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霍胜男 《世纪桥》2009,(11):51-52
建筑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的文化综合体,是历史长河中不灭的记忆,对于它,我们要学会欣赏和保护。文中提出建筑了形式美、意象美、社会美几项建筑欣赏的方面,并力求通过对这几方面的讨论使欣赏者或者说社会大众都能够充分的读懂建筑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党建文汇》2021,(1):60-60
培根曾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漠视者心中尽荒芜。”欣赏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雅量。不懂欣赏他人的人,抱有的只是自己的偏见;而一个善于欣赏他人的人,却能以自己的胸襟和气度,收获无数人的钦佩。甚至不经意间的一句欣赏的话,能让一个人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3.
阅读的艺术     
欣赏是欣赏者的生命体验。同一个作品有百种读法千种眼光,这不因作品而定,而因欣赏者而定。  相似文献   

4.
一方断墙,铭刻一段历史;一垛残壁,绘就一幅画卷.2021年,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一场名为"传老墙文化,颂百年风华"红色印记展在天津市武清区博物馆举行,引发群众热烈反响.这些老墙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名叫孙永军,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位艺术家.  相似文献   

5.
《学习导报》2012,(8):38-38
空白效应"空白"是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概念。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在书法作品中,一幅画如能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  相似文献   

6.
空白效应"空白"是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概念。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在书法作品中,一幅画如能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虚拟空间发展初期,利用数字化技术复刻真实世界的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用以搭建公共场景是必然选择,然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并不能直接认定此种利用行为构成合理使用。在网络虚拟空间搭建公共场景时对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的利用行为构成“转换性使用”,可以借鉴更为灵活的“四要素标准”进行合理使用检验。在我国现行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框架下,应将“数字化”利用行为纳入公共场所艺术作品合理使用条款,借鉴“四要素标准”来认定“合理的方式和范围”,弥补实践中我国合理使用制度适用上的不足,更准确地认定虚拟空间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的合理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著作权法修改草案”是更好地保护创作者还是使用者?这是一个人人都关心的问题,也是各方利益博弈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正>艺术作品具有真、善、美的艺术特色,这是所有艺术的共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也不例外。少数民族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表现形式,采用象征寓意的手法,通过改造对象、抒发情感等在艺术作品中注入超越现实的内容和观念。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价值不仅是为了娱乐与自娱,它同时还具有自己的实用价值——用以教化民风、传承历史,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寄托,缓和身心的疲乏,带来美的享  相似文献   

10.
刘洋 《学习月刊》2023,(1):50-53
<正>地方公立美术馆作为官方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承担着实现人民群众审美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现阶段,全国各地公立美术馆正积极开展红色艺术作品展览,借助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宣传红色精神、开展红色教育。探索这一教育形式的运作将有助于地方公立美术馆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更好地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牢记革命历史、培育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1.
《党员文摘》2009,(2):I0002-I0003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本栏目从这期起推出“60年——难以忘却的纪念”,精选出一系列反映建国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沧海桑田变迁的艺术作品,敬请欣赏。  相似文献   

12.
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热爱艺术,喜欢欣赏艺术作品,而且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和社会功能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为革命艺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毛泽东喜欢欣赏绘画作品,对中国传统的国画和源自西洋画的中国油画、木刻都很熟悉。他反对那种否定中国画而盲目崇拜西洋画的民族虚无主义的作法,他在1956年的一次谈话中指出:“说中国民族的东西没有规律,这是否定中国的东西,是不对的。中国的语言、音乐、绘画,都有它的规律。过去说中国画不好的,无非是没有把自己的东西研究透,认为必须用西洋的画法,当然也可以先学外国的东西再…  相似文献   

13.
缪绍强 《党员文摘》2006,(11):12-13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五周年,《党员文摘》在今年七、八两期的“艺术星空”栏目推出的《八十五年辉煌历史》(上、下)美术图片,是一组主题重大、内涵深刻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4.
刘文韬  张纪 《党建》2011,(8):53-55
音符是如此之美,竞让灵魂不由自主地随之舞动,将创作者真挚的爱与思想的深邃缓缓释放,流淌,轻扬,弥散,直至形成一片广袤无垠的空间……每每赏听印青的作品,这种优美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5.
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我们要用教师博大无私的爱去善待每一位学生。在我们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学生是在不断犯错中长大的,面对学生的过错,不能一味地指责,而要付出真心、诚心、爱心,用我们的教育行为来感动学生,消除学生的戒心,  相似文献   

16.
《前线》2012,(10):63+66-63
“笔墨当随时代”,清初山水画大家石涛提出的这一命题,切中了文学艺术作为上层建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脉搏。而时代精神或曰时代气息则是艺术作品重要的品评标准。  相似文献   

17.
书法创作是激动人心的,但书法创作同时又是十分痛苦的,尤其对初学者来说,更觉其神秘、茫然。其实,书法创作并不是简单地把文字内容写成条幅、对联等形式,是不是艺术作品,不能只看书写的内容和形式,而主要看这种书写的活动是含有艺术性,也就是说,看所写的作品是否具有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郑林 《学习月刊》2012,(14):122-123
从艺术社会化程度的角度来看,古代的艺术是大众化的艺术。古代的艺术寓居宗教、巫术之中,具有多重功能与价值。这种艺术的创造者往往是普通的大众:即便创作者局限性于某个特殊身份的个体,但这种艺术常常在大众的参与中完成其独特的使命。且不说巫术仪式中,公众的活动甚至有可能便是艺术化的仪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在古香古色的胡同里,穿行的是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洋村民”;在传统的四合院里,展出的却是最时尚的现代艺术作品;在充满着乡村味道的果园深处,坐落的则是地道的西餐厅……走在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村,这个北五环外的千人小村里,记者感受着别样的京郊新农村的风情。  相似文献   

20.
《保密工作》2023,(8):9-10
<正>短短3分钟的视频,浓缩了创作者学保密、会保密、讲保密的学习历程,映射的是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保密宣传教育的生动实践。在此次“人人话保密”微视频征集评选活动中,广东省委保密办(省保密局)高度重视、精心筹划,发动近700位讲述人结合自身工作生活实际,通过情景剧、沙画、动画、快板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