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爬一坡石板路,眼前便是“李家花园”了,只见精巧的拱形门的门坊上有一副对联: 三中全会唤起万家春梦 第十二大震撼三山五岳 横额是“锦上添花”。门坊内面也有一联: 绿化山河为祖国锦上添花 家园虽好要靠共产党领导 横额是“园林春色”。 这些对联的字都是用碎彩瓷片嵌  相似文献   

2.
陈寅恪不乏幽默,研究院导师梁启超、王国维曾是帝师,他便送学生们一副对联:"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罗家伦出任清华校长时,送陈寅恪一本他编的<科学与玄学>,陈回赠一副对联:"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  相似文献   

3.
<正>曾经有这样一副对联刻画得很形象:"睁眼闭眼一只眼;你好我好大家好",横批:"好好先生"。"好人"本来人之向往,但"好好先生"味道和性质就变了。何谓"好好先生"?孔子称其为"德之贼",认为抹杀是非、混淆善恶、不扬正气、不抵邪恶便是"贼"之所在。"好好先生"就是好人主义,说到底,是一个"私"字在作怪。一位领导同志说:"对有问题的干部来讲,及时批评、督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焦溪已有近千年历史,镇区小桥流水,巷陌纵横,古建众多,梁园是其中最完整、最具特色的一栋建筑。走进舜溪河老码头边的弧形老新街,梁园坐落其中,高大的石库门上贴着对联:"进园送来吉祥云,开门带入如意春。"寓意和美。梁园共有四进。迎宾轩为第一进,大翻拱的穹庐下是山水屏风,花窗,宫灯,  相似文献   

5.
林辉 《各界》2009,(11)
"割不尽的韭菜蔸,打不死的邹元标",这两句民间谚语一般用来呵斥顽皮捣蛋、不听话的孩子,然而,这两句话的原意却是人们对明朝进士邹元标不畏廷杖,屡屡上谏的褒奖. 邹元标,字尔瞻,别号南皋,江西吉水人. <明史·邹元标传>记载:"初,元标立朝,以方严见惮,晚节务为和易."邹元标这种从初入仕途的"抗疏切谏"到晚年的"首进和衷之说",正体现了一位政治家逐渐成熟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1939年4月,当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的邓小平同志带领三十几位青年干部赴西安,途中,他给大家兴致勃勃地讲八路军英勇杀敌的故事,兴头上念了一副自己写的对联──“列为无产者,宁不革命乎?”对联总共十个字,经心地把列宁的名字嵌入联首,技法上虽不属创新,立意里却洋溢着革命者铁一般的意志和火一般的炽热情怀。唐人抒情,宋人言志,诗风的流变,反映了创作者在发展中寻找生命力的轨迹。联作为诗的旁族,形式上自成一体,但抒情言志的功用并没有变易。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常以写诗写联的方式还怀寄情,表达他们忠…  相似文献   

7.
瞭望哨     
《瞭望》1984,(14)
“安全降落”与“最后冲刺”江西黄其庄一位五十过头的领导干部创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退休尚有时日;下联是:提拔已无希望;横联借用一句航空术语:安全降落。事有凑巧,另一位老同志也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明知夕阳短,下联是:更须奋蹄急;横联则借用了田径赛中的一句体育术语;最后冲刺。  相似文献   

8.
一、一个亲切的政治概念.赵紫阳同志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说,"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已经成了全国人民最亲切的政治概念.事实确是如此.下面举一个例:一个大学生寒假回到农村,他的一个亲戚要他写这样一副对联迎新春:"联产计酬丰收感谢共产党;专业承包农民  相似文献   

9.
"诺",字典解释是"表示同意"的意思.古代公文往来,官员只需在上面写上一个"诺"字(也叫画诺).它可以表示"同意",可以表示"知道了",也可以表示"先这么办着",还可以表示"这事先放一放".总之,下属怎么理解都行,怎么办都可以.所以古代官员为官时间一长,许多人就只会画个诺,而不会干别的.  相似文献   

