”、“怒斥”云云。而中国国内一些舆论和网民不乏赞扬解振华“骂得好”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曾革楠 《廉政瞭望》2006,(11):36-37
日前.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城关镇起诉市县两级政府.被称为政府“下告上”第一案.引起了公众、媒体以及专家们的高度关注:舆论多为褒扬之声,譬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彭宗超评价说:“不管这个案子结果如何,这个事件本身就预示着我们的基层政府在依法行政方面有了了不起的进步”。然而,城关镇政府进退两难的现实却告诉我们,政府“下告上”第一案的前景并非像我们想像中的那么美妙。  相似文献   

13.
乐云 《学习月刊》2010,(7):24-25
一些媒体在新闻事件报道上的倾向性与夸大性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譬如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民工荒”问题.本来只是结构性与季节性问题.由于一部分媒体的大肆渲染炒作.正呈现出被逐步夸大的趋势.且正在误导着地方政府决策者与求职的农民工.其危害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上输入“舆论监督”、“民间监督”、“百姓喉舌”等关键词,可以找到许多类似的民间反腐网站。这些网站把举报人手中的证据、资料等一一呈现,直接推动了一批腐败案件的查处。其中引起轰动的一个案例是一家民间反腐网站将时任山东省济宁市副市长的李信向举报人下跪的照片在网上贴出.之后大批媒体跟进报道,李信最终受到法律制裁。重庆市万州区组织部原副部长兼区人事局原局长贾在云上任仅半个多月,就被万州区纪委“双规”。区纪委干部透露,案件破获线索也来源于“万州反腐倡廉卫士”网站。  相似文献   

15.
秦湘豫 《党课》2014,(22):71-73
近段时间以来,“宰客”已经成为媒体上的热点词汇。事实上,源自贪欲的宰客行为并非中国独有,下面我们来看看意大利、日本等同是如何整治宰客现象的。 意大利:对宰客行为严惩不贷 据媒体报道,一对日本情侣在罗马市中心纳沃纳广场附近的一家老字号餐馆享用完意式午餐后,却收到一份让他们“透心凉”的账单:579.5欧元。更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信用卡被送回后显示消费记录为695欧元,短短几秒钟就又被多收了115.5欧元“小费”。  相似文献   

16.
近日,听到这样一件事情:某媒体要采访一位深得当地群众爱戴的乡镇党委书记,说这有助于提高他的“知名度”。但这位党委书记却始终不答应.说“知名度”不如“知民度”。  相似文献   

17.
每逢年底,法国媒体总会公布一个“法国哪里生活最舒适”的排名。令人费解的是,无论是“浪漫花都”巴黎,还是“蓝色海岸”上的尼斯,都不受这些排名的“待见”.而西部诺曼底和南部普鲁旺斯的农村地区却经常“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8.
心远 《廉政瞭望》2004,(1):51-51
“和而不同”是一个很古老的说法.朴素而深邃:许多典籍奔喜欢论及它。比如:《左传》中晏子就认为“和”与“同”是有区别的:他比喻说:“和”就像烹调鱼肉,不仅要用火采煮,还要配之以醋、酱、盐及梅汁等,才能成其菜肴。反之.若是用水给水调味,淡而无味的清水了。这便是“同”吧。又如:《国语》里所说“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则  相似文献   

19.
吴旭 《党员文摘》2009,(11):32-33
2009年春.中国国内一本畅销书《中国不高兴》,一下子又把“愤青”现象推到了国际流行议题的前台。其后,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在华盛顿,举办了一场关于中国“愤青”的专家研讨会.主题是“了解中国的‘愤青’:它对未来意味着什么?”能容纳200人左右的会场,坐得满满的,很多是来自各类媒体的记者。  相似文献   

20.
近日、“文凭门”又起风波。先说国内,著名打假人方舟子指责“打工皇帝”唐骏在其自传《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里谎称自己获得过“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唐骏随后反驳说那只是一次印刷失误.同时还向媒体出示了自己真正获得的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博士学位证书:可立即就有人指出.这西太平洋大学是个当代“克莱登”——靠贩卖文凭牟利的野鸡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