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1936年2月下旬,鉴于敌军力量增多,红军在黔大毕继续活动形势不利,红二、红六军团决定放弃毕节县城,撤离黔西北,进行转移。2月27日,红军进入乌蒙山区,由于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反动武装围追堵截,红二、红六军团决定在乌蒙山区与敌军展开回旋战。从3月2日至29日,乌蒙山回旋战历时近一个月,红军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在运动战中调动敌人、疲惫敌人,打击敌人,摆脱了强敌的围攻。乌蒙山回旋战是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中的一次成功战例。1936年11月,毛泽东在陕西保安会见红二、红四方面  相似文献   

2.
政权建设1936年至抗战胜利第一个县级工农政权成立1936年2月下旬,红军东征粉碎了阎锡山的防线,渡过黄河,进入吕梁山区。之后,红军总部在石楼西卫召开重要会议,就创立吕梁山革命根据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部署。会后,各东征部队和张浩、李富春领导的地方工作委员会迅速在吕梁  相似文献   

3.
正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镇海拔3100米的元宝山顶,屹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纪念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又被称为"中华第一金碑"。这座纪念碑于1990年8月25日落成,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碑名。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整座纪念碑金光闪闪,璀璨夺目。游客来到这里,无不驻足瞻仰,缅怀红军的丰功伟绩。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历时两年,而在四川境内的时间最久,长达一年零八个月;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在四川走了近三分之二的路程,足迹遍及  相似文献   

4.
1936年2月上旬黔西会议后,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在黔西北地区深入发动群众,积极有效地开展根据地建设的各项工作.由于红军在黔西北地区的影响不断扩大,使得从南京飞抵贵阳"督剿"的蒋介石和国民党贵州当局十分不安.2月下旬,蒋介石命令顾祝同指挥国民党中央军五个纵队,加上川、滇、黔军阀部队共81个团的兵力向黔大毕地区扑来,企图将红二、红六军团压至毕节的狭小地区围而歼之.  相似文献   

5.
正1936年2月27日,曾任中共湘鄂西苏区最高领导人的夏曦,在长征途中牺牲于贵州毕节,年仅35岁。几十年来,关于夏曦牺牲的真相,众说纷纭。笔者根据众多文史资料和当事人的回忆录,力图再现夏曦牺牲前后的真实细节。"肃反"中杀害数万红军夏曦生于湖南省桃江县一个  相似文献   

6.
陈莹莹 《当代贵州》2013,(16):42-44
1934年,这里诞生了第一个毕节地下党支部,星星之火在峰峦叠嶂的高原点燃;1935年2月,中央政治局召开的"鸡鸣三省会议",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1936年春,红二、红六军团转战至毕节,留下了苦难辉煌的革命史诗。高原火种1933年,进步青年秦天真于贵阳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毕节,组织当地爱国青年和进步学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同年冬天,早年在上海等地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共党员林青、缪  相似文献   

7.
“长征”称谓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开始时,是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从江西中央苏区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这一亘古未有的壮举.后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红军主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就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大本营转移这一伟大历程了.  相似文献   

8.
正1936年2月的红军东征,是中共党史和军史上的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壮举。东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以及陕甘苏区在发展中得到巩固。当年与毛泽东一道指挥红军东征的彭德怀回顾评价毛泽东和红军东征时说:"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西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进军山西,扩大宣传抗日主张,从此共产党夺取  相似文献   

9.
正1936年10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到达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合,被誉为人类历史上伟大奇迹的长征胜利结束。今年,是伟大的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6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瞻仰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参观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纪念馆,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向革命先烈三鞠躬。在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面前,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6,(12)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根据地,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极大的恐慌和震惊,蒋介石调动全国的反革命军事力量对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多次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举世闻名的长征。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胜利会师。中国共产党在极端艰难曲折的斗争中逐步发展成熟壮大,使中国革命步步走向胜利,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11.
萧强 《当代贵州》2013,(35):57-57
1936年1月,红二、红六军团重入贵州,占领石阡。2月上旬,根据形势的变化,转移到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区域创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并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相似文献   

12.
在1936年红军东征山西时,中共中央和红军方面是否发布过《东征宣言》?这是一个需要探讨与商榷的问题。有当事人在其回忆录中声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组建了‘红军抗日先锋军’,彭德怀同志任总指挥,毛泽东同志任政委。并发布了《东征宣言》。1936年2月红军东征开始。"还有当事人在回忆录中写道:"瓦窑堡会议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拟定了东征抗日计划,决定用40天时间进行有关准备工  相似文献   

13.
1936年 2月,在王震等的率领下,红六军团在贵州击溃了国民党王家烈的部队后,迅速北渡乌江,进入黔、川、滇三省交界的黔西、大定、毕节等地区。正当部队准备继续北上时,军团部接到中央指令,要他们就地驻下,开辟广大的游击区,并集中力量做好少数民族的群众工作。   2月 9日,红六军团的先头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毕节,消灭了该城的保安部队。毕节是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的一座山城,是云、贵、川三省的通道。毕节县城地处群山环抱之中,山下是一块块梯田。这里的人民生活贫困,由于交通不便,以背柴、背盐巴为生的人很多,然而…  相似文献   

14.
1936年5月14日、15日,党中央在延川县太相寺提出了红军向陕甘宁三省边界国民党军事力量薄弱的地区发展——西征,迎接二、四方面军,在西兰公路一线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合的任务,着重说明西征的任务是:扩大新根据地;扩大红军;打通国际通道;打击马鸿逵、马鸿宾的封建势力。以此来促成我陕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以及我们与东北军、西北军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六军团军团长肖克 红六军团政委王震1936年2月上旬黔西会议后,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在黔西北地区深入发动群众,积极有效地开展根据地建设的各项工作。由于红军在黔西北地区的影响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6.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造成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得红军不得不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长征的胜利,铸就了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7.
1936年元月初,红二、红六军团重返贵州,完成了向贵州石阡、镇远、黄平方向转移的任务.随即占领了黔西、大定(大方)等地.2月下旬,为了粉碎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反动武装欲将红军"聚歼于赫(章)、威(宁)以北地区"的阴谋,红二、红六军团主动撤离毕节县城,进入乌蒙山区.乌蒙山地区,是云贵高原的最高部分,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气势磅礴.红二、红六军团就要在这纵横交错的深山大谷中与敌周旋,寻机与敌作战,冲出重围.  相似文献   

18.
贵州抗日救国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长征在贵州期间帮助建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同政治派别、不同成分的一支抗日反蒋地方武装。 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转战到达贵州西部,建立了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的玛可河原始天然林区有一条沟叫红军沟。红军沟原名叫子木达沟,也叫做木沟。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在石壁上写下"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安庆宣"的巨幅标语,至今字迹清晰醒目。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经过的地方。为了纪念红军,当地群众把子木达沟改名为"红军沟",将班前乡政府扎洛村北吉德寺大经堂前曾设立的哨所命名为"红军哨所",一座红军  相似文献   

20.
1936年2月以来,中国工农红军二、红六军团在地广人稀的乌蒙山区展开了近一个月的千里回旋战,基本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此时,红军仍然距离敌人很近,随时都有重新落入包围的可能,而且原计划到安顺地区建立根据地的打算也不现实,必须在运动中继续调动敌人.因此,1936年3月24日,红二、红六军团开始向东南方向转移,于28日到达盘县、亦资孔地区,决定在南北盘江一带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由于与中央失去电信联系,红二、红六军团对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发生的情况一概不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