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社会秩序的刑法保护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秩序既是一种事实也是一种价值,它包括结构秩序和行为秩序两个方面,刑法通过对行为秩序的控制来达到对结构的保护。刑法对结构秩序的保护表现为对社会结构中建立在生产关系之上的最为重要的具体的社会关系的保护,而不是以所有的社会关系为对象。刑法对于行为秩序的控制表现为刑法规范对人的行为加以限制和禁止。外在地看,刑法以强制的方式控制人的行为,但不是人的思想;内在地看,行为秩序的控制离不开人们对刑法规范的普遍认同和尊重  相似文献   

2.
去年夏天,我有机会在欧洲自驾游,且时间不短,这期间游走了西欧和东欧部分国家。因为是自驾游,因此就有了去往的自由,可以选择国人不常去的地方游览、观光和考察;  相似文献   

3.
"活法"理论是对埃利希立足于社会学对当时盛行于欧洲大陆中的概念法学和司法中的形而上学的反叛,为法律研究提供了法律之外的视角,同时为扩大法官自由裁量权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也可能引起法律概念泛化、法律虚无主义等消极影响,因此需要结合规则法对"活法"进行恰当的定位,以期在维持两者"和而不同"的状态下,有益于型构良好社会秩序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政府法制》2013,(14):11-11
国家与社会协同治理的实质,就是政府与公民对礼会政治事务的合作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官民共治。这些年来,包括政治学界在内的中国知识界越来越重视并倡导国家与社会的协同治理或官民共治。这绝不是知识分子的标新立异,也不是他们不懂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5.
张建伟 《法学研究》2005,(5):96-109
国家治理结构包括法律、政策与关系规则之三元组合,三者之间存在互补、替代与转化关系。转型过程中,法律和政策都不完备,如何维持平稳转型,防止良性社会资本的耗散和恶性关系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侵蚀,使人治、法治和关系治理形成互补效应,是规则实施多元化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中、俄两国转轨秩序演进的实践表明,根据三元甚至多元规则实施过程中的替代、转化、互补、互动等机制,实现相对平稳的法律变迁,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朱娟 《法律科学》2009,27(1):47-55
根据哈耶克之二元社会秩序观,社会秩序可类分为自发的和建构的;根据其二元社会秩序规则观,社会秩序规则可类分为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其中,自发秩序由内部规则调整,建构的秩序则由外部规则调整。“人肉搜索”作为一种自发形成的信息供给渠道、非主流的社会控制方式和后现代的权利救济机制,其生成具有深远的法社会学根源,属于哈耶克所谓之自发秩序,应以诸内部规则加以调整,但排除刑事规则,尽管哈耶克认为刑法属于内部规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哈耶克自由主义框架下的"社会秩序规则二元观",即内部规则和外部规则的关系的考察,指出了其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和立法的差异性,进而阐释其理论的核心内容——"自生自发秩序"原理,及其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涂尔干关于社会秩序的法律社会学思想博大精深.本文以《社会分工论》为起点,结合涂尔干不同时期的著作,梳理其关于社会秩序建构与整合的观点,探讨社会学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国社会法制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现代的中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但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和保障个人权益。  相似文献   

10.
将立山 《法学家》2006,45(2):33-46
库兹涅茨的收入分配差距曲线可以近似地解读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曲线",由此推定,中国仍处于社会矛盾的上升阶段,尚未到达矛盾最大值的区域.在未来20年中,中国的转型秩序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压力与挑战.此后,可能出现社会秩序根本性好转的"绝对拐点".在此期间,通过加强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可能创造秩序局部性好转的"相对拐点".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从法律改革与社会治理的关系看,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政策方案,不同的政策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社会风险与成本.  相似文献   