10.
1920-1923年的"联省自治"思潮,是"五四"后期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追求政治现代化模式的一次重要尝试.本文介绍了章太炎、胡适、陈独秀三位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对"联省自治"的看法,对这场关于中国如何追求政治现代化的论争进行了初步考察,认为应当肯定其在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之一: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下功夫 后备干部选任工作的基础是选人,因而选准人、选好人是后备干部选任工作的首要环节.及时把那些群众公认的政治业务素质好、工作扎实,能干事,干成事,有业绩、有潜力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为此,要在"选"字上做文章: (一)坚持书目见定选人.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选拔后备干部,坚持民主推荐、组织部门考察、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审定的工作程序.民主推荐时,要根据有关规定和领导班子的实际状况,对后备干部人选提出相应的要求,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开.明确规定选拔后备干部的基本原则、范围、资格条件、数量结构及选拔程序等.在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原则上,规定必须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力事原则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史迪威事件"是抗战后期中美外交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民国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想必不会陌生. 事件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1942年1月,二战反法西斯同盟国宣布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同年3月,美国派遣史迪威中将来华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一职,辅佐蒋介石指挥抗战.但双方因职务、个性和战略见解的不同而屡生摩擦.由史迪威指挥的缅甸战役失败后,蒋介石萌生了撤换他的念头,而史迪威认为,战败的责任应由国民党将领承担.此后两人矛盾愈演愈烈,1944年双方最终摊牌,美国政府不得不召回史迪威.  相似文献   

13.
据说宋代有一王生做朝官时,上殿呈文,称"取圣旨",得皇帝御批,称"领圣旨",以此谕众官,又说"得圣旨".他本人呢,不多言一字,时人称之为"三旨相公".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离骚>中的"求女"和<洛神赋>中"恋爱"情节的比较分析,指出这两篇的作者在思想上有相通之处,"求女"与"恋爱"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作者对美政理想途径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高攀"群众     
在一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一位乡党委书记饱含深情地说:"现在,一些党员干部喜欢攀领导、傍大款,可是我时刻把"高攀"群众作为自己的追求和行动指南."此言一出,赢得了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某地领导班子换届选举结束时,到会的一些代表对新当选的班子成员提出殷切的希望:"你们这些新当选的同志都是得‘正’字票最多的。希望你们在领导岗位上不要忘了这个‘正’字。要对得起这个‘正’字。"  相似文献   

17.
正自天津市委部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以来,河东区把开展好"四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紧密结合区域实际,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打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为奋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提供强大思想保证。(一)绘好路线图、打好主动仗,在安排部署上突出一个"统"字结合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那天,细雨迷蒙.我们离开阿姆斯特丹,在通往比利时布鲁塞尔的路上,折路停车,走进著名的荷兰风车村. 素常,一看到风车图像,甚至一读到"风车"两个字,就会自然想到荷兰.风车堪称荷兰这个国家的名片,并且是这般生动而鲜明.  相似文献   

19.
耶稣会传教士Matteo Ricci(1552-1610)进入中国后,为了适应本土文化,替自己起了汉名"利玛窦"和尊名"西泰".但"利玛窦"这一中文名出现的时间、来源和意义,以及尊名"西泰"到底是字还是号,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利学资料》中的一些细节、方济会士利安定神父的一封信以及意大利语语音规则,并通过查阅三类中西文史料:明朝宫廷记录、利玛窦友人为其汉文作品所作的序言以及利氏本人的记载,证明"利玛窦"这一汉名取自1585年之前,是由其原名"Matteo Ricci"根据意大利语发音音译而来,并参照中国姓名文化而最终确定的.其中,"利"为姓,"玛窦"为名.其尊名"西泰"为号,取自1585年8月到11月间.  相似文献   

20.
明朝一县官,依仗朝里有人, 为非作歹,贪赃枉法,而且 奸污妇女,好色如命。可他却标榜自己清正廉明,严冬在衙门口贴了副对联:瑞雪初霁,爱民如子;腊梅怒放,执法如山。文学家徐文长在此路过,见了不禁哈哈大笑。回家后立即裁了两条红纸,各写了四个字,让人于夜间贴在那副对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