11.
李瑞轩  李冰 《法制与社会》2011,(13):189-189
从中国古代的“出刑入利”到近现代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频繁互动的道德与法律之发展历程来看,同样作为维持社会秩序手段的道德与法律,它们在控制的领域上是部分重叠的。但它们之间在既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同时,又有着截然不同的出发点与调节方式。从道德与法律各自维持社会秩序的不同出发点,去把握二者间的互动,或许会对我们进一步明确道德与法律的各自特点,并充分发挥二者在社会规范意义方面的作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涂梦莹 《法制与社会》2010,(16):294-294
不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尽管立法数量在激增,执法力度在加大,人们却仍感到社会秩序。本文试从社会秩序的构建角度出发,思考民俗习惯对社会秩序构建的作用以及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运用民俗习惯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孔德认为宗教在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整合作用,社会劳动分工带来了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依赖,家庭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孔德的社会秩序思想对于我国社会建设具有用家庭维系社会和谐,加强微观社会结构建设、注重对社会秩序的建设、社会阶层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自然法学派与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论战可谓旷日持久,而这延续多年的讨论中,留给人们最深印象的字眼,莫过于“法律与道德”.然而,剥离学者们对于这两个词语的无数种理解和定义,以最简单的视角看待这个论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法律与道德如何互相影响、这种影响最终又将作用于谁,是这一切争论最终所要探究的焦点.所以本文主要以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富勒的观点为基础,同时参考实证主义.法学派代表人物哈特的主要观点,观察两派如何解析道德与法律的相互影响,在探讨法律、道德和正义的关系与区别后,对如何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这一命题提出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李强 《行政与法》2003,(2):78-80
建国以来我国户籍制度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但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所持的社会秩序观是造成现存户籍制度弊端的根本原因。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应以保障公民的迁徙自由为目标,以形成自发的社会秩序为旨归。  相似文献   

16.
自1996年初中国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和战略目标,并经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为“法治国家”的社会秩序模式之后,关于中国社会秩序到底选择何种模式结构又一度成为一个学术热点。来自人类学、社会学和法学界的部分学者对作为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法律意识形态”的“法治国家”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而这一问题的实质在于对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状况的不同认识上。本文在介绍了费孝通先生40年代对传统中国社会秩序的主要特征———“礼治秩序”的观点之后,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进行了分析,概括为“多元混合秩序”结构,并评介了两种不同的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现实的认识。最后提出了作者关于“应然社会秩序”与“实然社会秩序”———这一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的认识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17.
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对立统一以及刑法的优先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 ,我国刑法应当优先选择个人自由。刑法以个人自由为第一位 ,自由与秩序处于和谐之中 ,在对立中获得统一 ;以社会秩序为第一位 ,自由与秩序则会由对立发展为严重对抗 ,结果是两败俱伤。  相似文献   

18.
寻脉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流动、优才统治、科层组织的影响以及对现代人生活及其观念的改变,可以发现,当代西方才华和无用的幽灵以及无根基的知识缘由驱逐着匠人精神,凸显没有任何个性和生命活性的数据,逐渐边缘化了个体的精神理念、审美情趣以及个人偏好,因而生命在无根之状中无价值性地存活,这导致了精神与人格分裂成了西方现代人的共同病症。如此,透视现代生活,找寻现代社会的新生活进程与确认新的价值坐标,摆脱所谓人的内在、外在能力的挖掘之取向,锁定交易的边界,超越技能社会、技能经济并进而超越由主义的斯密模式和军事化的韦伯模式,解构现代人生活的焦虑感、恐惧感与虚无感,从被遗弃的生存感重新找回、建构自我的幸福。只有认识、批判资本主义文化的病症,才可融入并超越现代社会的历史局限,寻到人自我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网络社会秩序建构的法律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同样需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要把有序关系引入到网络社会中.需要借助于法律的作用。由于网络社会秩序建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法律体系诸部门特别是民法、知识产权法、刑法、行政法等协同作用。要充分发挥法律对网络社会秩序建构的作用.应克服“网络法律虚无主义”和“网络法律万能论”两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20.
法国骚乱发生以来,有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骚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也试从哈耶克阐发的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的“社会秩序二元观”出发分析骚乱的原因,认为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法国政府对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及其关系认识上的偏差所导致的,并用哈耶克的观点提出了一些法国立法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